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兴 :《胡耀邦1915-1989》:这本书从耀邦的出生一直写到他的辞世,很多往事值得回味
胡耀邦
不是胡耀邦的诞辰,也不是忌日,为什么要介绍这套书?
我想,纪念胡耀邦,学习胡耀邦,是不分时间的。
5月28日晚,请胡德平为南翔书苑读者签书,一本是他写的《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还有就是三卷本的传记《胡耀邦》,德平签得很认真,我说,书太多了,你可以不写日期,但他还是工工整整地签名,认认真真地写上日期,还不断对读者表示谢意。
颇有乃父之风。
有一个观点我常说,现在也要说,在党的领袖中,耀邦是人品最好的,经常有人把他说成是中国共产党的良心,我也完全认可这一点。
尽管可以说他政治智慧不够,不够成熟老练。
这不是新书。2015年的11月20号,是胡耀邦的100岁诞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特地出版了一套传记《胡耀邦》,厚厚三大本,近1100页。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套书似乎知道的人不多。前几天,有朋友送来了这套书,我第一个感觉是,能够由大陆的出版社出版这样一本全面反映耀邦一生的巨著,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且不论写得怎么样。封面上一张胡耀邦微笑着的黑白照片,手臂前伸,似乎在指着我问:你不为这本书写点什么?
这本书,从耀邦的出生一直写到他的辞世,很多往事值得回味。这本书最后写了耀邦去世时的细节。
中央办公厅通知1989年4月8号9点在怀仁堂举行中央政治局第17次会议,讨论关于教育问题。
教育是耀邦一直关心的话题。尽管那天早晨起来他不舒服,肩部有些疼痛,胸部有些闷,家里人劝他请假,但他说不要紧,坚持要去开会。刚刚开始不久,他突然觉得头晕目眩,支持不住了,9点48分,他站起来说,我胸闷难受,说想要请假。只见他面色苍白,额头沁出汗珠,坐在胡耀邦身边的秦基伟和胡启立扶他在原来的座位上坐下,这时胡耀邦双眼紧闭,不能说话,半躺在座位上。有人将两片硝酸甘油送进了胡耀邦的嘴里。据说,两片硝酸甘油是江泽民随身带的。
过了一阵,胡耀邦慢慢苏醒过来,但他很难受,要呕吐。大夫很快赶到,诊断的结果是大面积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及心律失常。直到下午4点20,病情趋于稳定,才把他送进了北京医院。一个星期以后,4月15号凌晨6点刚过,胡耀邦醒了过来,他高兴地说,哈,七天了!七天没有事,看来危险期过了。可是医生告诉他,这七天可不是没事,一直靠药物维持血压,这两天刚停用,还需要卧床静修。耀邦说,七天没有刮胡子了,要刮胡子,而且他又饿,想要家里送饭来,因为这七天都是输液,没有进食。早饭还没送来,他就说我实在饿,给我吃点西瓜吧!就在大家觉得似乎没事的时候,只听胡耀邦痛苦地“啊”了一声,手突然剧烈一抖,心电图荧屏上的波动的绿线一下子变成一条直直的横线!7点53分,耀邦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来源:新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