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来到兴安人民中间
1982年8月20日,在举国“做出新成绩、迎接十二大”之际,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在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布赫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兴安盟。此前,他先后到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克山县,吉林省的白城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视察工厂、煤矿、牧区、科研单位和生产大队,同工人、干部、科技人员和社员进行交谈,访问农业专业承包户,听取省、市、地(盟)、县领导同志汇报。
8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电告兴安盟委:“胡主席将于近期来盟视察,盟委要做好接待准备工作。”喜讯传来,兴安盟委一班人欢欣鼓舞。兴安盟刚刚复建,中央领导亲临视察,无疑是一场难得的及时雨。在盟委书记王林中的主持下,召开盟委常务会议,详细研究周密部署接待工作。兴安盟委即为接待工作领导小组,指定若干工作人员,由常委分头组织落实。
当时的盟委机关,借住在科右前旗招待所的一所平房小院,办公条件比较简陋。为接待工作的安全和方便,把盟委领导的办公室全部腾出来,作为首长们的休息室;小会议室即为汇报场所;餐厅,就利用机关的职工食堂。房间、会议室、餐厅、院内外进行彻底清扫,添置了一些简单用具,按富有地方风味的要求,准备了四菜一汤的食谱。
当时,机关里许多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准备和接待工作,十分紧张和劳累。但人人兴致勃勃、毫无倦意,都以参与这项工作为荣,期待着这一重要时刻的到来。
8月19日,接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通知:“胡主席一行将于20日乘铁路专列来乌兰浩特。”20日清晨,盟委办公室主任刘士凡随同王林中、宋毅等盟委领导,乘汽车奔赴兴安盟驻白城市办事处。等候不久,从白城地委获悉,胡耀邦一行改乘飞机,将从霍林河飞临乌兰浩特。这些人随即调转车头,急返乌兰浩特市。中午12时40分钟,胡耀邦的专机在乌兰浩特市铁西民航机场安全着陆。
先期到达兴安盟、专程陪同胡耀邦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布赫,兴安盟委书记王林中,盟委副书记胡拉乌苏、罗英朝、刘岚,副盟长、科右前旗旗委书记查干,副盟长、乌兰浩特市委书记乌恩等党政军领导带着全盟各族人民的深情厚意,前往机场热烈迎接胡耀邦主席。
与胡耀邦同机到达的有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强晓初、吉林省副省长于克、吉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张凤歧、中共哲里木盟委书记阿拉坦敖其尔等及随行人员。
胡耀邦一行走下舷梯后,与迎接人员热情握手。然后,分乘两辆小客车、一辆吉普车,下午1时许来到下榻处。与迎候的盟委常委、秘书长宋毅,盟委常委、副盟长那仁,副盟长丁济民,兴安军分区政委孙坊、司令员包文廷,81628部队师长赵世荣、政委田绍任等人见面、握手。然后,胡耀邦一行进入会议室,由盟委负责人逐一介绍兴安盟党政军负责人。胡耀邦主席一行在王林中的陪同下,察看临时绘制的兴安盟地图,了解全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不大一会儿功夫,便到餐厅进午餐。饭后,到房间稍事休息。下午2时许,在杜润生、布赫等领导陪同下,胡耀邦与兴安盟党、政、军负责人、盟直属机关各部门负责人、旗县委书记及参与接待工作的人员分别合影留念。
当日下午2时40分,胡耀邦一行在自治区和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负责人的陪同下,驱车来到朝鲜族聚居的乌兰浩特市郊区的乌兰哈达大队,与基层干部亲切交谈,听取大队党支部书记李春吉关于生产情况的汇报。胡耀邦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风度,不时的插话、询问和议论,引起一阵阵开心的笑声。
胡耀邦说,朝鲜族擅长种水稻,技术不比南方的汉族差,这是优势。又说,三合大队又有蒙古族,蒙古族善于经营畜牧业,你们这里劳力有富余,又有这么多草牧场,应当发展畜牧业,改良草场,种植草木樨、苜蓿,发展奶牛业。奶牛多了,乳品加工业也就办起来了,这也是个优势。当大队负责人讲到要发展大队企业时,胡耀邦说办大队企业我不反对,但是要搞责任制。他说,你们大队有40亩稻田,你们要办造纸厂,应当考虑原料够不够?运力够不够?还要考虑环境污染问题。你们是否搞些草绳子、草袋子之类的加工业?接着,胡耀邦询问了社员中有多少上大学的,明年在教育方面有什么打算?三合大队的负责人一一做了回答。胡耀邦又询问了群众是如何解决烧柴问题的,李春吉如实做了汇报。胡耀邦说,你们解决烧柴问题就用了三分之一的劳力或资金,这不得了。他指着大队农业科学实验站的房子说,你们这房子一面开窗就行了,三面开窗不利于保温。两层窗子的空隙要大一些,顶棚也要矮一点。他嘱咐李春吉,党支部应当把指导农民造房子的工作抓好,投点资,每年可节省许多燃料。现有的旧房子,也要逐步改造。胡耀邦风趣地说,盖房子那么讲究干啥?要讲究保温和适用。
胡耀邦在大队党支部书记李春吉的引导下,来到田间地头,参观优良水稻品种,询问水稻的品种、产量和耕作情况,视察三合大队农业科学实验站。
“胡主席到咱们大队来了!”人们心情激动,奔走相告,喜讯很快传开。社员们自动聚拢到农业科学实验站院内外,迎接胡主席,盼望着和党中央主席见上一面。胡耀邦微笑着和朝鲜族社员握手,向迎上来的社员群众频频点头致意。
从三合大队返回住地,已是下午4点。胡耀邦一行不顾旅途劳顿及紧张的活动安排,饶有兴趣地听取盟委书记王林中代表兴安盟委的汇报。汇报时在座的,除胡耀邦的陪同、随行人员,兴安盟党政军领导,科右中旗、扎赉特旗、突泉县的党委书记。
胡耀邦听取汇报时十分随和,不时提出问题同大家议论,对兴安盟今后的工作讲了许多重要的意见,汇报会的气氛十分融洽活跃。
胡耀邦对内蒙古自治区和兴安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你们这里是搞责任制比较早的盟,也是比较坚决的,生产发展很快,民族团结、民族关系有很大进步。人民是会记得你们的,人民的心里是有本帐的。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各级党委,应当把领导农牧民用最好的办法、尽快地劳动致富,当作自己的中心任务。胡耀邦指出:兴安盟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把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作为工作重点。旗县委、盟委每年都要讨论几次牧业问题。当有的同志反映畜产品价格偏低、导致牲畜外流时,胡耀邦说你们发展奶牛,价格就合理了嘛!牲畜外流是好事,可以刺激你们发展畜牧业生产,你们越堵越脱离群众,应当靠发展生产来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胡耀邦强调要从实际出发,调整作物布局,改进粮食结构,尽快提高生产水平和群众的收入水平。当有的人讲到,今年农村旱灾、虫灾都很严重影响收成时,胡耀邦列举昭乌达盟打粮沟门连年增产的事实,强调指出内蒙是干旱少雨区,种高粱、苞米老是吃亏。陕北年降雨量才100多毫米,谷子照样长。你们要提倡多种谷子,调整好作物布局。
胡耀邦在详细询问社员年均收入的情况后说,到1987年,5年时间你们的人均收入翻一番行不行?我想,5年翻一番是可以的。主要是想措施,发动群众,只要办法对头,在你们这个地区是不难办到的。
对于林业生产,胡耀邦询问了全盟有多少林业工人,年采伐木材的数量和加工情况。强调指出,要充分利用采伐、造材、加工的剩余,搞好木材加工,增加收入。
在谈到发展地方工业时,胡耀邦指出发展工业要走新路子,不要端“铁饭碗”,吃“大锅饭”,对管理人员要实行责任制。今后搞地方工业要采取新办法,不要用老办法,老办法越搞越穷。
对于商业工作,胡耀邦要大家做好商业职工的思想工作,牢固树立“三大观点”,确实为发展生产服务。
最后,胡耀邦风趣地说:你们说我来视察,我不是视察,我是把“十二大”的文件修改好了,准备工作就绪了,请了10天假,到各处看看,增加点感性知识。在全国,我还有六、七个地区没看过,按这个办法,再跑六七次全国所有的地委、盟委就都跑遍了。
胡耀邦还向在座的旗县委书记、部队的负责人询问了一些情况,勉励大家要努力做好工作。
布赫、王林中分别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兴安盟委表示:“将认真贯彻胡主席视察兴安盟的指示,努力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汇报会在亲切、热烈的气氛中进行3个小时,大家都感到时间过得太快,似乎言犹未尽。夜幕降临了,晚7时许,胡耀邦一行与兴安盟的领导人共进晚餐。
晚上,胡耀邦又挤时间,会见当年曾与他一起赴莫斯科出席世界青年联欢节的科右前旗旗委副书记、旗长齐胜山。
1956年夏天,第十六届国际青年联欢节在莫斯科召开,团中央决定以胡耀邦为团长,组成40多人的代表团应约赴会。齐胜山是以内蒙古青年团的代表身份参加的,当时他 20岁刚出头,是年龄最小、唯一的蒙古族代表。出发前,他多次聆听胡耀邦讲话。那时,胡耀邦是团中央书记,工作很忙,但还是经常抽空到驻地看望大家,问寒问暖。胡耀邦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给大家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胡耀邦来到兴安盟时,齐胜山正在长春治病。8月20晚赶到家,听说胡耀邦还没走。“20多年没见面了,我多么想见到他呀!”此时,已是晚上7点多钟,集体接见已经完毕,耀邦该休息了吧!不见吧,又怕留下终生的遗憾,心情很矛盾。旗委领导人都鼓励他说,机会难得,还是积极争取争取吧。齐胜山终于鼓足勇气,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组织向耀邦的身边工作人员讲了。没想到两分钟,便得到通知:“耀邦同志请你进去。”
齐胜山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胡耀邦问他上哪去了,有什么病,到北京治过没有,打听他有几个孩子,家庭生活怎样?齐胜山都一一做了回答。当提起当年出国访问的事情,胡耀邦不但记忆犹新,而且把每个代表团成员现在的工作职务和地址都一一告诉给齐胜山,使他感到惊讶和折服。谈话中间,耀邦递给他一支烟,又掏出火柴,齐胜山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他由衷地感到,耀邦还是当年的精力,当年的作风。
晚8时30分,胡耀邦一行乘汽车去火车站。到站送行的有布赫、王林中、胡拉乌苏、罗英朝、刘岚等内蒙古自治区和兴安盟的领导人。
胡耀邦、杜润生等人与到站送行的领导人热情地握手话别。
(本文参考《兴安盟志》和刘士凡等老一辈的回忆录及媒体报道,照片取自《兴安盟志》、《乌兰浩特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