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忆胡耀邦同志来文安视察

发布时间:2014-02-11 23:08 作者: 浏览:54次
1985年1月1日,是文安历史上光辉熠熠的一天,是文安人民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风尘仆仆,驱车来文安县视察。
接待耀邦同志的房间安排在县政府二楼中间两间办公室里。当时,办公条件简陋,桌椅不整,只好临时从县直单位东拼西凑找来几套沙发。因为正值阳历年,总得找点土特产品招待首长,大家议论,芝麻大糖、五香瓜子是文安的传统名牌产品,就从郭辛庄买来几包大糖,从市场上买来几袋五香瓜子,摆在了桌上,勉强算是茶话会的标准吧。
耀邦同志一行是从任丘油田赶到文安的。1月1日上午8点50分,耀邦同志一行乘一辆小面包车来到文安县政府大院内。耀邦同志首先下车。他身着一件普普通通的灰色防寒服,神采奕奕、步履矫捷,微笑着向欢迎的人群频频招手致意。陪同耀邦同志来文安的有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独臂将军余秋里、国务委员康世恩、石油工业部部长唐克、河北省委第一书记高扬、河北省长张曙光。
接待中央首长来文安视察的有廊坊地委书记王子昭、行署专员王洪廉、地委秘书长齐浩东、文安县委书记李振洲、县长蔡义川、县委副书记梁树田、王凤信、县委办公室主任张致诚。
胡耀邦同志一行健步来到县政府二楼办公室坐定后,彼此一一作了介绍。耀邦同志首先向大家问候新年好,然后说明来意。“你们文安是有光荣传统的地方,历史上,明朝有过刘六、刘七农民起义。改革开放以来,有了新变化、新发展,请你们谈谈。”县委书记李振洲、县长蔡义川随即开始汇报。汇报以县委书记李振洲为主,原来县委办公室准备了稿子,振洲同志也未拿稿。他先简要介绍了文安的历史沿革,基本情况。着重讲了文安地处清南地区最下游,历史上十年九涝,一到灾年群众背井离乡,四处逃难,正如民谣里说的“淹了文安洼,十年不还家。”解放以后,尤其是根治海河以来,文安大兴水利,改善了生产条件,农业连年增产。在介绍了基本情况后,振洲同志突出汇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安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几个关于发展农业的一号文件,调整产业结构,农民迸发出前所未有积极性的情况。振洲同志既谈了全县乡镇企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的宏观综合数字,又列举了很多生动的典型。如:全县40座砖厂卖土生金;大洼红小豆出口日本;大郭庄村支部书记带头种西瓜,实现千亩西瓜洼;大留镇农民买大轿车跑长途客运。振洲同志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耀邦同志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并不时插话。还询问:“老百姓生活好了,买电视机的多不多,全县有多少台?”当时全场一片宁静,随后有人回答:“1万多台。”耀邦同志满意地笑了。
汇报即将结束时,县领导请中央、省、地领导尝尝文安的特产芝麻大糖,耀邦同志随手拿起一根,掰了半截,边吃边称赞说:“我们湖南孝感也产这样的麻糖,不过,你们的麻糖更好吃。”
听完了县委书记、县长的汇报后,耀邦同志非常高兴。他和秋里等同志说:“你们看,机构改革后的新班子年轻、有知识,干的很好。”还用浓重的湖南乡音精辟地总结:“你们文安,过去是打鱼摸虾,现在是烧窑种瓜。”并叮嘱县委、县政府领导:“1985年第一天,我们第一次访问你们县,明年1月1日要把情况向我汇报,究竟增长了多少。”“如果有机会,明年我还来。”秋里同志接着说:“耀邦同志来,我们一定陪着来,再来看望大家。”说着,耀邦同志和在座的一一握手告别,下楼后在政府大门口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合影留念,接着又匆匆登上去胜芳的行程。耀邦同志来文安视察大约一个多小时,虽然时间短暂,但他那艰苦朴素、平易近人、思想敏锐、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和蔼、谦逊的音容笑貌却永远铭记在文安人的心里。
1月7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3万多人参加的广播大会,号召全县人民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以优异成绩向党中央作出满意 的汇报。
经过一年的奋斗,我县实现了产值增亿人增百的奋斗目标。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亿5千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亿3千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37元,比上年增加了112元。县委专门向耀邦同志写了报告,题目是《文安县一九八五年实现产值增亿(元)人增百(元)》,副题是《文安县委向耀邦同志的报告》。并于1986年1月1日派县委办公室负责同志直接送到北京中南海,转交到王兆国同志办公室(注:王兆国同志当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当时,耀邦同志去海南岛与战士过元旦,回京后,阅看了文安县的报告,并令中央办公厅给文安县委回复了传真电报。电报的大意是:《报告》已收到,耀邦同志已阅。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前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文安县委的《报告》于1986年1月13日由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以《办公厅通报》的形式转发全省,省委肯定了文安县委的经验,为文安历史增添了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