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21日晚,我带着组织介绍信和行李(铺盖及日常生活用具),登上了青岛至北京的140次列车。我此番去北京,报到的地点是中共中央党校。 9月22日早上7时,140次火车驶抵北京车站。我提着行李出了站口,就见到举着牌子迎接我的党校同志。———— 董润民,中央党校第一期宣传理论干部训练班学员。 坐着车到了中央党校,党校的同志立刻带我走进了一间 大教室。原来,这里正在为报到的学员进行“一条龙服务”(当时还没有这个词)。在这里,我很快就把组织关 系、学员证、图书借阅证、党内文件阅览证、医疗证以及伙食费、医疗费、订阅报刊等一应手续办全了。说实话,这进入中央党校的第一件事就令我耳目一新:简洁、务实、高效率的作风,党的优良传统又回来啦! 我们这一届学员共三个部800余人。其中一部为高干班150人,二部中级班500人,三部理论宣传干部班原定150人,后8341部队又有14名学员加入,三部学员增加至164人。 学员们到齐以后,我被同志们推选为三部二支部的召集人之一,后被正式选为支部组织委员。学员们拿到了中央党校下发的学习计划。我们这次的学习方针是以学原著为主,自学为主。党校选编了《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选读》四册近百万字作为教材。学习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等方面。我的日记中记载,9月24日下午,三部的负责人传达了胡耀邦副校长的指示。胡耀邦同志特别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问题。他说:要读原著,完整地准确地弄懂马列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清真假马克思主义。不要搞那些繁琐的考证。话说得简明扼要,却切中当时理论宣传寻章摘句、浮华不实的时弊。 在党校一年多的学习,学员们以自学原著为主,每学一个段落,学员们就展开讨论。其间时有学者专家来给我们上大课。记忆中,钱学森同志一连两个上午来党校作了现代科学技术及其最新发展的报告,于光远同志来作过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以及关于运用经济规律的报告。来上大课的还有任继愈、许涤新等同志。 2 ,提出“四不主义”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是9月27日这天(我的日记上也准确地记录着),我们学员三部四个支部的负责人向党校领导汇报学员情况,胡耀邦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 二支部由我和丁品同志汇报。我们在汇报学员思想状况时说道,学员们讨论时不敢讲真话,对理论问题不敢争论,虽然党校领导号召敞开思想,活跃思想,但还需要解决“怕说错话”的问题。我说,过去有人讲了真话,被记录下来,结果挨了整成了右派,所以大家心有余悸,有后顾之忧。这时,胡耀邦同志讲话了,他说:讲错话,不开除。在鉴定材料中不要附加小材料。要注意这一条。(按:正是丁品、董润民的汇报,触发了胡耀邦同志产生“不装袋子的思想”,进而形成“四不主义”。本人也参加了这个会议,并作了记录。丁品汇报说,现在要活跃思想,还有些顾虑。耀邦同志接着说;顾虑什么?(无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怕)开除学藉,一个是(怕)毕业时写个不好的鉴定。现在,一个是不开除学藉,二是不要写鉴定。(还)顾虑什么?要告诉学员,毕业时我们不写任何材料,要真正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弄清楚。在学习时搞“三不主义”,(他们)是相信的,会不会毕业时写小条子呢?要告诉他们,毕业时不做鉴定,不写小材料。自己写个小结,小组里评论评论,有不同意见还可保留。我们不写任何材料。我们搞好了,可以影响人家。我们把学风搞坏了,也会影响人家,要注意这一条。随后对三部全体学员讲话时,耀邦同志又讲了这个意思――沈宝祥)胡耀邦同志的这段话,就是后来表述得更加完整的那个著名的“四不主义”,即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胡耀邦同志在接下去的讲话中还讲了,要在中央党校把这个(“四不主义”) 风气搞好,再推而广之到全国去。作为军队的一名宣传干部,我当时虽然觉得胡耀邦同志的这段讲话“振聋发聩”,但还不可能完全认识到这个讲话的巨大意义。不久,这个“四不主义”在胡耀邦等同志的倡导下真的推而广之到全国去了,对我们党的思想解放和中国历史的进程发生了多么大的作用啊! 胡耀邦同志讲完了话,最后又说,要把这一条(“四不主义”)作为规定回去传达。与会同志听了胡耀邦同志的讲话,都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受,大家觉得这个规定“太重要了”,提出请胡耀邦同志直接给学员们讲一讲。胡耀邦同志看了一下手表,爽快地说:十点还不到。好,集合好!十点半开会。 胡耀邦同志要给学员们讲话,我们几个支部负责人马上去下达“紧急通知”。因为10时左右正是“课间休息”的时间,我赶紧到教室、宿舍和服务社去找人。不大一会儿,三部的学员在大会议室里济济一堂地坐满了。胡耀邦同志说:听了汇报,心血来潮,来见见大家。学员们一阵热烈鼓掌。 胡耀邦同志接着说:11日我到邓副主席那里谈了一次话,邓副主席着重讲了思想理论战线两个突出的问题。一个是学风,一个是文风。他说,同志们还有顾虑?我们要敞开思想,真正学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打棍子、戴帽子,那是没有学问的人,吓唬人的!(胡耀邦同志在党校的讲话中曾多次说过,“四人帮”之类是“吓唬人的”,对这帮“高喊马列”的政治骗子充满了蔑视)他回忆说,前年中央第四期读书班,有我们老家伙,也有“四人帮”爪牙陈阿大之类。谁敢敞开思想。一开学就遇到张春桥、姚文元“反经验主义”“打土围子”“批资产阶级法权”。我和吕正操等同志在马路上就商量,我们就不提张姚他们。现在不同了,“四人帮”打倒了嘛……胡耀邦同志的讲话充满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睿智与幽默——与“四人帮”是“道不同不相与闻”嘛!学员们听到这里,都会心地笑了起来。胡耀邦同志还谈到党支部的工作,他说:不要汇报这个人的思想那个人的思想,也不准确嘛。要汇报学习中有什么问题,生活中有什么问题。……胡耀邦同志在这之后不久担任了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一职,在这个“管人”的岗位上,胡耀邦同志义无反顾,大刀阔斧地平反建国以来沉冤积久的冤假错案,解放了多少党和国家的忠诚战士、优秀才俊啊!这历史的功绩,永远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而在胡耀邦同志的这短短的一段话中,也表现出他对于党组织的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工作的原则态度。 胡耀邦同志的平易近人的作风和朴实无华的讲话风格给我印象很深,当晚,我在日记上写道:“胡副校长讲话没有空话,没有八股味,朴实、实在,对大家教育启发很大。” 3 ,与学员们在饭桌上 记得开学不久,有一天早餐时,胡耀邦同志来到我们的饭桌,跟大家亲切地聊了起来。我们饭桌上的五六位学员,你一句我一句地跟胡耀邦同志讲心里话。大家谈了两个意见,一个是“吃不饱”,一个是“消化不了”。这“吃不饱”,实际是反映食堂伙食太贵,有些学员难以承受。因为自“文革”开始,大家都是十来年“提职不提薪”,有些人本来工资级别低,其间又结婚生子,家庭负担日重,所以对食堂的荤菜有些“吃不起”。而“消化不了”,是指学员们觉得自己文化水平、理论水平低,“啃原著”太累,虽每日苦读,但“消化不了”。胡耀邦同志对这两条意见十分重视。事后,他立即指示校部改善伙食,还请财政部给经济困难的学员(17级以下的学员)以伙食补助。教务部和管理处为此还专门开了学员座谈会,谈了整改意见,对于诸如蔬菜品种少的问题也作了解答(因北京冬季蔬菜品种确实就少,以后每月增加一些豆制品以增加品种)。还拟将燃气炉换成烧煤炉,因燃气炉的燃料价格高。 对于“消化不了”的问题,后来党校也对教材作了调整,以更适合学员们的实际水平。 4, 胡耀邦“话西装” 还有一件事给我印象很深。有一天,我们一些学员在校园遇见胡耀邦同志,就闲聊起来。胡耀邦同志穿着一身西装,有学员就说:胡副校长,你穿着西装可真精神呀。胡耀邦同志就笑了,说:你们年轻人也可以穿嘛!东方人穿西装,西方人也可以穿中服。毛主席还提倡向西方学习。好的东西都可以学,尤其年轻人更应如此。这段话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大理解:难道穿西装还有什么特别的吗?确实,当时胡耀邦同志穿西装还真是有点“走在潮流前面”的意思呢(当时的中央领导大多是穿中山装的,即便在社会上,西装也还不那么“普及”)。记得上世纪50年代授衔后,我曾“赶时髦”为自己做过一套西装,逢节假日穿一穿也觉挺神气。可1957年“整风反右”后形势大变,政治形势变了,日常生活的“形势”也变了,此时再穿西装就觉“很不妥”了,“太奢侈”了。这套西装从此被我打入箱底,只有在我任宣传科长时,有时把这套西装拿出来,供文艺演出时扮演反面角色做道具用用。到60年代,生活困难,我就将这套西装给爱人改做成了一套便服。“文革”一闹就更别说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服饰,就成了“蓝海洋”! 是的,一个时代的变化,不但是政治方式、经济方式的变化,还有文化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胡耀邦同志话西装”,可以说是那个正在变革时代的一个颇有意味的小故事吧! 5,结业嘱托 我从1977年9月22日到中央党校学习,至1978年12月结业,这期间,又正经历了我们党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事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11月28日,胡耀邦同志在三部学员结业大会上讲话,他说:“同志们胜利结业了。欢送同志们回去,回到工作岗位上去。你们是去年9月26日开学的,到现在是一年零两个月。这14个月,我们的国家是不平凡的14个月,是拨乱反正的14个月,是意气风发的14个月,是我们国家的形势各个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14个月。同志们这14个月在这里学习,不知道你们怎么样,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不知道你们自己变化大不大……”是的,这一年多的学习已使我获益良多。我们这些结业的学员,带着在中央党校一年多的学习所赋予的崭新思想,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投入到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