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几次福建行
胡耀邦同志对福建非常关心,生前至少六次来过,并留下许多佳话。
1933:巡视闽西
1932年底,有一位与胡耀邦关系密切的老师被无辜打成了“AB团”,时任湘赣苏区儿童团团长的胡耀邦私下议论这场政治保卫局的肃反政策,没想到,大祸临头,湘赣省政治保卫局和肃反委员会也把他打成“AB团”,准备处决。
行刑前一天,在湘赣苏区巡视检查完少共工作的少共中央(团中央)巡视员冯文彬碰巧回到省委驻地,看到了准备枪毙的名单。他不相信胡耀邦是反革命,就机智地对看守人员说:“这人问题很严重,这么枪毙便宜了他,我要把他带回少共中央进一步审问。”
一到瑞金,少共苏区中央机关便把胡耀邦送到少共苏区中央局书记顾作霖那里,刚满17岁的胡耀邦说:“我不是‘AB团’,你叫我到哪里都可以,就是不去保卫局!”夜里,他忍不住敲开了顾作霖的门,与他彻夜长谈,再次恳求说:“我想留在少共中央局,做什么都行。我会刻钢版,可以扫地、做饭。”顾作霖被感动了,把这个坚强的少年留下了。
顾作霖认为胡耀邦不可能是“AB团”。他把胡耀邦交给时任少共中央少年先锋队总队长的张爱萍时,交代他要认真审查,既不能冤枉好人,也不能漏掉坏人。胡耀邦被派去做临时主编报纸《时刻准备着》。他写文章、刻蜡版、油印,还兼买菜、烧火、做饭……什么都干。就这样,他在少共中央局机关打了几个月的杂务。
1933年5月间,胡耀邦被派往福建长汀、宁化、清流一带巡视儿童团工作。
2005年还健在的、时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温必权,还有为红军印刷宣传刊物的壁香楼印刷所工人廖家醴,两位老人都还记得,胡耀邦那时是从瑞金骑马来到长汀,了解《中央儿童》杂志的印刷情况的,他还在那一带画了许多宣传壁画,动员人民参加革命,送子当红军。
同年8月,在顾作霖的主持下,组织上实事求是地为胡耀邦所谓的“AB团”问题结了案,去掉他的罪名。
1958:在福建师院作热情演讲
1958年3月,胡耀邦准备去江西瑞金召开四省(闽赣浙粤)百县共青团负责人参加的“共青团工作观摩学习会议”。赴瑞金之前,胡耀邦视察了南平、福州、漳州等地。
在福州时,胡耀邦在福建师院(今福建师大)作了一次演讲。演讲地点在竹篷大礼堂。这座大礼堂通风采光都不好。胡耀邦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礼堂里向全校师生和邻近中学老师,以及省、市、区部分单位干部作演讲。
演讲当天下午,天气晴朗。福建师院各系科、各班级派出代表到会场聆听演讲,礼堂座无虚席,其余则集中在各系礼堂听广播。胡耀邦对着麦克风风趣地说:“同志们!我今天四十有三,掉了三颗牙齿。你们都很年轻,一定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锻炼身体,建设好社会主义国家。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湖南人讲普通话,我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大家可要原谅!”如同老朋友随意谈天,意想不到的开场白,顿时拉近了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会场气氛变得轻松亲切。胡耀邦演讲的题目是《有困难,有办法,有希望,有前途》。从国家的困难讲到人民的困难,以及大学生学习一定也有困难,并提出克服困难的办法。接下去有希望、有前途的结论自然水到渠成了。他提到,1956年在第十六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上,他作过《向科学进军》的报告,在那次报告中曾说“进军要快跑、要跃进,不能慢条斯理、慢吞吞的”。现在克服困难也要有大无畏精神。胡耀邦的演讲,毫无官腔和官架子,激情与朝气四射,理趣同情趣并至,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演讲结束后,他想到长安山校区走走,看看,听听大家的意见,但才走到运动场南面斜坡,围观的人一层又一层,大家欢呼雀跃。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好遗憾地作罢。
胡耀邦离开福州后,到闽南视察,深入农村田间,看种植的水稻、经济作物和水果等的生长情况。
1961:视察闽北
1961年,党中央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视察了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和武夷山风景区。
胡耀邦接见城工部老同志时说:“福建地下党城工部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组成部份,他所领导下的武装部队不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英勇战斗队。”
1966:到三明上杭调研
三明,是福建重工业基地,崛起于上世纪40年代。来自全省各地10万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依靠双手、智慧和团队精神,仅用3年时间便建起这座工业城。1966年5月,胡耀邦到福建调研,提出要到三明视察“小三线”建设。于是,福建省委决定:由原福建团省委副书记、三明地委副书记许集美负责接待。许集美曾任福建团省委副书记并参加过团九大会议,与胡耀邦见过面。在国务院文教办主任张际春的陪同下,胡耀邦来到了三明。许集美向他汇报说,三明钢铁厂、重型机械厂、三明化肥厂,是三明的三大骨干企业,加上其他配套工厂,三明从以前仅三四千人的小镇,一跃成为1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胡耀邦听了十分高兴。他视察三明钢铁厂时,参观了刚投产的感应电炉,观看了正在冶炼的高炉,详细询问了钢铁厂的年产量以及工人们生产生活等情况。他对工人们说:“创业是艰辛的,现在我们国家还很落后,工业基础还很薄弱,福建省对敌斗争任务艰巨,钢铁厂的规模还太小,需要生产更多的钢,才能满足大规模建设以及战备的需要,希望就在你们年轻人身上。”当看到三钢工人正在砌厂区围墙时,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人民。”一年后,胡耀邦再次到三明化工厂视察。
胡耀邦在三明住了一天。翌日,前往龙岩地区上杭县古田会议纪念馆。古田会议召开时,当年的胡耀邦还是一名“红小鬼”,没能参加会议。同行的张际春亲历了古田会议,于是,当起了胡耀邦临时“解说员”。他们两人仔细观看了纪念馆内收藏的文物,辨认着挂在墙壁上的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的照片。胡耀邦还询问了毛泽东等人当年召开会议时的情景。
参观结束后,胡耀邦说,自己虽然没能参加古田会议,但是,在长征路上,在延安抗大,他经常学习古田会议的决议,每学一次,都会感到有新的收获。他还语重心长地说,要重视古田会议这段历史的研究,没有古田会议,就没有新式的人民子弟兵,就没有好的人民军队,就没有新中国。
1982:最后一次到福建
视察中,胡耀邦同志赞扬福建人民大念“山海经”和建设八个基地的积极性。他指出,福建山多、河流多,水力资源丰富,许多县、社发展小水电是有成绩的。他提出,要搞与小康生活水平相一致的中国式的农村电气化,争取到1990年全国有一部分县的农村基本上用电来烧饭、煮水、照明、降温、加工、发展文化教育。他还说,山区小水电的建设要靠农民自力更生建,采取自建、自管、自用的方针,国家辅助,与国家建的水电站脱钩,搞两个系统,两种管理方法。特别重要的是要降低电费,使农民用得起电。兴建电站可发动农民进行劳力投资。胡耀邦还认为福建发展海水养殖的条件很好,要继续放宽政策,把海涂养殖业搞上去。
胡耀邦同志视察了厦门经济特区后指出,中央对福建、广东采取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搞四个特区,这个方针是不变的。他强调说,坚持开放政策,打击经济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认为经济犯罪是开放政策带来的,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要快马加鞭,把对外开放搞好。
这次视察过程中,胡耀邦还强调指出,福建要注意做好华侨工作,这是一支很大的力量,要让他们为祖国四化多作贡献。
他为福建写了四句活:“拨乱反了正,团结向前进;发扬积极性,四化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