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周天裕:胡耀邦与当阳24年的缘份
发布时间:2013-10-15 21:11
浏览:89次
从1960年到1984年,胡耀邦与鄂西当阳有24年的缘份,这得从已经退休的当阳市原市政协主席徐时成说起。我知道,徐主席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牌,唯一的爱好就是学习。他从政协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很少碰到他。 2004年7月的一天晚上,突然碰到他老人家,他说:“天裕,我还专门给你留了一本书呢!”随即将我引到他“当阳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办公室,从写字台抽屉中拿出厚厚的一本书来,封面上有“吾生四季 徐时成著”的字样,看上去不下30万字,翻开书有精美的图片,原省政协主席沈因洛写的序言,书中全是徐主席一生的回忆文章,写得生动感人。在34页是《胡耀邦同志与我促膝交谈》,详细记录了他44年前见到胡耀邦并与之单独交谈的经过,虽然有白纸黑字,了了分明,我还是作了现场采访。
1960年6月4日下午,时任共青团当阳县委副书记的徐时成,接到宜昌团地委办公室通知:5日上午赶到宜昌开会,在桃花岭招待所报到。没说明会议具体内容。6月5日上午,到了宜昌桃花岭招待所,团地委副书记秦永明同志(主持团地委全面工作)交了“底”:原来是中共中央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来宜昌视察长江三峡大坝坝址,为了让各县团委书记亲自聆听耀邦同志对青年团工作的指示,经研究决定将各县的同志请来与耀邦同志一起活动。
胡耀邦同志在一个小会议室亲切接见了宜昌地区各县的团委书记,参加接见的还有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陈复生等。当时胡耀邦同志才46岁,精力充沛,平易近人。他与各县的同志们一一握手,当他得知徐时成来自当阳时,加了一句:“当阳长坂坡是古战场”。
6月6日,与会人员上了“和平号”专轮,随胡耀邦同志去看三峡。由于“和平号”专轮不大,胡耀邦同志与中共宜昌地委书记闫钧等领导同志坐在前仓。途中,胡耀邦同志提出趁乘船之机,打几个同志询问一下情况。徐时成是其中被召见的一位。到了前仓,耀邦同志即一面笑着握手,一面幽默地说:“昨天在招待所我们已见过面了,可以说是熟人了吧,你干了几年共青团工作?”“八年。”“哦,你是位老团干了,可以算是本科水平啦。”一句话引得周围其他同志都笑了起来,徐时成顿时少了许多拘谨。
“当阳是三国古战场,名胜古迹保护得怎么样?”
“解放后党和政府很注重对长坂坡等古遗址和文物的保护,只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受损失太大。”
“长坂坡离当阳县城多远?”
“就在城关边上。”
“长坂坡还有些什么古迹?”
“原来有‘长坂雄风’的碑亭等建筑材料,后来被日本鬼子烧了,大碑也被鬼子抢走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没有追回此碑?”
“现还留在日本东京博物馆里。”
“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证。当阳有座玉泉山吧,离县城有多远?”
“十公里。”
“玉泉山有座玉泉庙吧?大不大?”
“叫玉泉寺,被日本鬼子烧了不少,玉泉志记载:常住和尚千人,集会三千,现能住好几百人。”
耀邦同志笑了。他说:“可惜这次时间安排得太紧,以后有机会定去看看。”接着他突然又问:“当阳有两条河吧?叫什么河?”
“一条叫沮河,一条叫漳河。”
“沿河主要产什么?”
“粮食、棉花、油料等。”
“你们这里是鱼米之乡。我的老家在湖南,也是鱼米之乡。湖南、湖北都是大米派。”
他的诙谐谈吐,引得其他在座同志都笑了起来。
“你有多大年龄了?”
“26岁。”
“我46岁,比你大20岁。你们正是为人民多做贡献的好时候,一定要把青年团的工作做好。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团是党的助手,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责任重大啊!”
和平轮在乘风破前进,沿途旖旎的风光尽收眼底。胡耀邦同志兴致很高,他不时询问一些沿途名胜,问两边山上有没有猴子,在一段较平坦的水面上,他突然提出:我们大家照张像吧!留下纪念。参加座谈的几个同志都非常高兴,立即围在他身旁。合完影后,他又拉着徐时成的手说:“小徐,我们俩也合个影,留下纪念。”
6月7日,大家又在地委小礼堂开会。会议由中共宜昌地委书记闫钧主持,秦永明同志汇报工作。
胡耀邦同志最后讲了话。他着重讲了毛主席三峡出平湖有宏伟目标,讲了宜昌的美丽前景,讲了作为党的主要助手的共青团,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如何根据青年人的特点开展团的活动等等。
回县后,徐时成将在宜昌受到胡耀邦同志接见等情况迅速向县委书记赵竹铭等领导作了汇报。赵竹铭同志非常重视,专门安排他在全县在慈化区召开的300多人现场会上作了传达贯彻。
记得正是穿夹衣的时候,湖北省话剧团《寒凝大地》电视剧组赶到玉泉寺拍外景。寺院前有一条小庄河,河畔的杉树林布置成新四军五师夜袭国民党“中国和平救国军”的战场。
那时,我正在玉泉寺风景区工作,我画的一张《夜眼松》被导演借走了,挂在般舟堂中的一间厢房里,题画诗是刘不朽老师所作:
月照英雄影,风传睡梦香。
合针蓄锐气,傲雪斗冰霜。
这间厢房,是剧中和平救国军的“团部”,挂张把画,只是点缀。般舟堂是玉泉寺八堂之一,因佛典《般舟三昧经》得名,是玉泉风景区的招待所,小院回廊,青瓦粉墙,砖阶藓径,雕窗花棂,这座清代建筑保存完整。一连二重屋宇,中间隔着一个青砖墁地的天井,天井中南北花台上,各植一株月桂,枝叶之间,金粟累累,呼吸俯仰,随步留香。自从剧组来后,天井就成了暂时堆放道具的场所。
清早,风景区的党委书记傅济民通知招待所的负责人高秀珍:今天有重要客人来,要将天井收拾干净。早饭后,高秀珍急忙收拾,将天井中的灯具、道具往西屋搬,还没搬完,只见客人已上了大门台阶。高秀珍闪进西屋,收捡了一阵,正要去闩隔扇门,突然觉得有人在推门,又听傅书记在喊:“快把门打开。”那推门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陪同者除了省地领导,还有当阳县委书记周云焕、副书记徐时成。高秀珍开了门,将总书记让进西屋,他环视了一下,见乒乓球桌上放了一只竹筛,筛子中摊了一些白色的饼子。
“你这是做什么的?”胡耀邦问。
“这是吃的,是用山上葛藤的块根做的食品,蛮好吃呢。”
“哦,是这样。”胡耀邦说着,退了出来,穿过天井出大门,大步流星地走在甬道上。据说他在北京,腰里别着一个计算器,每天准确地走10000步,今日见了,才知道并非传说。胡耀邦又记起了二十年前的事儿,他对走在身后的徐时成说:“应该称你老徐啦,你也不年轻了。1960年我到宜昌因为时间安排太紧,没能来参观当阳古战场,今天如愿以偿啦,那时候我40多岁,如今已到古稀之年,你当时20多岁,现在也到半百了,我们都要抓紧时间,在有生之年多为人民作些贡献。”
这般舟堂的甬道两侧,树林掩映,不结果的石榴,高大的荷花玉兰,已成树丛的古腊梅,姿态婀娜的复瓣桃,似乎都在伸腰舒背,迎接这些不寻常的客人。胡耀邦出了般舟堂的砖砌碑坊,正要下台阶,却被演员发现,演员们住在当阳县城第二招待所,是刚吃完饭从城里赶来拍戏的,不知是谁惊喜地喊道:“胡耀邦总书记!”这一叫不大紧,演员们一下子围了过来。台阶的两侧,是用紫红色五花石砌筑的护坡,一棵满身龙甲的古柳,深深地扎根于五花石之中,一根碗口粗的紫藤,沿着龙甲,盘旋而上,与树士融为一体。胡耀邦下了台阶,在古柳下站定,笑咪咪地与大伙儿点头。人群中,有几位身穿黄军装,胸佩“中国和平救国军”长方形布标,看样子不象解放军,胡耀邦疑惑地问:“你们是哪里的?”“我们是来拍电视剧《寒凝大地》的,这个剧写的是李先念同志当年领导新四军五师与日伪作斗争的故事。”演员周世珍回答。
“是哪里编的剧本?”
“是我们团的一位编剧写的。”周世珍一面回答,一面将分镜头剧本递过去。
胡耀邦接过本子,翻了翻,抬头看看周世珍的军装,笑笑:“你是演反面人物的吧?”
“不,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者,是李先念同志派到敌人那边去的,公开身份是个团长。”
“你是升官不发财!”
众人大笑,湖北日报的记者张其军拍下这个生动的镜头。
演员赵世伟也说:“您对文艺界很关心,对文艺工作的指示都非常及时,”
胡耀邦答道:“关心是应该的,我不懂文艺。”
“您是内行。”大家异口同声。
“这是什么?”胡耀邦看揣身边的演员端个脸盆,上面蒙一块白纱布。
“这是早点。”
“你们吃的什么?”
“馒头、花卷。”端盆的演员揭起纱布给他看。
“你们还没有吃早餐?”胡耀邦欠身问道。
“我们吃过了,这是给先来的演员带的。”
胡耀邦点点头,与大家一一握手,走向客车,上了车,他把住门,又回过来,向演员们招手。车子顺着 小庄河溪沟,绕过三圆门,走得看不见了,大家才散去。在这天的日记里,我写下几句话:“1984年4月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书记处候补书记乔石、共青团中央书记胡锦涛,在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陪同下参观了玉泉寺。”还有一次,玉泉寺来了几位客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其中一人,叫胡继高,擅长大写意,于是我们张罗笔墨宣纸,摆在小庄河边的茶楼上,请他留下墨宝。他画了一只雄鹰,站在山崖上,先从嘴壳子画起,接着画眼睛,画颈间蓬松的毛,这是传神过细的地方。画翅膀的时候,换了斗笔,蘸了焦黑,横扫数次,气势磅礴,一只傲视苍穹的鹰子跃然纸上,署名是“不了和尚”或是“不了道人”,记不清了,一张画完成,前后不过几分钟。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有一个人好面熟。约40多岁,架一副眼镜,他离画案很远,也在静静地看。
“这是谁呢?”我问
“胡耀邦同志的大儿子胡德平。”有人告诉我。怪不得眼熟呢,父子俩的相貌的确很像。
北京的客人来去匆匆,留下画也就走了。后来问国家文物局搞古建筑的同学贾克俭才知道,胡德平生于抗日烽火的延安,“文革”之后,当过中国思想史大家候外庐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曾创立考古部出任第一任部长,又任博物馆副馆长。他对“红学”兴趣浓厚,曾有《曹雪芹在西山》一书问世,后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1993年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