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八赴河南调研
胡耀邦一赴河南调研
时间 1981年8月8--12日
地点
陪同人 赵维成
8月8日,胡耀邦到新乡视察工作,对进一步改进市容与卫生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他还视察了新乡县七里营公社刘庄村,听取了党支部书记史来贺的汇报,对刘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共同富余道路给予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
8月9日
8月12日 胡耀邦到焦作视察。胡耀邦一行接见了焦作市和焦作矿务局主要党政领导,并听取了中共焦作市委和焦作矿务局的工作汇报,对煤矿政治思想工作、按劳分配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作了指示。
南嘉禾:胡耀邦同志在焦作视察记实
八月十二日早饭后我来到宾馆,九时许刘杰书记乘面包车来到,他告诉胡耀邦主席一会乘直升机到来,我汇报住宿安排西小院和东小院(英福公司所建),他让随从查看后分派房间,我告诉青一同志身体不适,会见时参加。一会,他招呼我上车同他一起去接机,前面是公安局警车引路,来到王褚村南一片晒旱地(休耕)路边等候,这是选定的直升机降落点,等了一会刘杰同志说按时间该到了,为什么不见飞机踪影,他有点焦急。又待了一会飞机从西边飞临上空后缓缓降落,机门开启后耀邦同志第一个步下旋梯,刘杰在前我在后上前迎接、握手,上面包车后胡主席坐在前排很兴致地观尝窗外景色,下车后一行人来到西小院会议室,有煤炭部、国家计委、中办领导,还有挎枪的警卫局长,不待休息就小会坐谈。原来在高空看到西边许多高耸的铁塔,胡主席要看个究竟,那是孟县吉利的炼油厂石油裂化装置,当得知不久前停建时便坐下来即兴讨论研究,胡主席说这么好个厂子停建了可惜,应该续建扩展能源,可为啥偏焦作之西?我站在边上插话说,炼厂首选焦作,帮派掌权的领导小农思想特浓,他们说:“你占我地,人来了又吃我粮食,我们不干”。把选厂的轰走了。后来西边的济源成立了省辖工区,我与一位刚出“牛棚”的前市委书记调到那里,经工区党委决定,一九七五年八月我俩六上北京,经八个月奔波,把炼油厂拉到了那里,所以就偏焦作西了。因插入这个“小曲”,将原定胡主席会见市委常委、矿务局领导改在下午进行,我即离开作下午准备。这个小型坐谈到十二点,决定炼油厂续建。午饭就在小会室摆一张大方桌,坐七个人,安排是:胡主席坐一面,北京来的四领导坐两面,刘杰与我坐一面。请示刘杰午餐上青岛啤酒,我看胡主席只饮一杯,他端起杯说了句:啤酒不算酒。这话解放了我们的顾虑,过去把带“酒”字都列入招待忌禁之列。在向基层传达时,讲了胡主席这个话,使大家也解放解放。
胡耀邦二赴河南调研
时间 1982年6月23日
地点
陪同人 胡乔木
胡耀邦抵开封视察。
胡耀邦三赴河南调研
时间 1982年10月23--25日
地点
胡耀邦视察了中原油田油区前线。
胡耀邦四赴河南调研
时间 1983年7月11日
地点
胡耀邦视察河南,在渑池火车站专列上听取了渑池县委书记杨生智、副书记李克荣代表县委作的工作汇报。胡耀邦总书记就渑池县经济的发展方向作出指示;充分利用地下地上资源.有水快流,强力开发,发展畜牧业,植树造林。
胡耀邦五赴河南调研
时间 1984年4月3--4日
地点
陪同人 乔石
4月3日上午八时,胡耀邦第一次来洛视察。他观看了整洁的市容和街心公园,并健步登上新建的友谊宾馆的楼顶,俯视全市风貌,指示要发挥洛阳的特色,建设洛阳。在友谊宾馆,胡耀邦听取了关于洛阳市的情况汇报,并和洛阳洛阳拖拉机厂、滚珠轴承厂、矿山机器厂、铜加工厂、玻璃厂、无线电厂、单晶硅厂等10余家厂矿企业负责人座谈,鼓励大家勇于改革,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吃过晚饭,胡耀邦一行就要离开洛阳。
送行时,洛阳市委书记王德忱和胡耀邦坐在同一辆车上。行进途中,看着路上的行人,胡耀邦突然扭过头来问:“洛阳一共有多少职工啊?”王德忱答:“有40多万。”胡耀邦又问:“洛阳有几个公园?”王德忱马上回答:“有4个,分别是王城公园、西苑公园、牡丹公园和南关公园。”胡耀邦追问:“最大的公园有多大?”王德忱想了想:“最大的是王城公园,要是不紧不慢地走,逛一圈要半个多钟头。”
王德忱苦笑着说:“这是个好办法,但是我们弄不起,没有钱。”胡耀邦说:“可以搞义务劳动嘛!”王德忱接过话茬:“出力的活儿可以搞义务劳动,但是材料、技术活和手艺活都要花钱。”胡耀邦沉默了一下,最后坚定地说:“要依靠群众!”
在平顶山市,胡耀邦参观了锦纶帘子布厂和姚孟电厂,观看了微型计算机汉字系统操作表演。胡耀邦第一次用电脑输入汉字,饶有兴致地上机感受下刚发明不久的“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技术。他当时问作者:汉字既然能输入电脑,还要不要改革?作者说,这是大事,得由中央决定。
他在河南考察访问时谈到,河南是个好地方,有丰富的地上和地下资源,要把重点放在发挥这种优势上面,同时也不要放过尖端技术的突破。挖掘地上潜力,就是发展农业的问题。河南的气候、土壤条件很好,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农业要向商品化、专业化发展,这个方向不能动摇。除了烟叶以外,其它产品都要放手让农民干,不要限产。对农民要在科学技术和产品方向上加以引导,不能强迫命令。他说,河南这几年的造林搞得很好,这个好势头要继续发展,保持十年、二十年,这样河南就有可能变成林业先进省。在植树造林中,要鼓励、奖励开发荒山、荒地、荒滩、荒塘。
在谈到发挥河南的地下优势时,胡耀邦说,河南省要抓紧中原油田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大力开发煤炭、有色金属、碱等矿藏。他说,加强开发煤田,办法有两条:一是大、中、小一起上,国家、集体、个人一齐搞。二是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奖金不封顶。发展电力,要采取把煤变成电、就地消化、煤电联营的方针。
胡耀邦在与河南省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座谈时说,选拔中青年同志担任领导工作,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很关心的事情,邓小平、陈云同志经常过问。这个问题我们要经常讲,要一级一级讲,要支持年轻同志上台工作。胡耀邦强调说,时间是宝贵的,要当机立断。河南有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司马懿,他办事是当机立断的;一个是袁绍,他是好谋寡断的。我们有些同志也好谋少断,遇到问题总是研究研究,议而不决。你们省委就不是这样。希望所有的同志都不要学袁绍。
胡耀邦六赴河南调研
时间 1984年12月4日
地点
陪同人
1984年12月4日12 时50分,胡耀邦总书记乘专列在信阳火车站作短暂停留时,接见了信阳地委副书记樊有山、行署副专员郑淑真、地委委员、地委秘书长王连基。胡耀邦详细询问了信阳地区县市人口、工农业生产情况和今年灾情,并对今后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胡耀邦七赴河南调研
时间 1984年12月15日
地点
陪同人
胡耀邦八赴河南调研
时间 1985年10月20--26日
地点
陪同人
胡耀邦听说卢氏县八宝山铁矿资源资源丰富,但不通公路,胡耀邦要求拨专款修筑洛河小河口大桥和八宝山清河公路,为开发八宝山铁矿做准备。
胡耀邦视察栾川纪实
新闻作者:张 记 新闻编辑:杨明辉
登封喜迎胡耀邦
作者:梅淑贞
上面要来人
1985 年10 月25 日上午, 登封县文化局副局长李振中接到县委电话, 要他赶快到县委书记白福治的办公室去, 白书记要找他。
李振中放下电话, 直奔县委白书记的办公室。
白书记十分认真地对李振中说: “这几天, 你不要往别的地方去, 县委有重要的接待任务。”
人称“嵩山第一讲解”的李振中, 虽说是登封县做文化工作的副局长, 但他却是一个有名的“登封通”。他不仅能把全县的基本情况讲得清清楚楚, 还能把中岳各古文化景点的来龙去脉和沿革变迁说得明明白白。凡是国家和省市级的重要领导人以及海内外的名人志士来登封参观、视察, 必定请他去作向导。
现在, 李振中听白书记这样说, 心里猜想, 肯定是上面要来人, 但具体是谁, 由于有保密的纪律和规定, 他不便多问。
次日, 李振中参加了登封县委召开的有关局委负责人参加的会议。细心的李振中注意到, 会议开始前, 工作人员特意把会议室的门关上, 室内的气氛很神秘。
县委副书记宫寅在会上讲话: “这几天, 上面要来人视察我们登封的工作。今天的会议, 就具体接待事宜在这里给大家作以下安排……”
宫寅在会上细致地给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布置工作。到会的人员都埋头认真地做着记录, 似乎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所要进行的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最后, 宫寅对坐在后边的李振中说: “李局长, 刚才我说了那么多的工作, 都是在下面做的, 只有你的工作才是面对面地做。这回, 你可是我们县的代表啊, 领导满意不满意, 全看你的工作了。”
李振中站起来当场表态:“我一定认真准备, 争取让领导满意。”
把毁掉的塔统统恢复起来
1985 年10 月26 日, 一个秋色宜人的日子。早上7 点多钟, 县委白书记的车把李振中从家里接到县委大院, 和白书记同坐一辆轿车, 随着按顺序号排列的20 多辆车组成的车流, 飞快地向少林寺驶去。
路上, 白书记向李振中交了底: “今天, 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我们登封, 你要注意形象和工作质量。”
李振中吃惊地点了点头。
轿车在少林寺西边的塔林门前停下,大家一齐下车, 等待胡耀邦同志的到来。
作为县里一名普通的文化干部, 能为景仰已久的胡耀邦总书记讲解, 这毕竟是生平第一次, 李振中心里始终难以遣散那种缕缕的激动和忐忑不安。
这时候, 李振中看到人群里有郑州市委书记姚敏学、郑州市市长胡树俭、登封县县长孙太根、登封县委副书记宫寅、登封县公安局局长陈林池……
据说, 胡耀邦这次来河南, 主要是视察豫西的十几个山区县。他是在洛阳市召开了河南省的地市级干部会议以后, 由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副书记赵地陪同到登封的。
9 点多种, 一辆中型轿车和三辆小型轿车依次从东边开来, 在塔林门前停下。从中型轿车上走下来的胡耀邦同志, 立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胡耀邦同志精神饱满, 容光焕发。他身穿一件土黄色的风衣, 健步向大家走来。
陪同他前来的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向他介绍了提前在这里等候着的郑州市委书记姚敏学、市长胡树俭, 以及登封县委的领导, 胡耀邦一一和大家握手问好。
接着, 杨析综拉过站在旁边的李振中对胡耀邦说: “总书记, 这位是登封县文化局的副局长李振中同志, 今天, 由他来给您作讲解。”
胡耀邦主动上前边与李振中握手, 边说道: “谢谢, 谢谢。”
“欢迎总书记的到来。”李振中尽量抑制内心的紧张和激动, 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今天, 您来登封视察, 我们县委白书记让我给您带路, 可我文化水平低, 不会说普通话, 讲不好的地方, 还请您多多原谅! ”
胡耀邦亲切地说:“没什么, 老李, 你随便讲, 不要有顾虑。”
李振中见胡耀邦态度随和, 言行平易近人, 顿使自己的拘谨烟消云散。
视察开始。胡耀邦、杨析综、李振中三个人并肩走进塔林。与胡耀邦一起前来的随行人员和前来接待的省市县领导同志,都跟着走在胡耀邦的后面。
柔和的太阳给大地洒下一层暖意, 使秋天里多姿多彩的树木泛出一种喜悦的光泽, 散发出芬芳馥郁的草木气息。天气好, 大家的心情好, 现场的气氛十分和谐。
胡耀邦随着李振中的导向, 在塔林中慢慢地走着, 游客中没有人注意到他。
几百座高低不一、形状迥异的古塔,集中地矗立在一起, 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壮观。
李振中开始讲解: “少林寺塔林是佛教的产物。通俗地说是老和尚的坟茔, 高僧安息的地方, 和尚的‘八宝山’。塔的大小、高低和层数的多少, 主要是根据和尚们生前对佛学造诣的深浅、威望高低、功德大小来决定建造的。”
李振中不大不小的声音和简洁明快的语言, 使在场所有的人都驻足而听。
李振中继续讲: “塔林现有232 座塔,占地面积一万四千多平方米, 最早的唐塔,历经了宋、金、元、明、清五个朝代, 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个古塔建筑群。这里的古塔最多时有500 多座, 现有的古塔仅有原来古塔的二分之一。其他的古塔由于年久失修、山洪暴发、水土流失、历经沧桑而被自然毁掉。”
“少林寺的塔林太壮观了。我走遍全国各地, 还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古塔。”胡耀邦对李振中说:“老李, 你给你们县委说一下, 要想尽一切办法, 把毁掉的塔统统恢复起来, 这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不能让它失掉。”
李振中回答: “好, 我一定照办。”
“你看, 一座塔给你们一万块钱可不可以? ”胡耀邦问。
“可以。”李振中回答。
旁边的一个人随行人员不解地问:“修一座塔会要那么多钱? ”
“按我们当地价格说, 建一座塔的平均费用需要一万元。”李振中向胡耀邦大致汇报了当地建筑材料市场上的水泥、白灰、砖、沙子的价格和用工价格。
胡耀邦边听边点头。
有人认出了胡耀邦
踏着瑰丽的秋色, 沿着砖铺的小径在塔林中缓步前行, 给人一种幽深的感觉。
好像大家都沉浸在这种感觉中, 有几分钟的时间, 谁也没有说话。
还是李振中打破了这一沉默。他对胡耀邦说:“按照我国的风俗习惯, 人死了都是埋在坟墓里, 而和尚与众不同, 原则上是一个和尚死后建一座塔, 将骨灰放入地宫, 上面建塔, 以表功德。这些塔的造型多式多样, 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 有柱体、锥体, 有直线形、抛物线形, 有的像花瓶, 有的像喇叭, 有的用独石雕刻, 有的用砖石层层叠砌, 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
胡耀邦认真地听着, 不时地观看着眼前这些形状不同的古塔。
许多游客从他们身边走过。也许是李振中的解说吸引了游客的注意力, 也许是跟随和陪同胡耀邦的人太多, 引起了游客们的好奇。一些游客凑近他们身边, 听着李振中的讲解。
李振中仍然是不紧不慢的语调: “这些塔的层级分别为一到七级, 高度均在15 米以下, 每座塔上几乎都有古塔铭和佛像雕刻。可以说, 这些古塔是各历史朝代的代表作, 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和宗教史的宝库。”
“这是凝固了的历史, 要好好地把它保存下去。”胡耀邦说。
就在胡耀邦和李振中说话的时候, 漫步在他们旁边的游客中有人小声议论:“哎, 那不是胡耀邦总书记吗? ”
“对, 就是他! ”
有人认出了胡耀邦, 周围的游客们一下子朝他们围过来, 把胡耀邦、杨析综、李振中围在中间, 让他们走也没法走, 看也没法看。
这个意外情况的出现, 让他们很为难。还好, 紧跟在他们后面的警卫人员很快前来将围观的群众有序地分开, 胡耀邦和其他随行人员这才从人群中走出了塔林。
“总书记好! ”
看过塔林, 胡耀邦一行来到距离塔林有300 多米的少林寺。可汽车走到半路上, 走不动了。李振中从车窗里看到, 在他们所行进的路上到少林寺的门前, 已经聚满了围观的群众。显然, 游客都知道胡耀邦总书记来了, 无不盼望着能在此地一睹总书记的风采。
胡耀邦一行下了车, 立即汇入了人流中。随行的警卫人员不得不用手从密集的人群中分开一条道, 让胡耀邦一行从中间走过。
胡耀邦边走边对身边的警卫人员说:“小心, 不要推群众! ”
胡耀邦同志走在人群中, 高兴地向周围的群众大声地说道:“大家好! ”
这时, 围观的群众听到总书记的问候, 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朝着胡耀 邦高喊:“总书记好! 总书记好!……”
胡耀邦面带笑容, 频频挥手向围观的群众致意。
“总书记好! 总书记好! ……”来自四面八方的喊声不绝于耳, 大家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远处, 越来越多的人还在朝这里奔走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新政策, 农民有了自己的责任田, 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温饱问题解决了,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句句简单的喊声, 充满了人民群众对党中央和胡耀邦总书记发自肺腑的拥护与爱戴。
胡耀邦有意考他
穿过少林寺山门, 李振中陪着胡耀邦和杨析综同志慢慢地往前走。
李振中开始向胡耀邦介绍少林寺的情况。他介绍说:“少林寺创建于公元495年, 距今有1400 多年的历史, 它的历史沿革大体上分五个阶段: 一、始创北魏;二、兴于隋唐; 三、元明昌盛; 四、民国衰败; 五、解放以后, 重振道场。
“沿少林寺中轴线共有七进院落, 面积3 万多平方米, 碑刻有200 余通。比较有名的碑刻有《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李世民赐少林寺主教碑》、《乾隆御碑》、《三教圣像碑》, 以及宋代四大书法家苏东坡的《观音赞碑》、黄庭坚的《祖源谛本碑》、米芾的《第一山》刻石、蔡京的《面壁之塔》刻石、明朝书法家董其昌撰文并书丹的《道公禅师碑》等。壁画500 多平方米, 主要有千佛殿的大型彩色壁画《五百罗汉朝毗卢》、白衣殿的《拳谱壁画》等。
“少林寺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北魏古刹, 是声名显赫的禅宗祖庭, 是闻名中外的武林胜地, 是文物丰富的博物史馆, 是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在中国的佛教史上和武术史上, 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史称‘天下第一名刹’。”
胡耀邦听了李振中对少林寺的介绍,很想进各殿堂看看, 可是寺内到处都挤满了游客, 实在是无法进去。他们仅在寺内中轴线上的几个主要殿堂走了一趟, 走马观花地看了看, 就匆匆地告别了少林寺。
由于大量群众围观, 胡耀邦一行在少林寺没有看好。大家上车后, 按事先安排,驱车向嵩阳书院开去。
跟胡耀邦同坐一辆轿车的是杨析综和李振中。刚坐到车上, 杨析综就提议道: “老李, 你把禅宗初祖的故事给总书记说说。”
李振中朝杨析综书记点了点头, 对胡耀邦说: “北魏时期, 印度的第28 代佛祖达摩东渡出海来到少林。在少林寺五乳峰山洞整整面壁9 年, 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 在思想深处苦心炼魔。后人称达摩为禅宗初祖, 称少林寺为禅宗祖庭。”李振中说到这里, 胡耀邦向他提出了要求: “老李, 你把少林寺六祖的事给我讲一讲。”
“六祖的事? ”李振中愣了一下。
“对。”胡耀邦笑着说。
李振中立即明白了, 胡耀邦指的是慧能和神秀。在少林寺的前六祖中, 其他祖位都是一人, 只有六祖是两个人。而胡耀邦偏偏提出了六祖, 可见他的佛教知识的渊博。李振中知道这是总书记有意要考一考他。
李振中机敏地笑了一下, 说: “六祖有两个, 一个是慧能, 另一个是神秀。”
李振中见总书记点了点头, 高兴地继续说道:
“慧能3 岁丧父, 家境贫穷, 自幼未进过学堂, 长大后靠打柴为生。一日, 他负薪过市, 听人读经, 便问经名与得处。诵者答, 此曰金刚经, 得于黄梅破头山弘忍大师处。慧能听罢, 回家辞母, 立即登程求师。弘忍为考验他, 令其去寺院槽厂劳作,天天在碓房捣米。那时他还没有出家, 每天只是以行者身份随众听法。
“神秀从小出家, 在弘忍门下700 多弟子中被称为上座。一天, 弘忍召集门徒,宣称要选择法嗣, 叫门徒各书所见, 写出一偈, 从中选拔。门人不敢作偈, 多推神秀, 于是神秀作偈:
身似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遣有尘埃。
弘忍见偈, 即打算把神秀作为自己的法嗣。
正在这时, 舂米的行者慧能, 因不识文字, 即口述一偈, 请人代笔。”
不等李振中往下说, 胡耀邦便兴致勃勃地接着李振中的话, 吟唱了慧能的偈语: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听完胡耀邦吟唱慧能的偈语, 李振中不好意思地说: “总书记, 我这是在您面前班门弄斧了! ”
“哪里, 哪里。”胡耀邦赞同地说: “你讲得不错, 接着往下讲。”
李振中目视着胡耀邦那亲切和蔼的面容, 接着讲道: “弘忍一听慧能的偈语大为赞赏, 其空无观点, 要比神秀的偈语彻底得多了, 遂选定慧能作为自己的法嗣,将衣钵法器袈裟传给了他。原来神秀将要到手的法衣, 不料被慧能夺走, 他容不下去。弘忍见此, 便劝促慧能带上衣钵法器离开寺院, 回原籍广东省新兴县。三天后,弘忍方宣告: 慧能得法, 已向南去。
“从此, 历史上便有了禅宗的南宗、南派和北宗、北派之说。慧能回到岭南以禅宗正统自居, 收徒传法, 大为盛行。后来,慧能这一派成为禅宗的南宗。早已成名的神秀, 后来得到武则天的承认, 把他迎入宫中, 尊为国师。神秀这一派, 利用政治权势, 在北方大为流行, 称为禅宗的北宗。南北宗两派, 都是弘忍的法裔。在教义上, 没有什么根本区别, 其主要不同之处, 在于北宗倡导‘渐悟’之说, 而南宗则主张‘顿司法门’, 宣扬见性成佛。这两派为了争夺正统, 相互排斥, 斗争之烈, 形若寇仇。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 北派渐渐消亡。”
胡耀邦听完, 高兴地把大拇指向李振中面前一竖, 赞许地说: “好! 不愧为登封的文化局长。”
为嵩阳书院的柏树“平反”
汽车来到登封著名的古文化景点—— 嵩阳书院。
李振中给胡耀邦讲, 嵩阳书院因处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在历史上也曾是佛教、道教场所, 但时间最长, 最为出名的是作为儒教圣地以后。当年不少儒学大师如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朱熹等都曾在这里讲学。它是中州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国历史上的最高学府, 宋代的四大书院之一, 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齐名。
胡耀邦随着李振中引导的方向走进嵩阳书院, 随即被几棵粗大奇特的柏树所吸引。
李振中向胡耀邦介绍: “嵩阳书院历史悠久, 景观奇特, 特别是这两棵汉封将军柏, 堪称我国的稀世珍宝。传说将军柏是西汉元封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10 年, 汉武帝刘彻游嵩山时所封。”
总书记认真地听着李振中的解说。
李振中讲: “嵩阳书院的‘汉封将军柏’有个最大的特点是名不副实。你看, 小的这棵柏树称‘大将军’, 最大的那棵柏树偏称‘二将军’, 这是汉武帝先入为主的结果。‘二将军’的围粗达13 米之多, 比‘大将军’的围粗大好几倍, 却被封为‘二将军’。因汉武帝的所封不合情理, ‘二将军’的肚子都被气炸了! ”
所有在场的人听了李振中的话都笑了, 连总书记也笑了。
实际上被封为“二将军”的柏树, 主干已炸裂, 枝干分成几部分冲向天空。大家围在“二将军”跟前看着, 将它与对面的比它小得多的“大将军”相比, 都认为它的封号不符合它的实际。
李振中这个县文化局的老副局长, 看到大家围观的神情, 马上想到人们对胡耀邦总书记的评价——“说真话人民知音,办实事一代伟人”。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既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 又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猛士。特别是为了组织和领导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工作, 他提出了“凡是不实之词, 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 不管什么时候, 什么情况下搞的, 不管哪一级, 什么人定的批准, 都要改正过来”。使一大批老革命家、老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得以平反昭雪, 恢复名誉。
李振中想到这里, 幽默地说: “汉武帝对于‘二将军’所封的称号实在是名不副实, 属于标准的冤案。”李振中有意把话停顿一下, 看着总书记说:“可惜直到现在,无人为它平反! ”
胡耀邦不愧是一代伟人, 他听了李振中的话, 也不无幽默地说:“既然是名不副实,‘二将军’就可以封为‘元帅柏’嘛! ”
这起严肃的平反封号, 生动风趣, 入情入理, 寓意深远。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胡耀邦精彩的幽默所感动, 不约而同地拍手叫绝。
李振中不失时机地对大家讲道: “我们的总书记在百忙的工作中, 不但能为全国的革命老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平反昭雪, 而且这次还为我们嵩阳书院的柏树平了反, 大家欢迎! ”
人群中再次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总书记讲“恭喜发财”
中午, 胡耀邦一行在登封嵩山宾馆就餐并作短暂停留。
嵩山宾馆是登封县对外开放后最早兴建的一家涉外宾馆。环境幽雅, 条件优越,凡是来登封检查工作的上级领导和前来旅游的海外重要人士, 都在这里下榻或作短暂停留。按照宾馆的规格和要求, 在这里工作的服务人员的衣着, 自然十分讲究。
在嵩山宾馆院内, 胡耀邦下了车。早已在这里迎候的嵩山宾馆的总经理韩水克, 急忙上前迎接: “欢迎总书记的到来! ”旁边的李振中随即把韩水克给胡耀邦作了介绍。胡耀邦热情地与韩水克握手, 并笑着说: “好么, 总经理穿上西装了。”他见对方腼腆地笑着, 又说: “好, 恭喜发财! ”
当时, 我们国内穿西装的人不多, 公开讲“恭喜发财”的话, 几乎就没有听说过。对于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 “恭喜发财”还是一个比较生疏的词。因为, 新中国成立以后, 与发家致富联系得最紧密的“恭喜发财”, 早就被划到了资本主义一边, 很多年都没有人说过。而总书记在今天公开地讲这句话, 使在场所有的人都敏感地意识到, 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鼓励劳动致富, 搞活经济,将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方向。
如何利用一小时
午饭过后, 登封县委书记白福治把李振中叫到一边说: “你问问总书记, 把我们登封县委给他汇报工作的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 ”
这次, 从上面直接跟随胡耀邦总书记来登封的工作人员有十几个人, 加上省市领导和一些警卫人员就有20 多人。而在视察参观的过程中, 只有杨析综、李振中与胡耀邦是走在一起的。
李振中把白福治的话对胡耀邦说了, 胡耀邦回答: “一会儿就开始吧, 因时间关系, 只限制一个小时。”
白福治发愁了。县委办公室给他准备了一份长达几十页的汇报材料,这一个小时怎么够呢?
白福治用征询意见的口吻对李振中说:“李局长, 你说我咋给总书记汇报工作呢? ”
李振中说:“你是咱县的最高领导, 开啥玩笑! ”
“真的。”白福治一脸严肃认真的表情。
李振中想了想说: “我自己看法, 你要拿着材料念可不行, 平铺直叙引不起他的兴趣。”
“对! ”白福治此时非常赞成李振中的说法。李振中接着说: “我平常给人家讲解时, 有介绍登封情况的讲解词, 你能不能参考一下? ”
“你说说看。”白福治说。
李振中一本正经地说起了他的讲解词:“我们登封县的特点有六个字: 第一个特点是‘小’字。小就小在全县只有55 万人口, 65 万亩耕地, 一个镇13 个乡, 297个行政村, 历史上号称‘登封小县’。第二个特点是‘老’字。说老有两个方面: 其一,登封县历史悠久, 诞生在公元前110 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山时, 划嵩山脚下300 户人家成立了一个名叫嵩高邑的县, 距今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其二, 我们登封县是一个老解放区。1928 年登封县就有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 1934 年成立了中共登封县委; 1944 年, 毛主席委派皮定均、徐子荣来这里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 是全国19 个抗日革命根据地之一。第三个特点是‘穷’字。过去登封流传着四句话: ‘十山九断流, 十年九年旱, 十家九家愁’, 是全省15 个穷县之一。第四个特点是‘大’字。大就是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士、高僧名道、拳豪义侠、国家元首、社会名流都来登封活动。自古以来, 为文人荟萃之地, 帝王活动的场所。历史上记载有30 多个帝王来过嵩山。第五个特点是‘多’字。这个多字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地下宝藏多。据勘查, 登封地下资源有37种, 主要有煤、铝、铁、石英石、大理石、花岗岩等。特别是煤, 豫西大煤田就在登封,探明储量有15. 5 亿吨, 国务院把登封作为重点煤炭开发基地。登封的矿产资源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储量多, 品位高, 土层薄, 易开采。二是旅游资源多。我们登封有七十二寺之说, 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三是登封荒山面积多, 适合植树造林。四是种烟农户多。全县有65 万亩土地, 种烟面积多达20 万亩。《人民日报》有文章评价登封烟叶的四个特点是颜色金黄、气味芬芳、油质丰满、持火力强。第六个特点是‘快’字。登封变化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全县年人均收入45 元, 国民经济总产值1 亿元。三中全会以后, 登封率先实行土地承包到户, 1982 年国民经济总产值翻了两番, 年人均收入达135 元。同年8 月,出席了国务院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45 个翻番县会议。从政治上讲, 通过整党, 登封县成为河南省的13 个文明县之一。”
听到这里, 白福治笑着点了点头说:“老李, 可真有你的! ”
给登封县委题词
下午一点半钟。登封县嵩山宾馆二楼会议室。
汇报开始, 白福治拿着县委给他准备的几十页材料, 按内容顺序概括地给总书记汇报登封的工作。胡耀邦不断地插话、提问。白福治不愧是登封县委的一把手, 对全县的情况了如指掌, 倒背如流。总书记怎么问, 他怎么答, 汇报进行得很顺利。
当白福治谈到登封是文物之乡, 适合发展旅游事业, 县委准备搞二日游、三日游时, 胡耀邦说: “嵩山旅游资源很丰富,要请一些专家, 统一搞个规划。我们的知识老一些, 包括我在内, 要请些外国专家帮我们设计。”
胡耀邦说到这里, 好像忽然想起来了什么似的朝周围看了看说: “老李, 老李呢? 去把你们县的老李找来。”
在坐人员中有人应声道: “在这儿。”
胡耀邦看到了坐在对面人群中的李振中, 朝他招了一下手说: “来, 坐到我这里。”他指了一下旁边的沙发。
有一个随行人员站起来, 上前拉着李振中的胳膊, 将他领到胡耀邦的跟前, 让他坐到了胡耀邦的左侧。
当李振中说到少林寺禅宗的初祖达摩也叫菩提达摩时, 胡耀邦问:“为什么叫菩提达摩? ”
李振中回答说: “印度有一种树, 当年释迦牟尼就是在这种树下得道成佛的, 所以这种树被人们称为菩提树。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菩提达摩就是觉悟了的达摩。”
当白福治汇报到准备开发嵩山旅游区的修建打算时, 胡耀邦问: “你们有图纸吗? ”
白福治立即让人通知县旅游局局长王自周送来了一张《嵩山旅游规划图》。胡耀邦把它展开铺在地板上, 杨析综和李振中也围了过去。白福治指着地图上的标志, 具体地向胡耀邦介绍了登封县政府对嵩山旅游的规划情况。
在白福治谈到二祖庵旅游点需要架设索道时, 胡耀邦说: “在二祖庵架索道,不如在峻极峰搞个索道。搞索道要花很多钱, 现在没力量, 以后可以搞。”胡耀邦还说: “嵩山旅游区范围很大, 一下子搞不起来, 可以慢慢搞, 一年搞一点, 搞它十来年, 逐步发展起来。达摩面壁还九年嘛, 我们要下决心搞。”
胡耀邦非常健谈, 谈起话来, 滔滔不绝。他不用提纲不拿稿子, 才思敏捷, 富有逻辑性。
白福治汇报到全县有武术学校40 多所,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达5000 多人时, 胡耀邦说: “武术学校可以办长期的,也可以办短期的, 学三五天, 十来天, 能学一套就行。”
在谈到少林寺的规划治理时, 总书记没有回避少林寺景区存在的问题, 实事求是地谈了自己的看法: “少林寺每天游客很多, 要想法疏散一下。周围房舍比较乱,要统一规划, 可以参照南方一些旅游景点的建设, 要有地方特色。”
听了总书记的这番话, 大家都吃了一惊。总书记虽然对党和国家大事日理万机, 没想到来下面视察, 对基层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如此用心, 这使在场的人员十分钦佩。
在汇报快要结束时, 胡耀邦给白福治又提出了他在少林寺塔林给李振中提过的关于恢复倒塔的问题, 他说: “少林寺塔林原有古塔500 多座, 现有232 座, 其他的古塔, 属于年久失修倒塌无疑。你们要想办法把已经毁掉的古塔全部恢复起来。”
白福治应声说:“我们一定照总书记的指示办。”
汇报结束。白福治对胡耀邦说:“请总书记给我们县的工作作指示。”
胡耀邦没有马上说话, 沉默了一会儿, 拍拍坐在他右边的省委书记杨析综的肩膀说: “你说吧, 你说吧。”
杨析综说:“人家叫总书记作指示, 我今天不能说。”
胡耀邦笑了:“你是人家的顶头上司,你不说能行? ”
杨析综坚持自己的意见:“我是顶头上司不错, 可我不说, 今天要专门请总书记作指示。”
胡耀邦此时风趣地说: “今天中午你吃了人家的饭, 你不给人家说几句呀? ”
杨析综被胡耀邦的幽默逗笑了, 大家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时, 从随行人员中站起一个人请示胡耀邦: “总书记, 登封县委准备的有文房四宝, 想让您给他们题词。”
胡耀邦欣然答应。他从沙发上站起来, 跟随着工作人员走到早已准备好的书案前, 拿起笔, 挽了挽袖子, 自言自语道:“写个啥呢? 写个登封带头奔小康吧。”就在他将要提笔开写时, 有一个随行的工作人员上前向他建议道: “是不是写你在洛阳开会时讲的那四句话? ”
“可以。”胡耀邦爽快地答应, 挥笔写下了四句话: 顾大局, 讲团结, 重实效, 比贡献。
按照白福治同志事先交待, 李振中拿起一大张宣纸对总书记说: “我们县准备在嵩阳书院的前边立一个大石坊, 请总书记给我们写‘中岳嵩山’四个大字, 刻在石坊上边。”
胡耀邦摇摇头说: “这我不能写, 这要请专家来写。”
之后, 根据登封县委要求, 全体与会人员走出会议室, 在嵩山宾馆门前合影留念。
原计划, 胡耀邦一行还要去观看登封的中岳庙和观星台。可是, 一个随行人员过来对胡耀邦说: “那两个景点, 早已聚满了等待看望总书记的群众, 没法再去。”胡耀邦不得不取消了这个计划。下午4 点半, 胡耀邦一行离开登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