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发祯:胡耀邦与万源
胡耀邦同志逝世已经 25 年多了,但他对万源人民的关切却永远铭刻在万源人民的心中。
指导土改 拨粮修堤
1950 年 2 月,中共川北区委和川北行政公署在南充成立,胡耀邦任川北区委第一书记和川北行政公署主任。
1951 年 10 月下旬,万源按川北行署安排进行土地改革。
胡耀邦在欢迎会上讲了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出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千百年的夙愿,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土改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大家要认真学习土改的有关政策,严格按土改政策办事,使耕者有其田。同时要求广大干部要抓好生产,抓紧秋耕、植树造林、挖塘修堰、多喂牲畜,做到人人植树、村村修塘、家家喂猪、户户秋耕,为明年的大生产打下基础。
在县委大院,胡耀邦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谈了抓生产的问题。县委书记苟润堂、县长高林青、组织部部长赵秉兴汇报了万源的工作,指出万源县城河堤堤坎低,河床高,山区暴雨多,山洪暴发,洪水泛滥,淹没城区街道,特别是河街居民深受其害;城区的詹家坝、马家坝、二层岩三道主要护城河堤还是前清年间修的,由于年久失修,崩缺十之八九;二层岩河堤同时受后河和庙沟河交汇冲袭,每次山洪暴发,河街居民和汉渝公路都受到严重威胁。今年(1951 年)9 月 5 日,山洪暴发,将城区数处护城河堤冲垮,洪水淹没河街,多家民房冲毁,公路护岸被冲垮。
胡耀邦听了之后说:“我们莫在屋里谈,到现场去看一。”他们沿着河堤边走边谈,看了二层岩、马家坝,又来到詹家坝。他要求县委、县政府领导要做好预防,关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出了修复护城河堤的建议。当场决定在地方粮这一项下,拨10万斤大米作为整修工程费用。县委、县政府领导将胡耀邦的关怀和决定告知广大干部群众后,大家欣喜异常,感激不已。县委、县政府广泛发动干部群众,以半义务方式(只发津贴伙食)修筑河堤。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机关干部带头参加劳动,城区居民踊跃参加。从当年 11月 1 日动工修筑,到翌年 6 月22 日完成了修补詹家坝等处缺口、二层岩堤坝箭头;阻塞了老漕口;开凿了新漕口和兴修大堤 72 丈等工程。使河水改道,基本上消除洪水隐患,保障了城居人民的生活财产安全。
指示肃清烟毒
万源地处川东北边陲,崇山峻岭,远离城镇,不少土匪恶霸聚众霸山占岭,强迫山民种植鸦片,贩卖毒品。一些山民为获暴利,亦大量种植,有禁无止。全县年产鸦片1000余斤,贩烟户达34 户,将鸦片贩卖到宣汉、达县、陕西、湖北等地,毒害了大批烟民。县城开烟馆23 家,吸食鸦片烟者遍及城乡,瘾民达 3 万余人,严重摧残着人民的身心健康。
1950 年 8 月,万源县委、县政府按胡耀邦指示,在全县广泛发动群众,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禁烟肃清运动,共破获烟毒案件 220 件,捕获烟匪和毒犯297人,收缴鸦片354两,烟具 86 套,随即将毒品和烟具焚烧,禁烟运动初战告捷。
1951 年和 1952 年又在全县开展禁烟禁毒运动,收缴了大批存烟和烟具,打击处理大要惯犯 86 人,广大群众受到教育。毒蚀人民的鸦片终于被全面禁绝,人民走上健康的生活道路。
为李江恢复党籍
李江,万源市石窝乡五显庙村人,1933 年 2 月在石窝参加红军,分在第四军独立营,多次在石窝、黄钟同川军战斗,参加了大面山阻击战。当过红色邮政员,负责到巴中、广元等地送报纸、信件、传递情报。1941 年,开始在中央军委工作,经常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送信和急电,同朱德、彭德怀、徐向前、王震一起开荒种地。1945年 10 月,李江随部队从延安翻山越岭,徒步行军三个月到达河北张家口,坐车到沈阳。参加过黑龙江、牡丹江等地剿匪战斗和辽沈、平津战役,任过车宁县代理县长。李江任营教导员时,强烈要求上前线,领导说他违抗组织安排,被停止党籍。1950 年,李江回到万源,担任县民政科科长,向时任川北区委第一书记、行署主任的胡耀邦写了要求恢复党籍的信。
中共达县地委根据胡耀邦的信函,考察了李江的情况。调查到他在万源工作期间,积极组织禁烟肃毒,救灾劝募等工作取得好的效果,所反映停止党籍的情况属实,为其恢复了党籍。
为“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题写馆名
1984 年初,万源县文馆所负责人余天健等在全县范围内,先后收集了红四方面军在万源留下的许多珍贵的红军遗物和斗争史料,要求县委、县政府提供场地建馆和展示。县委认为最有意义的是万源保卫战,决定将馆名定为“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春节期间,县委、县政府向参加万源保卫战的老红军、老干部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了春节慰问信,并征求他们对建馆的意见。1984 年 3 月,县委派时任县人大副主任的王腾芳和余天健,带上县委介绍信和胡耀邦1951 年 10 月任川北行署主任期间来万源视察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合影照片,请胡耀邦总书记题写馆名。通过几位同志的努力,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数百万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的参观者,既对当年的指战员和参战者表示深深的敬仰,更对题写馆名却没有署名的胡耀邦的高瞻远瞩、博大情怀表示敬佩。胡耀邦对万源人民的关心永远铭刻在万源人民心中。
(作者是《中国共产党万源历史》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