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胡耀邦同志的亲切关怀
胡耀邦同志逝世已26年。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任团中央书记,到八十年代当选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始终关注大陈岛开发建设,关怀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我作为当年的垦荒队长,感受最深。物换星移,時序更新,当年的情景虽已成为遥远的历史,但胡耀邦同志的音容笑貌以及他的深情厚谊,始终环绕于脑际,永生难忘。
1955年冬天,耀邦同志前來温州,住在墨池坊原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楼房(现温州书画院画室东头)。他曾约二十多位团市委干部在江心屿会面。船至江心屿,耀邦先观看了全岛风光,然后在文天祥祠片刻停留,又在江心寺前驻足推敲了王十朋描写云潮变幻叠字联。随后,我们围坐在东边临江的岩石上,聆听他的教诲。他非常熟悉青年干部的特点,谈笑风生,寓意深长。他给我留下了两个深刻印像:一是对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评说,另一是为团干部指明工作方向。
“你们说说,文天祥是怎样一个人,他好不好?” 耀邦同志自己好学多才,学识渊博,这分明是测试我们的认识水平。我们都很年轻,虽平日听说过关于文天祥的传诵,知道他是南宋有民族气节的名臣,但却说不出究竟好在哪里。我们只能简单地回答:“好。”耀邦同志说:“不能光说一个‘好’字,还要说说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 接着,他对文天祥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了详细分析与评价。耀邦同志还指导我们全面看待历史人物,他告诉我们,不能偏离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同时要看到历史的局限性。对文天祥这个历史人物,同样应该如此。他要求我们对待事物要有分析,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有自已的见解。耀邦同志的教诲,使我们获益匪浅。
对于如何当好团干部,耀邦同志要求我们不断丰富知识,要突出一个“干”字。他随手将手中的火柴一扬,问大家:“你们知道不知道生产一盒火柴要经过多少道工序?” 不等我们回答,他就从木段蒸煮、刨片、到切梗、上药、装盒……娓娓道来。耀邦循循善诱,希望我们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多干、实干、苦干,而不是指手划脚。耀邦同志的铿锵话音,至今仍在耳际回响。
这次温州行给耀邦同志留下了难忘的印像,从此他与温州青年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团市委书记叶洪生同志曾告诉我,耀邦同志回到杭州后,听海门区团委书记许式盛说起,当年(1955)国民党军队撤离大陈岛时,把岛上居民全部劫持到台湾,岛上设施惨遭严重破坏,大陈岛已成为一个荒岛、死岛。耀邦同志听后,愤慨陈词,他问与会的各地团委书记,能否在大陈岛解放一周年来临之前,组织一支青年垦荒队奔赴建设大陈岛。他说,敌人破坏,我们来建设!
大陈列岛当时属温州地区管辖,叶洪生同志当场毅然表态:由温州团市委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负责去开发建设大陈岛。耀邦同志听后十分高兴,他非常热情地说:“好,你们把队伍组织起来,何时出发立即告诉团中央,团中央将为你们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头版头条新闻。我若去不了,就派代表到温州去给你们送贺信、送垦荒队队旗。”他扳着一个个手指说,这面旗就绣上“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 十个大字。多么感人,多么令人振奋啊!
当时,我担任团市委青工部长,年仅23岁,风华正茂,激情满怀,就自告奋勇参加垦荒队,并担任垦荒队副队长。
从此以后,耀邦同志一直关注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我深刻感受到,我们的成长时刻牵动他的心。1957年5月,我作为团中央特邀代表出席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耀邦同志两次召见我,了解青年垦荒队员的思想和生产、生活情况。他亲切地对我说,我已经知道你们在大陈岛艰苦奋斗、同心协力克服困难的情况。目前国家还有困难,你们要自力更生,希望你们不要退缩,继续奋斗,无论如何要保持荣誉!他还亲笔写信勉励垦荒员,信中说:“我愿意每三个月和你们通一次信。”(图3)并把他自已在战争年代用过的、心爱的望远镜赠送给垦荒队。如今,这架望远镜作为历史文物,珍藏在大陈岛青少年宫陈列馆。耀邦同志叮嘱我们 “决心再苦战三年,改变大陈岛面貌。” 我们不会忘记,他在垦荒队最困难的时刻,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
1958年11月,受团中央邀请,垦荒队员叶荣华出席“第二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之后,他见到了耀邦同志,并在会上发言。他代表垦荒队,向团中央、向耀邦同志表示:决心把青春献给大陈岛的建设事业。会上,垦荒队受到表彰,团中央特授垦荒队“先进集体”奖旗。
经过四年多的艰难奋斗,我们垦荒队完成了垦荒历史使命。从此,垦荒队所属的渔业队、农业队、畜牧场都划归大陈镇人民公社直接管理。在这一新形势下,有些垦荒队员思想出现了波动,如说什么“当义务兵也好回家了”、“家乡也是人民公社,还是回家当社员吧”……是离岛还乡,还是继续留下?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于1960年3月写信向耀邦同志作了汇报。耀邦同志接信后迅速复信说,在完成了垦荒历史任务后,希望大家要进一步担负起新的建设任务,要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做好妥善安排,继续发挥垦荒队员在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他在信中语重心长地指出,在我们的青年中,有好样的,也有差劲的,要教育他们坚持下来,对那些确实安不下心来的,就让他去吧。他在信中还说到,在垦荒队组织撤销后,我提议你们开一个会,要给每人发个纪念章,还可以出一本纪念册,要在报刊上进行宣传,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他考虑得多周到啊!
耀邦同志的信给我们垦荒队带来了无穷力量。连日来,垦荒队进行了热烈讨论,批判了错误思想,端正了态度。队员们再一次表示:决不辜负耀邦同志的嘱咐,安下心来,留岛继续作贡献。在当地党委与政府的关怀下,在全岛军民共同努力下,大陈岛终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满目疮痍的大陈岛,如今已是国家一级渔港、省级海上森林公园、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岛。大陈岛,已成为闪耀于浩瀚东海的一颗璀璨明珠。温、台青年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向耀邦同志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1962年中央七千人大会,中共中央倡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直关注着农村形势发展的耀邦同志主动请缨,报名到一个地区兼职办“点”,以深入了解实际,体察民情,总结经验。他的要求得到中央批准,是年11月10日他带职下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书记。1964年12月离开湖南,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兼陕西省委第一书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团中央改组,耀邦同志被关进“牛棚”,失去人身自由。具有光荣历史的青年志愿垦荒队,包括我这个垦荒队长和一批垦荒队骨干,也因为耀邦同志而受到株连,被诬为黑邦、爪牙,垦荒队员们也蒙受了不白之冤,个个背上黑锅。在十年动乱期间,原垦荒队员竟成了大陈岛上难以抬头见人的另类。温州青年垦荒队的业绩,从此消声匿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着手纠正 “文革”错误,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平反大批冤案错案。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确轨道,举国上下无不欢欣鼓舞。1980年2月,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耀邦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这一深得人心的消息使每位原垦荒队员心情格外振奋,无不翘首期盼:耀邦同志还记得我们吗?何时能再见到他?!
经过长时间酝酿,原垦荒队员相聚,商议给耀邦同志写封信。
新华社于同年
慰问活动结束之后,我和叶洪生同志去信向耀邦同志如实汇报垦荒队的情况。耀邦同志于同年
更令我终生难以忘怀的是,
耀邦同志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曾批阅过两千多封人民来信,其中有关大陈岛垦荒队和大陈岛建设发展的就有四件。这充分说明耀邦同志时刻和大陈岛军民心联心,始终对垦荒队员和大陈岛建设发展惦记心头。不仅是他,就是他夫人李昭同志,及其哲嗣胡德平同志,同样关怀着原垦荒队员和大陈岛的建设和发展。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的胡德平,在浙江省考察工作时,带着李昭妈妈的重托,于
胡耀邦同志是大陈岛建设的倡导人,也是垦荒队员的贴心人。他的革命功绩和崇高品德,受到全党敬仰。他是我们的楷模,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中。2010年11月,均已年逾古稀的老垦荒队员们,发动子孙后代和亲友以及关心大陈岛的人们,自愿捐资铸造耀邦同志当年视察大陈岛时原形的全身铜像。在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营建,一座高峻挺拔的胡耀邦铜像屹立在大陈岛上,了却了老垦荒队员及其亲属的夙愿。
这一天参加仪式的还有:年逾 88 岁的原垦荒队老队长;有年仅 22 岁的垦荒队员第三代;有坐着轮椅从温州赶来的老垦荒队员。大家抱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要到自己战斗过的地方看看,要亲眼见一见屹立在海岛上的伟人铜像。此时此景,大家只想说一句久藏心里的话:“耀邦同志,您好 !”
今天,在政通人和的新形势下,老垦荒队员及其后代定会继续弘扬“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大陈岛垦荒精神 !定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沿着党的“十八大”强国富民的宏伟目标,为早日建成“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值此,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和他倡导组建青年志愿垦荒队,开发建设大陈岛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谨撰此文,以表我们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