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王鹤龄:胡耀邦同志在成县

发布时间:2015-01-22 18:33 作者:王鹤龄 浏览:140次
    一九八五年十月四日,是成县历史上一个极不平常的日子。在金风送爽、粮果飘香、大地一片丰收景象的日子里,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在甘肃省委副书记刘冰同志的陪同下,来成县视察。七十高龄的总书记,思想敏捷、性情开朗、神采奕奕。他那种快节奏、高效率、不知疲倦连续工作的作风,那种体察民情、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责任感,那种平易近人、随和可亲的音容笑貌,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成县的干部群众受到了巨大的鼓舞。
    总书记是四日下午五时左右到达成县县城的。下车后,我即趋前向总书记问好,并扶着他上楼。他步履矫健,不象个年已七旬的老人。在县委二楼会议室稍稍休息后,我向总书记作了汇报。首先向总书记汇报了成县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形势。总书记当即强调,一个是工农业总产值,一个是人均纯收人,我抓这两个,一定要搞上去。你们的工作着眼点,不是要为国家作多少贡献,而是要人民富裕起来。
    总书记非常强调要放开粮食市场。他询问我们的粮食改为定购之后,一年能交多少 ? 我汇报原全区六个县总任务4000多万斤,成县的任务2500万斤,占全区的一半多。地委书记张自强说:原来六个县任务4000多万斤,现在九个县任务8500万斤。总书记又问:“群众愿意不愿意卖粮 ? 粮食定到群众头上了吗 ? ’一我答:“群众愿意卖,收购价比市场价高,现在粮食部门不愿多收购,购粮越多赔得越多”;行署专员王凤鸣答:定了7500万斤。总书记讲:现在签订合同成了包袱,你们担心没粮吃,还是老一套,我们粮食部门的老框框思想严重得很,工作要搞细嘛!愿卖的卖,不愿卖的拉倒。农业税搞代金,购粮搞合同。责任制搞了三年,粮食定购还上不了轨道,要总结签订合同中有什么缺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愿购就购,不愿购不要分任务。你们甘肃山区多,一个甘肃,一个贵州,相当大的山区根本不必购多少粮食。我讲的是山区,新疆没问题,西藏是特殊的。一个甘肃,一个贵州,总是粮食不够,我估计十年之内不够,二十年还不够,何必搞那么紧张呢 ? 要卸下包袱。这个包袱一卸,集中精力搞致富,放开搞商品流通。你们索性搞米店、集体粮店,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要放开粮贩子,大胆搞,要搞活,按价值规律办事。粮食放开,第一要积累签订合同的经验,山区不够吃的,干脆不签订。第二要放开粮食市场,搞粮食持平,农民就放心了,这是个大事。
    总书记突出地强调要发挥山区优势,发展多种经营:你们的多种经营发展得越好,就吸引得粮贩子越多。你们这里从汉中、关东、四川一年流进来四、五亿斤粮食是不成问题的。不是要靠国家补贴,而是要多种经营换东西。商品是多方面的,没有这个商品,有那个商品。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总有自己的优势,总有它独特的优势,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自给自足是落后的经济观点。
    “领导群众生产致富是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这是总书记为我们成县党政军各部门提出的新的根本任务,也是对全地区、全省乃至全国各级领导提出的新要求。这个题词怎样形成 ? 晚餐时,在同一个餐桌上就餐的总书记、省委副书记刘冰、地委书记张自强、行署专员王凤鸣和我五个人,边吃边谈。我请总书记为我们成县题个词,总书记问:“题个什么 ? ”我原来就和县上的其他同志交谈过,根据成县实际我提出:林粮并重,以多致富,开发矿业,振兴成县。总书记讲,要把领导群众致富作为各级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并就这个主题,问周围的同志怎么题。经大家议论就形成这样一条:“要把领导群众致富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并当即记录下来。第二天早上早餐后题词时,新华社副社长郭超人提出,可以改为“领导群众致富是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张自强提出在原稿上加“生产”两字。总书记当即表示,加上“生产”两字。就有门路了。这样把“作为”改为“是”,把“中心任更肯定了,更明确了。这是总书记一路强调的主题。这条题词明确地指出了省、地、县、乡、村各级的根本任务、总的方针、总的宗旨。我们不仅认识明确了,同时总书记和地、县负责人一起,提出问题、议论问题的方式,从善如流的谦虚态度,使我们深受启发和教育,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总书记对陇南地区搬迁到成县非常关心。在汇报时他问有没有成县地图,飞机场在哪里。我当即找来地图,指出飞机场所在地。总书记说,地委、行署搬迁到这里我是赞成的,究竟建在什么地方需要研究。机场必须留下,航空事业不发展,你成县、陇南什么时候现代化 ? 是不是建在山坡上更好 ? 三明市就建在山坡上,非常漂亮。不是旧机场不行,而是建在哪里更合适。
    十月四日下午,总书记从康县来成县的途中,就顺路访问了成县的抛沙镇广化村,和村干部群众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访问了农民李小勤的家,和支部书记杨志敏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交谈,详细询问了群众生产生活、计划生育、农民负担、党团建设等情况。总书记在访谈中特别指出:你们村还不富裕,人均才90多元,还有困难户。你们要经常讨论劳动致富,讨论扶持困难户的问题。村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一家一户地帮助致富。要勤劳致富,自己多想办法,单凭贷款不行。你们每人纯收人90多元,一年增加10多元。甘肃有个酒泉县,一年人均纯收人增加100元,你们知道不知道,相信不相信 ? 100元办不到,50元总可以吧!再过三年,人均达到150元行不行 ? 要多想办法,长办法,短办法,一年的办法,五年的办法。你们光说土地少,灾害多,这个不行!哪个地方都有实际情况嘛。总书记并询问了村里有没有学校,教学质量好不好 ? 支部书记杨志敏答: 有小学 (附设初中)一所,现有34个教职员,学生792人,教学质量比较好,一九八三年考上中专的5人,一九八四年考上中专的7人,升学率达到90 % 以上。向车旁走去的时候,偶遇小学四年级学生杨满平,总书记亲切地问:“你叫啥名字,多大了 ? ”“我叫杨满平,十二岁了。”“你写写你的名字和‘广化’二字。”杨满平即在地上写了自己的姓名和“广化”二字。总书记满意地说:“这小孩学习可以,学校教学质量确实不错。”当天晚上指派九局副局长万经常同志,在副县长唐份中的陪同下。向广化小学赠送了一座自鸣钟。当日晚上又派他的秘书郑必坚、新华社副社长郭超人访问了店村乡大寨村两户农民,详细算了王振璧一家八口人收人帐:年总收人达5000元以上,人均达600多元,这在当时农村是比较高的收人;又访问张生海办资易货栈的状况。当晚给总书记作了汇报。总书记听了很高兴。
    第二天 (五日)早上早餐后,胡耀邦总书记在县委二楼会议室题写“领导群众生产致富是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之后,首先和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武装部的负责同志照像,然后又和参与接待的全体同志照了像,九点多由地委书记张自强、行署专员王凤鸣陪同,直接去天水机场回北京。
    十多年过去了,胡总书记也已作古,但他亲临山区成县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实事求是的精神,使我们受到极大鼓舞;他的题词,是对我们极大的鞭策。
资料撰写者:
    王鹤龄,甘肃秦安县人,曾任天水专员公署文教卫生科副科长,武都专署文教卫生局副局长,武都地区革委会常委、办公室主任,中共武都地委办公室主任,成县革委会主任,县长,中共成县县委书记,中共陇南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地委调研员。胡耀邦同志视察成县时任成县县委书记。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