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胡绩伟的离去

发布时间:2017-05-02 16:00 作者: 浏览:253次

9月16日早上7:05分,《人民日报》原总编辑、全国人大常委胡绩伟,因心肌梗塞引发的心脏衰竭在北京医院病逝,享年96岁。

“像胡绩伟这样的老人,走一个,天就塌一块,且无人能补。”作为总编辑,胡绩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带领《人民日报》做出许多推动改革的报道,写就该报历史上一段传奇。在他主持下,《人民日报》是中共执政几十年来最自由、最闪光的时期。他是在胡耀邦执政时期中国新闻自由最坚定的捍卫者,在新闻专业的领域里,胡绩伟因倡导新闻自由,而被业内人士铭记。

胡绩伟病逝的消息,是由《人民日报》原评论部主任编辑马立诚最先在微博发布的。马立诚对媒体说:胡绩伟认为,社会主义的新闻法应是一部新闻自由的保护法,应当根据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制定新闻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胡绩伟就是力促中国制订新闻法的主要推动者。在全国人大任职期间,积极推动起草和制定《新闻法》,但未果,直到他去世,也没能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的新闻法仍然难产。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立法工作还有很大缺憾。

胡绩伟1916年生于四川省重庆地区,1937年加入中共,1939年到延安。胡绩伟创办并长期担任总编的《边区群众报》,后来改为《群众日报》,在延安时期是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在西北各省、区解放以后,是中共西北中央局和西北军政委员会的机关报。1952年,胡绩伟调任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副总编,文革中自然被打倒了。1976年12月,华国锋起用他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

1981年以后,胡绩伟再一次闯下大祸。这一年10月,胡绩伟到陕西临潼温泉治疗他的肩周炎,趁此机会写出了《论党报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的长文。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党报既要有党性,又要有人民性;既要做党的喉舌,又要做人民的喉舌;既要尊重党的领导,又要尊重人民的意见。而且,党性应当服从人民性,是人民至高无上,不是党至高无上,党只是人民的工具。

胡绩伟从陕西回到北京以后,把他的文章送给中央书记处,向分管意识形态的书记胡乔木征求意见。胡乔木做出了根本否定和无限上纲的政治结论,认为胡绩伟的文章不只是对党报性质的歪曲,而且是对党的根本性质的歪曲。于是,一场毁灭性的大批判便紧锣密鼓地策划于密室。胡绩伟愤而辞职,总书记胡耀邦诚恳挽留,任命他担任《人民日报》社长,选派思想同他接近的秦川任总编辑。1983年9月,极左派已在内部会议上对胡绩伟进行缺席裁判,胡绩伟再次愤而辞去《人民日报》社长职务,被中央安排为全国人大常委。

1987年,友人在胡绩伟家闲聊,批评他说:“你和耀邦一样是老小孩,不看场合就暴露自己的观点。”胡绩伟说:“多年形成的脾气,改不了了。”北京其他朋友说:对待错误的批评,于光远和胡绩伟有不同的对策。于光远是平心静气地听取别人的批评,大家批完以后,他才笑嘻嘻地引经据典,说明他的哪一个观点是根据马克思在某一本著作中提出的原理,哪一个观点是根据恩格斯或列宁或毛泽东,在某一篇文章中提出的原则。那些批评者发现他们批评了马、恩、列、毛,都很尴尬。胡绩伟则是一听到错误的批评,就跳起来争辩和反驳。

六年前,胡绩伟去四川成都,恰逢九十岁生日。朋友们闻悉自发办一场小型祝寿聚会,马识途、谢韬等五六十人参加,大多是离退休高干、学者、教师。胡绩伟仍思维敏锐,即席发表感言,坦诚而动情。那天,他在谈话中两次略作停顿,用老人特有的高亢而颤抖的声音向在座者发问:“我知道在座的很多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你们能不能告诉我,毛泽东究竟是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谈到党内腐败时又问:“你们有谁能告诉我,我们这个党究竟还有没有救?还能不能救?”这两问,被朋友们喻为“天问”。问得沉重,空气都凝固了。

胡绩伟为《人民日报 》所写的第一篇社论,题为“压制批评的人是党的死敌”,由邓拓审阅,刘少奇批准发稿。胡绩伟将此话引申到目前的现状:“我们很长时间就缺少批评和自我批评,包括党代会、人代会、政协、政府工作报告,都不是很严肃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都是讲成绩多,很少说,我有什么错误。”

胡绩伟夫人狄沙说,亲朋好友们劝胡绩伟,不必操那么多心了,颐养天年吧。可是,胡绩伟却说:“我只要活一天,这些话,我就要说一天。除非我闭眼了,手脚都不能动了,我才能闭嘴、停笔。只要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我个人的祸福安危,何足道哉。”“我这个老报人,参加共产党干革命七十余年,先后被打成反革命二十余年。坎坎坷坷、曲曲折折,说不完的欢乐,吐不完的苦水,好在大都写成文稿。步入九十岁后,仍文思袅袅,老眼深邃,笔不停,稿不断。”狄沙说:“胡绩伟确实有点‘宁死直谏’的精神,朋友和亲人虽多次相劝,他一笑置之。”

有人在回忆文章中写:“我第一次见到胡绩伟先生,是在1948年11月,那时,我到陕北仅仅半年,受过几个月政治训练以后,在延安大学新闻班作语文教员。有一天,我和新闻班的同学一起到清凉山《群众日报》社去参观,胡绩伟以报社总编的身份给我们讲话,针对我们这些到边区不久的人对中共党报提出的颇有微词的问题(例如:国民党报纸说假话,边区的报纸也不全说真话),阐述报纸的党性原则。我记得他讲道:真实性也要服从党性原则,如果不符合党的利益,真实的东西可以在一定范围讲,不宜公开报道。四川人多辩才,胡绩伟口若悬河,慷慨陈辞,给人以深刻印象。当时我们都是铁了心要跟共产党走的,对于党性原则,不论思想通不通,反正都接受了。胡绩伟办报30余年,到了1981年才公开提出人民高于一切,报纸的党性要服从人民性,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胡绩伟常说自己是“醒时老,老时醒。”正因为饱经沧桑老而觉醒,才会觉醒得彻底,觉醒得牢靠,觉醒得对后来者更有启发;而对自己来说,活得越老越清醒、越老越明智,而不像有些大人物越老越糊涂、越老越悖谬,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

推荐 推荐1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