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前谈笑人依旧——忆胡耀邦同志参观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1989年1月6日,回湘休养的胡耀邦同志在离开长沙前的最后一天,曾专程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参观,听取学校建设发展情况的汇报,并挥毫题写了“尊重知识”的墨宝。在纪念胡耀邦同志百年诞辰之际,我们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当时的情形……
冬访学府
1月6日,深冬的长沙,小雨淅沥,清寒阵阵。庄严古朴的岳麓书院正敞开大门,迎接来自各地的参观者。上午9时,一辆汽车停在书院门口的大道上。车门打开,人们立刻认出从车上走下来的胡耀邦同志。他身穿黑色呢子大衣,头发有些花白,脖子上围着一条灰色围巾,精神十分饱满。今天,他特地同夫人李昭同志一道前来参观这座古老的学府。陪同他前来的有湖南省委副书记刘正、省委宣传部长夏赞忠、长沙市委书记王众孚等同志。
进入书院前门,健步登上赫曦台,耀邦同志仔细端详着书院大门上方“岳麓书院”的匾额和两边“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楹联,当听到这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中唯一保存最完整、仍在延续教育使命的千年学府时,耀邦同志频频点头,高兴地说:“我们国家有千年学府,这是很宝贵的遗产,要好好保护。”
(图1:胡耀邦同志在赫曦台上)
一路上气氛活跃,大家毫不受拘束。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陈谷嘉教授指着书院大门上的“岳麓书院”匾额,向耀邦同志介绍道:“这是由宋真宗亲自书写的门额。这个宋真宗很重视办学,他还写过一首《劝学诗》,‘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话就是他说的。”耀邦同志听后笑道:“这个皇帝还不错,还能写诗劝学。”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翁祖泽教授汇报了岳麓书院学术研究的现况,耀邦同志听后说道:“要把中国的教育思想好好地研究一下,这是很有特色的。”
(图2:胡耀邦同志在书院大门前)
(图3:胡耀邦同志在书院大门前)
悠悠情思
书院的讲堂前,悬挂着一块书有“实事求是”的匾额。大家向他介绍,这是民国初年迁入书院办学的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题写的校训,耀邦同志凝神注视着匾额,驻足良久。
(图4:胡耀邦同志在书院讲堂)
讲堂左右墙壁上镶嵌的四块大石碑上,刻有由宋代大儒朱熹手书的忠、孝、 廉、节四个大字,故讲堂又叫“忠孝廉节堂”,耀邦同志站在“廉”字碑前仔细端详,似有所思。旁边另有一块乾隆戊辰年间所刻的石碑,刻着当时书院山长王文清订立的学规,其上有“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痛戒讦短毁长”“不可闲谈废时”“读书必须过笔”“疑误定要力争”等条目,耀邦同志边看边说道:“哦,当时的学规还挺严格的嘛。”大家又指着讲堂中央的两张太师椅向他介绍书院鼎盛时期学者云集,朱熹、张栻两位先贤在此会讲的盛况,耀邦同志听后兴致倍增。
(图5:胡耀邦同志在观看《岳麓书院学规》碑刻)
谈笑风生
走进书院御书楼会议室,耀邦同志边休息,边与大家座谈,关切地询问岳麓书院和湖南大学发展状况。这里是收藏历代帝王赐书及古籍善本的地方,他询问了御书楼的藏书情况后说:“我会放在心上,在以后为书院藏书尽些力。”
(图6:胡耀邦同志在御书楼前)
耀邦同志点燃一支烟,很香地吸起来,并高兴地回忆起1954年夏天来我校参观访问时的情景。参加接待的成文山老校长对他说:“我们记得那年您作报告的情景,并记得您当时还卷着裤腿。”大家听了不禁笑出声来。
( 图7:胡耀邦同志在御书楼会议室)
耀邦同志谈兴正浓时,随行人员担心他受凉,对他说道:“天气太冷,不要坐得太久。”他风趣地笑道:“不冷,不冷,我咯里不是有火吗?”他举了举手中夹着的香烟说,“把烟抽完了再说嘛。”说着又一边抽烟,一边听取有关汇报。
“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主张开放向西方学习的启蒙思想家魏源,保卫与开发新疆的左宗棠,外交界先驱、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清朝重臣曾国藩等人都曾是岳麓书院的学生;近代革命党人蔡锷、陈天华,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邓中夏、谢觉哉等也都曾就读于此。”耀邦同志听了这些著名生徒的名字与简介,惊奇地说:“出了这么多人才,难得呀!”有人指着在旁陪同的刘正同志说:“刘正同志也曾是湖大的学生”时,耀邦同志幽默地笑道:“那刘正也算是咯里的高材生啰!”
尊重知识
当耀邦同志登上二十多级高、不到一米宽的“之”字形木质楼梯,来到二楼的一个小型阅览室,大家请求耀邦同志题词留念。
此次回湘,喜欢书法的耀邦同志曾多次谢绝了各地请他题词的请求。此时,面对早已摆好的笔墨,他知道难以推托,风趣地笑道:“要我题词,一字千金哩!”又指着摊开的大张宣纸说,“这纸太大,容我回去写好送来行不行?”众人不允,耀邦同志只好提笔。
“写什么呢?”他问到。有人说:“就写‘千年学府’吧。”耀邦同志略一沉吟,提笔蘸墨,凝神挥毫,四个苍劲洒脱的大字跃然纸上——“尊重知识”。这四个字,既概括了千年学府文化遗产的核心精髓,又是耀邦同志始终坚持的重要理念,在场众人热烈鼓掌,连声称道:“好!写得好!”题毕,有同志提醒他未署时间,他回答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没有时间界限的。”说完,微笑着与刘正等同志先后步出阅览室。
(图8:胡耀邦同志在题词)
平易近人
耀邦同志来书院参观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些教职工纷纷赶来,盼望能见到这位从家乡走出去的大人物。当耀邦同志从校史陈列室走出来时,等候在门口的几位教职工早已在走廊上排成了一列。
成文山老校长指着这些同志说:“耀邦同志,他们想与您合个影,行吗?”“你们在哪个单位工作呀?”耀邦同志微笑着问。这些同志十分激动,一时答不上话来。成文山同志介绍说:“他们是学校党委宣传部的,还有炊事班的同志。”耀邦同志听后连连点头说:“好,好!”并随和地与大家站到了一起。他和蔼可亲的神态使大家心中的顾虑顿时烟消云散。一位年轻同志在合影时还大胆地搀着耀邦同志的胳膊!
(图9:胡耀邦同志与湖南大学教职工合影)
参观结束后,大家依依不舍地目送着耀邦同志离去。他的这次参观访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纷纷说,想不到耀邦同志这么平易近人,这么关心我们的文化教育事业!谁也没有想到,这次访问,竟是耀邦同志最后一次来我校参观访问,“尊重知识”也成为他生前最后一次正式题词。
今天,当我们翻开记录当年瞬间的珍贵像册,回顾耀邦同志参观书院的点点滴滴,仍能感受到耀邦同志诚挚坦荡、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我们难忘与他一起共同度过的那段美好时光,难忘他饱含深情的谆谆嘱托,更难忘他对知识分子的亲切关怀,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中华文化的拳拳之心!
(图10:胡耀邦同志题写的“尊重知识”四个大字)
(本文原载1989年4月28日《湖南大学报》,经原作者及摄影者陈孔国修订,由湖南大学官方微信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