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民族团结:中国现代化的力量之源、安定之源

——纪念胡耀邦诞辰九十周年
发布时间:2014-02-17 23:28 作者:胡应南 浏览:76次

今年 11 20 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先驱胡耀邦同志九十周年诞辰。全国各民族人民都在纪念他,怀念他。因为胡耀邦在担任党的总书记期间,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成效显著的民族观。这就是“两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种新的民族思想观,对于民族团结,对于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对于创新、发展新型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思想观(“三个离不开”),对于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历史文化上说,“两个离不开”的思想原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一体多元的整体。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汉族的文化思想,也有少数民族的文化思想。汉族的文化传统包括主流派儒家的文化传统,也包括道家、法家等其它流派的文化传统。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包括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等在内的所有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从民族发展的意义上说,“两个离不开”的思想原则,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大家庭的成员共同创造的。发扬和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发扬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民族融合不是同化,也不是汉化,而是生死相连、血肉相生的关系。

从经济发展的意义上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首先必须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只有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现代化,中国才能说实现了现代化。没有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从政治上说,“两个离不开”的思想,为组织中国亿万各族人民积极置身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为中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繁荣和自身的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和基础。“两个离不开”的民族观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力量之源,安定之源。胡耀邦民族观的新原则思想,是胡耀邦改革开放思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胡耀邦创新发展的现代化的民族思想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思想来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思想来说,都是一种创新和发展。这种新的民族观实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定位。这种新认识和新定位的思想观点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包括儒家文化,还应该包括科学技术;不仅仅包括儒家思想,还应该包括其它思想流派,如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等。不仅仅包括汉文化的思想和成果 , 还应该包括其它各兄弟民族文化的思想和成果。

胡耀邦现代化民族观的创新价值和创新意义

胡耀邦担任党的总书记和党的主席只有 6 年的时间。6 年内,胡耀邦有5 个春节是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度过的。关心少数民族的生活和生产,支持和帮助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是胡耀邦挂在心头的一件大事。从雪域高原西藏到高高的大兴安岭,从茫茫的内蒙古大草原到白雪皑皑的昆仑山下,从碧波荡漾的南海到崇山峻岭的苗寨,胡耀邦走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与少数民族兄弟一个锅吃腊肉,一个碗喝米酒。据统计,胡耀邦在职期间,走遍了全国2000 多个县,其中四分之一为少数民族地区。他把心都交给了各民族兄弟,也深深地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

1981 1 23 日,胡耀邦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会议,决定全国各省抽出财力,支援西藏 51 个工程建设项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现代化工程建设。达赖喇嘛看到这些事实,深受感动,他说:“胡耀邦是明智的,是可以信赖的。”表示愿意回到祖国和十亿人民一起生活,并派出代表到北京会见了中央有关领导。胡耀邦对达赖喇嘛向往祖国的态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表示欢迎达赖喇嘛回到祖国,待遇与出国前的待遇一样,可以担任副委员长或全国政协副主席。其他随他出国的人,都是聪明的人,也会妥善安排 ,待遇只会比在国外的要好。

1982 7 22 晚,在内蒙古昭乌达盟的大草原上,胡耀邦观看了蒙古族艺术表演。演出结束后,胡耀邦热情洋溢地谈起了自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感受。胡耀邦说:“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和舞蹈。今后,既要发展汉族音乐和舞蹈,也要发展少数民族的音乐和舞蹈。”

他说:“每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和舞蹈,都应该发扬它的基本的优秀传统。而过去,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做的还不够。”他还说“每一个民族的舞蹈,都有他自己特点的音乐,有他自己舞蹈的基本动作,不是不可以发展,还是要发展的。但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以丰富和发展,几十个民族,你演你那个,他演他那个,一和起来,这就叫丰富多彩。”

胡耀邦说:“你们唱汉族的歌,唱维吾尔族的歌,我也不反对,可不要把类似蒙古族长调《追风马》和《走上高高的兴安岭》这样的歌丢掉。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丰富的音乐、舞蹈,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不要把这些随意破坏掉”。

这里,胡耀邦虽然谈的是音乐,是文化。但是,他的指导思想,他的思想方法,与“两个离不开”的思想意义是一致的。对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工作,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与文明的程度,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看这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不团结、和睦不和睦、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发达不发达。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间的冲突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原因。民族矛盾的直接危害是带来贫穷和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民族团结一直是稳定的。纵观世界,没有一个民族和国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团结和稳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族团结更为坚强和巩固,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更为发展与壮大。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胡耀邦现代化的民族观所阐述的那种强大民族凝聚力和强大的向心力 

国际间长期从事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人士认为,胡耀邦这种新的民族观,是中国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石,是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发展,开创中国民族工作新局面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这种指导思想比国家拿多少钱、拿多少物质支援少数民族更具有凝聚力,更具有实际效应,因而也就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胡耀邦现代化民族观的深远影响和历史意义胡耀邦现代化民族观的深远影响和历史意义有以下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创造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体多元的形成格局,对中国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奠定了思想和文化的基础。今后,一体多元的文化格局,仍将是中国民族团结的思想和文化的基础;目前,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应该采取保护的措施。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是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现在的问题不是“源”的水多了,而是“源”的水少了。保护和开掘“源”头的活水,已是当务之急;一体多元只能启动与壮大中国文化的发展,而不会妨碍和阻止中国文化的发展。只有千条江河归大海,才会有大海的浩瀚和壮观;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明是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的。挖掘和整理湮没在中华各民族中的科技和文明,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任务,也是加强各民族团结,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和必要的任务。

以上所有的意义都表明,胡耀邦政治哲学思想的现代化的新民族观,是中国民族团结、民族繁荣、民族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定位,就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也就没有新思想、新文化的定位和发展,现代化的民族观也就失去了思想基础和前进的方向。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建立在这种思想基础上的民族团结,是坚固的,也是永久的;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民族发展和民族繁荣是持久的,也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