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邦同志与西南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
上世纪80 年代,胡耀邦同志在黔促成了“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这是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跨省区、高层次、定期进行的经济交流合作活动,也是贵州等内陆省市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扩大开放,创新活力的重要平台。当时我是省委第一书记池必卿的秘书,现特对此事作如下回忆:
1983 年年底,一场罕见的大雪覆盖了贵州高原,也遍及四川、重庆和云南,整个西南大地一派银装素裹。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结束四川沪州视察后,不顾冰冻雪封、道路艰险,坚持乘汽车进入贵州,经过一天艰难跋涉,于12 月31 日下午到达毕节。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同行,四川省委领导谭启龙、杨汝岱陪同到达。当晚毕节地委汇报工作,胡耀邦在肯定其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你们开地一直开到山顶了,只抓粮不行,还要抓种树、种草,发展林、牧业,发展各种专业户,提高生产率;还要修好公路,抓好商品流通,继续开创新局面。由于耀邦同志感冒发烧,讲话比较简短。最后他宣布:明天《人民日报》 元旦社论的标题就是《 勇于开创新局面》 。
耀邦同志此行最关注的是加快发展,实现“翻两番”,使人民早些富起来,使低水平的西南地区快点赶上来。到贵州以后,耀邦同志把四川省的谭、杨二位留下,并把重庆市、云南省以及昆明军区主要负责人都通知过来,共同讨论发展问题。正是在贵阳,他提出了整个西南地区联合发展的战略构想。
1984 年1 月4 ~5 日,西南地区各领导同志在花溪宾馆碧云窝齐集,耀邦同志主持开会。4 日以汇报为主,上午云南,下午贵州。川、渝已在当地汇报过了,没单独讲。5 日上午座谈式讨论。参加4 日上午会议的有,中央来的同志,贵州省委第一书记池必卿,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安平生,省长刘明辉,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下午增加了贵州省委书记朱厚泽、苏钢、王朝文,副省长周衍松。第二天又增加贵州省副省长张玉环和重庆市委书记王谦、副书记廖伯康、市长于汉卿。云南汇报内容较多,贵州主要是讲经济,突出反映今后发展和建设的打算,特别是重点建设乌江水电,煤、铝、磷等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相关铁路建设和人才等问题。
耀邦同志以插话的方式发表了对西南地区发展的重要意见。他说,云贵川三省(含重庆)人口占全国1 / 6 ,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l / 10 ,只相当一个江苏,人均产值你们三个省都是第三等,贵州倒数第一,所以今年开始研究整个西南的发展。去年在西北讲了一下,当时有人反映没提西南。今年书记处认为还要考虑西南的问题。你们自己也要考虑。“七五”计划开发西南,你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中央解决什么问题,三个省要统一想一想,统起来考虑。先不要想多少个项目、多少钱,先想抓几个能把全局带活的问题,想清楚。云南要同缅甸发展关系,将来还有越南,云贵要面向越南、缅甸发展贸易,经济建设要搞对外开放。云贵川是个能源基地,有色、黑色金属丰富,有装备制造能力,农业条件好,是战略大后方,这是个大布局。整个西南的发展要有个草图,解决几个大问题。要好好研究公路,把修好公路当成发展经济、促进商品流通、促进农民富裕的大措施。要改造你们现有的面窄、坡陡、弯多的公路,修“宽、平、直”的适合现代经济的大公路。还要把你们之间的断头路接通。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你们省委要提高这个思想。各级各部门都要围绕十二大提出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
会议当中,大家对计划管理体制提出了一些意见。重庆希望贵州在计划外多给煤、电,针对长江通行不畅提出改革航运管理体制;云南希望下放农副产品购销权;贵州要求允许超产煤炭开展省际互利合作,希望优先开发乌江、优先治理长江上游等。
耀邦同志提出:“你们三省加重庆,能不能组织一个经济协作小组,研究解决一些互利互惠联合发展的问题,搞个‘三省四方会’,一家三个人,轮流当主席,都有否决权,自愿互利,互通消息,愿意就干,三省四方联合干,一年换一个地方,轮流坐庄,不要国务院的部门参加领导小组,他不要投票,十二个人要选开明人士,你贵州先干。”大家一致赞成耀邦同志这个意见。这时贵州提出还有个出海口问题,希望广西参加。耀邦同志当即拍板,广西作为联络员参加协作活动,并同意在重庆搞常驻机构,然后补充说湖南作为观察员也来。
1 月5 日下午,由被点名作为第一轮东道主的池必卿同志牵头,三省四方在宾馆西舍商议决定,第一次会就在贵阳,时间放在4 月份。第二、三、四次会分别在重庆、昆明、成都,以后依次轮流。既然广西作为联络员参加,名称就叫“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重庆承诺为常驻机构服务。为了取得实效,池必卿提议,第一次协调会可从商品流通和物资交换开始,同时考虑一些共同关心的争取挤进国家盘子的事情。于是初步沟通了一些双边和多边的合作意向。第二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周光春赶到花溪宾馆,表示完全同意耀邦同志的意见和安排。
在湘黔边界送走中央领导以后,池必卿、朱厚泽同志在返筑的专列上研究确定,迅速传达耀邦同志的讲话和指示,结合中央l 号文件精神学习贯彻,要求全省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富民为先的思想,放手发展商品生产。要重新认识和调整原来的工作部署,认真清除“左”的政策和规定,加快改革步伐,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速度,保持近几年来快于全国水平的势头,争取改变倒数第一的状况。为此,省委常委随后召开会议统一思想。经过5 个半天讨论,一致认为,贵州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放宽政策,要害就在“进一步”。1 月20 日,省委召开地委书记会进行传达贯彻。随后池必卿又向省军区党委扩大会议作了传达。不久,省委、省政府听取了关于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状况,以及道路、水运条件和开发意见的汇报,研究了拟在深圳合资建饭店、开设贵州出口商品橱窗等问题。在中央和省委的推动下,全省涌现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齐心协力谋发展的热潮。3 月,池必卿同志以个人名义分别给各方写信并派出联络小组,就四省区五方协调会的组织领导、邀请对象、议题、日程、合作内容等征求意见,为第一次会议作充分准备。
1984 年4 月15~19日,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第一次会议在贵阳金桥饭店正式召开。这次会议,各方介绍了本省、区、市的经济概况和发展设想,并就经济协调会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认真的探讨。总的认为,西南的发展关系2 亿人致富,关系国家战略大后方。要开发好这块地区,既要靠中央的决策和支持,又要靠四省区五方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召开经济协调会议,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按照十二大提出的总任务、总目标的要求,打破地区、部门界限,联合起来,从四省区五方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从生产、流通、科技、人才交流和培训等各个方面互相支援,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的经济协调活动,逐步推进改组联合和专业化协作生产,把西南建设成为可以独立存在的又能支援全国发展的现代化基地,使四省区五方的2 亿人民尽快富裕起来。
这次会议,各方代表团本着自愿互利、平等协商、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讨论一致认为,要搞活经济,必须牵住流通这个“牛鼻子”,恢复和发展传统的经济联系,打破地区封锁,扩大商品流通渠道,减少环节。会议商定,在省会等中心城市相互提供设施、场地和服务,开设销售网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会议还讨论了以攀枝花、六盘水、昆明为基础的煤钢基地的建设问题,同时在经济、物资、技术协作和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达成200 多项协议和意向性协议。我省与各方达成120 多项,其中,马(临)合(川)公路、大(方)纳(溪)公路、出川船队、黔电渝气合作、烟叶互济、黔桂糖酒技术互补等项目,实施后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第一次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主席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池必卿担任。各方代表团团长分别是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杨析综,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普朝柱,贵州省委书记朱厚泽,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乔晓光,重庆市委书记王谦。湖南省副省长曹文举率代表团应邀列席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国家计委、经委、科委、民委、交通部、邮电部、化工部、铁道部、水电部、冶金部、煤炭部、有色金属总公司、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等部门的代表到会指导。国家计委副主任柳随年、交通部副部长王展意和专家于光远、李文华、蒋一苇等在会上讲了话。
据我所知,1987 年,因西藏的加入,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发展为五省区六方经济协调会;1990 年,因成都的加入,又发展为五省区七方经济协调会;1997 年,因重庆改为直辖市,又更名为六省区七方经济协调会。到2006 年,在重庆召开了第21 次会议。总的说来,这个经济协调会对整个西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高春生,贵州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原副处长,1983 年前后曾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池必卿同志的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