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陵 荀瑞昌:难以忘怀的印象
“文化大革命”时期,计算技术研究所有职工1800人左右,分成两派,两派之间的斗争很激烈,在中关村地区是出了名的。1975年7月耀邦同志到科学院工作后,先后多次来计算技术研究所调研和指导工作。他深人群众,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工作提出了重要而明确的指示。作为当时研究所的负责人,我们虽然与耀邦同志的直接接触并不是很多,但他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很正直,不偏不倚
说实话,开始的时候,对于耀邦同志来计算技术研究所指导工作,我们是有戒心的。我们弄不清耀邦同志是来干什么的,他支持哪一派。记得在计算技术研究所阶梯教室召开了一次会议,有室主任、支部书记和机关各处的负责人参加。当时就有一位同志.也是党小组成员,就是不来参加会议,他说我又不是为了当官,我还搞我的业务。可见当时大家对耀邦同志来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心态是多么的复杂。会上,耀邦同志反复讲,要大联合,要消除派性.不要搞内耗。听了耀邦同志的讲话,大家感触太深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搞派性斗争,干部群众受到很大伤害,所里几乎都无法开展工作了。他不支持一派打压一派,而是说两派都是革命群众,要讲团结。我们感觉,耀邦同志确实不同于一般的领导,确实非常正派,非常正直。这样的领导,一定会受到群众的拥护。我们做研究所领导的,心里也踏实了,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注意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他讲得很严肃,不靠专家,不靠知识分子,这些基本力量不调动起来,靠谁把科研搞上去?要知道在当时,这些专家可被视为“牛鬼蛇神”。落实政策,耀邦同志既坚持原则,准确把握政策尺度,又启发鼓励我们大胆工作,不要缩手缩脚。所里有一位同志是四平战役的功臣,延安炮校的第一批学员,“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人说他是什么叛徒,他受不了,最后上吊了。耀邦同志来了以后,叫我们抓具体,落实政策。家属说是他杀,专案组说是自杀,怎么办呢,耀邦同志鼓励我们认真琢磨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反复研究,最后我们定性说他“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幸逝世”。材料报给耀邦同志看,耀邦同志一字一句地看,一边看,一边说好,最后他非常认真地在稿子上批了两个字:“很好”。落实政策,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给你扣,我们没有见过这样高级的干部这么做的。这个问题最后落实得比较好,几方都没有什么意见。耀邦同志除了掌握大的方针政策不偏不倚、非常平稳外,对具体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他也认真负责,敢于负责。有一位支部书记,1941年参加工作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人说他是假党员。当时没有查到入党志愿书,介绍人也找不到了。后来调查了几次,查到一个跟他一起参加过组织生活的人,但这个人也死了,最后确实没法再查了。后来“蹦”出两个人党介绍人,他去见了一面,说: “不对,不是我的入党介绍人。”这么一个非常老实的老同志。耀邦同志知道后很生气地说,这样的好同志,还抓个什么劲,不要再查了。说实话,在那种历史背景下,一般人是不敢承担这个责任的,有人会说你包庇什么叛徒,包庇假党员,这个受不了。最后,这位同志的政策也得到了落实。
要求领导班子要团结,不要受派性的干扰,
要有党性,以党性战胜派性!
耀邦同志注意安抚干部、了解干部、鼓励干部。领导小组开会时,每个成员他都要问,你叫什么名字,什么时间参加工作的。问到高陵,他说是47军转业的,在南泥湾开过荒、种过地。耀邦说,你是个好同志,要把南泥湾的精神拿起来工作。他对干部要求也是很严的。在一次干部会议上,他讲完了话,当时的所长阎沛霖同志还是老一套,“耀邦同志的讲话很重要,我们下去研究研究怎么落实”。当时耀邦一听就急了,“什么研究研究,这个没有什么可研究的”。耀邦同志的这次讲话,在干部群众中反响强烈。大家私下议论说,耀邦个子不大,胆子不小呀,他非常直率,真敢讲。他讲的都是事实,有这样的干部真好。阎沛霖是南开大学毕业的,算是老知识分子了,他后来讲,咱们党的高级干部要都像耀邦同志那样,那就好了。
非常关心群众生活
在他的倡导和帮助下,解决了影响科研人员的“五子登科”问题。一个是孩子问题。当时计算技术研究所将近两千人,孩子最多的
时候有214个,大家都带着孩子到实验室去,影响工作,孩子也不安全。在耀邦同志的支持下,所里雇了一个临时工,在办公楼下的平房里办了一个托儿所,后来托儿所的条件又不断得到改善。另一个是帮助解决夫妻分居两地问题。有的科技骨干的爱人在外地,也是那个单位的骨干,人家单位不愿意放人,我们去做工作,人家也希望我们放人。也是在耀邦同志的亲自过问下,解决了这问题。还有煤气问题、房子问题和票子问题,都是先后在耀邦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得以解决的。耀邦同志关心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家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这么好的领导,群众的干劲就上来了,效率就提高了。
耀邦同志的确是勤勤恳恳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干事,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广泛深入地接触群众,经常与科研人员交换意见,甚至在去食堂的路上也会看到他在与职工攀谈的场面。耀邦同志的胃不好,经常抱病工作,有一次叶剑英同志还派人给他送药。大家看到了,心里很难过,都说没有像他这么高级的干部还玩命工作的。后来耀邦同志受到了批判,那个时候群众很不理解,这么好的下部挨批判。大家担心他的身体,能不能支撑得住,他的胃可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