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胡耀邦与华林山

发布时间:2016-10-12 20:17 作者: 浏览:230次

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诞生在湘赣边界浏阳河畔的一个小山村,谁都没能想到就是这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将来成为了中国政坛上一位卓越的领导人。纵观胡耀邦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一身正气深得人民敬爱,两袖清风堪称为人楷模”。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与江西高安有着不解的缘分。 ——题记

华林山是个雄奇秀美的地方,属于赣西北九岭山脉的一个分支,地处高安、奉新、宜丰三县交界处。“山峰耸拔,高险奇秀”,风光旖旎,气候温和,千百年来,逐渐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华林山周围分布着诸多姓氏,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和睦共处,胡姓则是其中一大姓氏,以华林为堂号。

华林胡氏由何而来?李木子先生在《宜春古今谈》中谈到,据《豫章世系详类》和《华林胡氏世系表》等记载:南北朝时有个叫胡藩的人帮助南朝刘宋开国有功,“封士食邑豫章,爱华林山水之美而居焉,实华林始祖也”。胡藩由此成为有文字记载的江西胡姓首人,被尊为华林胡氏的始祖!

唐宣宗曾赋诗:“爱此华林幽,穴居聊避世。”在古代,华林山除了吸引了不少道士羽客到此养性修道,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曾有过一文一武两件有名史实。

说到“文”不得不提到华林的书院。唐代创办的华林桂岩书院是我国最早的招徒授业的私家书院,开一代重学兴教之先河。胡藩的后代、宋初教育家胡仲尧,在华林山麓的元秀峰“大建华林书院,集书万卷,延四方名士,讲学其间,供衣食,给资斧”,造就了“俱道华林就学来”的景象。书院培养了大批人才,仅胡氏一家就有55人中进士,当了刺史、尚书、宰相的也不乏其人。宋真宗曾赋诗御赞:“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闻有,朕今止见胡。”

另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就是明朝正德年间的华林寨农民起义。明正德五年(1510年)前后,天大旱,粮食欠收,加上官僚豪绅兼并土地,把田粮赋税和徭役转嫁到农民身上,导致农村阶级矛盾日趋激化。这时,江西境内农民起义烽起。华林农民胡雪二顺应民心,带领农民起义前后持续了三四年,攻陷了周围上10个府县,于1513年在朝廷重兵的围剿下遭到镇压。这场爆发的华林寨农民起义,震撼了明王朝,在农民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民间更是流传着“北有梁山泊,南有华林寨”的故事。

1989年4月15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京病逝,按其临终遗嘱,他的骨灰安葬在江西省共青城——这是他生前倾注了不少心血和充满感情的地方。当年5月,胡耀邦的长子、时任中央统战部秘书长胡德平,在万众悲悼的气氛中,离京南下,在江西住了一个月,除落实了父亲骨灰安葬事宜,还进行了一番寻根问祖,到高安伍桥蔡溪胡家寻根,证实了前辈始家江西华林之说,以遂父亲遗愿。

据胡耀邦家族族谱记载,胡耀邦乃湖南西岭胡氏,而西岭胡氏又源于华林胡氏,族谱从胡公满起,至胡耀邦,已是第130余代了。淮川是浏阳故县名,据《浏阳县志》记载:明未清初,浏阳两次惨遭兵焚之变,人烟稀少,田园荒芜,粤赣两省,陆续移民于浏阳,插草为标而定居。

胡耀邦的先人世代居于高安市伍桥镇浯塘村。约在明朝万历晚期,一个名字叫胡允钦的农民,携家眷离开江西故土,来到湖南浏阳中和乡西岭定居,传五世,人口渐繁。清乾隆年间,后代胡志饶从西岭迁徙张家坊,后改名苍葭坊,即今胡耀邦故居。如今苍葭坊村胡氏家庙中有一幅对联写道:“派衍华林,支分浯水;基开西岭,秀户淮川。”

华林胡氏,自胡藩创基,一代一代传承和发展,曾显赫于皇宫,盛名于华夏,也涌现出像胡耀邦一样的党的卓越领导人,历时1500余年,现已繁衍60余代,总人口近千万,真所谓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这与生活在华林的众多耕读人家胼手胝足的勤俭劳动密不可分,也与历代胡氏先贤的苦心经营息息相关。现在,依然有一支华林胡氏的后人在这里坚守,守护着这片祖先流传下来的神奇土地。宋有诗云:“能为孝义复为文,惟有君家事渐新。旌表已迎金殿敕,子孙常宴杏园春。”华林胡氏不但世代书香传家,而且忠义满门。如今,华林胡氏后裔散居世界各地,正各自谱写出更加灿烂的篇章。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