21、邓小平作了充分准备
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再作修改,吸收了参加讨论的一百多人的意见,8月17日形成第三稿。
这一稿的标题为《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从第三稿开始,这个稿子简称为《汇报提纲》。 从第一稿到第三稿,《汇报提纲》共写了六个问题:
一是关于充分肯定科技战线上的成绩问题。二是关于科技工作的组织问题。三是关于力求弄通毛主席提出的科技战线的具体路线问题。四是关于科技战线的知识分子政策问题。五是关于科技十年规划轮廓的初步设想问题。六是关于中国科学院院部和直属单位的整顿问题。
1975年8月17日,《汇报提纲》(第三稿)由胡耀邦、李昌、王光伟三人联名上报邓小平。
同时,胡耀邦还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送上我们反复多次修改的《汇报提纲》。这一稿有几个关键地方是按你的指点改过的,有些地方吸收了参加讨论的一百多位同志的好意见,乔木同志最后为我们作了许多很好的修改。这一个月我是把全部精力用在这个文件上的,用一句老话说是拼了一点老命的。我怀着一种渴望的心情,祈望得到你的进一步指正,祈望得到你对我们展开工作的支持。”
李昌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邓小平对于《汇报提纲》非常重视,他对我们的提纲草案原则上都同意,但要求再修改。他说:耀邦、李昌他们的稿子涉及问题太多,不必要太锋利,站不稳。这个文件很重要,要加强思想性,多说道理,但不要太尖锐。道理要站得住,攻不倒。
8月26日,邓小平要胡乔木就《汇报提纲》的修改同胡耀邦等一起议一下,并要求胡乔木亲自动手修改。还让胡乔木转告胡耀邦、李昌,要他们少在群众中说话,等提纲改好了,国务院通过了,毛主席批准了,让提纲自己说话,让群众在讨论提纲时自己说话。
从这时起,参与修改《汇报提纲》的,除了中国科学院的吴明喻、明廷华,还有国务院政研室的于光远,教育部的甘子玉、龚育之等人。
9月2日,《汇报提纲》形成第四稿,这一稿的题目改为《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
这一稿,文件内容由六个部分变为三个部分,更加集中和突出了汇报主题。
《汇报提纲》(第四稿)由胡乔木面交邓小平,邓小平看了比较满意,并说,这个文件很重要,不单管科学院,而且对文化教育各部门都有用处。
同日,这一稿印发有关负责同志征求意见,准备讨论。
邓小平决定9月26日下午召开国务院会议讨论《汇报提纲》(第四稿)。为开好这个会议,邓小平作了充分的准备。
9月25日早晨,邓小平得知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对《汇报提纲》中有关哲学不能代替自然科学的内容有意见后,特地把胡乔木找去,要他整理一组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哲学不能代替自然科学的语录,说明《汇报提纲》在理论上是有根据的、站得住的,并将语录作为《汇报提纲》的附件在第二天早上编好印发。
26日早晨,邓小平再约胡乔木谈话,要他去找纪登奎谈谈关于哲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