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推荐一本关于胡耀邦的好书

发布时间:2014-05-23 16:34 作者: 浏览:107次

20141月,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的《亲历拨乱反正》一书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48元。

作者简介:沈宝祥,江苏省常州武进人,1932年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1977年在胡耀邦主持下参与筹办《理论动态》内部刊物,后任《理论动态》编辑部主任、主编。1999年参与筹办《学习时报》,后任《学习时报》高级顾问。长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兼及党建理论、中共党史和胡耀邦研究,发表文章900多篇。主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丰富与发展》等14本书。专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沈宝祥论集》等书。曾任和现任职务有: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顾问等。

 

内容简介:拨乱反正,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特殊的一页。这一段历史时间不长,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粉碎“四人帮”以后,只有经过拨乱反正,才能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不了解拨乱反正这一段历史,就说不清历史的转折,就说不清改革开放的来龙去脉。

该书由近40篇回忆性的文章组成,讲述了胡耀邦在拨乱反正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本书所涉及的时间只有几年,但胡耀邦的思想,人生态度,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过程,以及他的语言风格,他的性格,在本书中都有鲜明和生动的反映。

本书作者是拨乱反正的参与者、见证者,在写作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原则,坚持唯物史观,记载所经历、所见证的一些事,以及调查访问得到的材料。读者阅读本书,除了可以了解拨乱反正的历史,还可窥见一个活生生的胡耀邦。

 

封底文字:

拨乱反正是一场艰巨的错综复杂的斗争。

在那扭转乾坤的年代,胡耀邦是一位先行者。

胡耀邦身处拨乱反正第一线,作出了重大贡献。

 

推荐理由:

本书作者是拨乱反正的参与者、见证者,在写作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原则,坚持唯物史观,记载所经历、所见证的一些事,以及调查访问得到的材料。读者阅读本书,除了可以了解拨乱反正的历史,还可窥见一个活生生的胡耀邦。

 

作者自序:

 

“拨乱反正的日日夜夜”

 

“拨乱反正的日日夜夜”,这是胡耀邦同志的语言,借用来作这篇序言的题目。

拨乱反正,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特殊的一页。这一段历史时间不长,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拨乱反正这个概念是逐步形成的。

19775月,胡耀邦在中央党校的整风会议上提出,把“林彪、‘四人帮’搞颠倒了的思想是非、理论是非、路线是非再颠倒过来”。这时,还没有拨乱反正这个提法。首先使用拨乱反正这个提法的是邓小平。1977919,邓小平和方毅同教育部负责人刘西尧、雍文涛、李琦等人谈话。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针对十年“文革”中教育战线的是非颠倒,也针对当时教育部负责人的思想还比较保守的状况,鲜明提出:“总之,教育部要思想解放,争取主动。过去讲错了的,再讲一下,改过来。拨乱反正,语言要明确,含糊其辞不行,解决不了问题。办事要快,不要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71页)这是到目前为止,公开文献中最早使用拨乱反正的提法。以后,拨乱反正这个提法逐步推广开来,被广泛运用。

邓小平又给拨乱反正作过定义式的论断。他说:“我们现在讲拨乱反正,就是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0页)拨乱反正,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政治概念。

胡耀邦用“拨乱反正,扭转乾坤”八个字来说明拨乱反正的重大意义。198112930日,胡耀邦用两个半天的时间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在这个讲话中,他对拨乱反正作了阐释。他说:“粉碎‘四人帮’以后,主要是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一条同‘文化大革命’时期完全不同的路线,实行一系列完全不同的政策,这才叫拨乱反正。如果路线、政策还是‘文化大革命’那一套,那叫什么拨乱反正?那叫换汤不换药。采取同‘文化大革命’时期完全不同的路线、政策,真正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才是正确的,才是真正恢复毛泽东同志过去正确的那一套,发展过去正确的那一套,才是真搞社会主义,才是真搞四个坚持。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我们有些同志思想准备不够,思想认识不深刻。只有在路线上、政策上完全同‘文化大革命’这一套划清界限,这才叫真正的拨乱反正。拨乱反正这个名词最早出在《公羊传》:拨乱世,反诸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治理乱了套的局面,把它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的道路上来。所以,拨乱反正不是那么简单,不是那么容易,不能够只换几个人。如果只换几个人,但是在路线政策上还是老一套,或者基本上是老一套,那不叫拨乱反正,叫继续执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的东西。”

我查了一下,发现《汉书》中已有“拨乱反正”的用语。《汉书·高帝纪》:“帝起细微,拨乱反正,平定天下。”《汉书·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接。”《后汉书·顺帝纪》:“仰惟先帝,受令中兴,拨乱反正,以宁天下。”古人所用拨乱反正,是指治理乱世,恢复正常而言。我们使用“拨乱反正”这个提法,赋予了新的内涵。

历史是一步一步地前进的。由于某种原因,历史老人的步伐有时慢些,有时快些,但只能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不可能跳跃。粉碎“四人帮”以后,只有经过拨乱反正,才能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不了解拨乱反正这一段历史,就说不清历史的转折,就说不清改革开放的来龙去脉。

拨乱反正是一场艰巨的错综复杂的斗争。

胡耀邦身处拨乱反正第一线,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对拨乱反正也有自己特殊的感受。

19781231,新任中宣部部长的胡耀邦在政协礼堂同宣传系统干部见面(参加者为中央宣传系统所属单位领导干部),就当前的宣传工作讲了四点意见。他首先讲到拨乱反正。他说:“我个人的看法是:粉碎‘四人帮’两年多来,是拨乱反正的两年,是扭转乾坤的两年。我们搞了一场政治上的大搏斗,阶级斗争的大搏斗,确实是一场政治大革命,出现了多少惊心动魄、雄伟壮观的场面。我建议在座的历史学家想一想我们两年多来的经历,以便几年之后好写出这两年多来的历史,作出公正的评价。”

1979118,胡耀邦在中央党校学员结业会讲话时又提出,粉碎“四人帮”后的这两年,我已经向历史学家们提出过,建议他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写粉碎“四人帮”两年的历史了,先写片断,叫做“拨乱反正的日日夜夜”。这两年多以来多少好同志,多少英雄夜以继日地用全部精力为拨乱反正、扭转乾坤作了贡献。

无论从什么角度说,拨乱反正的历史都是应当撰写的。撰写拨乱反正史,这也是胡耀邦的殷切期望。

拨乱反正是全面的,涉及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拨乱反正是在徘徊中前进的,是一个曲折的过程。这种徘徊和曲折,主要是由于“两个凡是”的干扰。“左”是一种思潮,是一种政治倾向,也是一种力量对比格局。拨乱反正,纠正“左”的错误,必然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拨乱反正的曲折,有时也源于拨乱反正者自身的原因。比如,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跳不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现实生活永远比抽象概念复杂得多。

拨乱反正有它特殊的复杂性。撰写拨乱反正史也有它特殊的难度。只有忠实于唯物史观,忠实于辩证法,依靠唯物史观,依靠辩证法,才能使拨乱反正史的研究成为科学工作,才能完成这样的科学任务。

本人有幸在胡耀邦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参与了拨乱反正,从19776月到19819月,前后有四年半时间,主要是办《理论动态》。在这期间,参与一些事,也见证一些事,但本人是一个普通的理论工作者,所涉及的,都是比较具体的事。也就是说,本人只是在一个比较小的侧面、比较小的角度,参与拨乱反正,所知很有限。当然,这些事有它的历史价值。我认为,将这些事如实记载下来,也是我的历史责任。为此,我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从1987年到l997年,用了十年时间,撰写了近四十万字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一书。这本书已在19971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5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再版,书名改为《胡耀邦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2008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恢复原书名。

第二件事是,撰写了这本拨乱反正回忆录。这本书撰写的,主要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以外的事,也写了一些有关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事,是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那本书中没有写或写得不够的事。收进这本书里的文章,绝大部分已经在报刊公开发表过,但限于报刊的篇幅,有些事讲得比较简略,收进这本书的时候,对有些文章作了内容的补充。

我写的这本书,主要是记载我所经历、所见证的一些事,以及我进行调查访问得到的材料。我是将这两本书当作历史著作对待的。我定的方针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本书的依据是,我经历的事,我的日记,笔记,我保存的资料,我查阅的资料,访问当事人所得资料。书中有些日期,有些史实,经过多次查对,力求准确。从主观上来说,尽量做到言之有据,避免或减少人们的考证,以对得起当代人,对得起后代人,对得起历史。但我要老实地说,这本书也有局限性,有的地方是含糊其辞,有的事没有写。

本书所涉及的时间只有几年,角度也不很广,但读者阅看本书,除了可以了解拨乱反正的历史,还可窥见一个活生生的胡耀邦。他的思想,他的人生态度,他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过程,他的语言风格,他的性格,在本书都有鲜明和生动的反映。我们可以看出,在那扭转乾坤的年代,胡耀邦是一位先行者,但他的思想,他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也有一个转变和提高深化的过程。这是不奇怪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可贵的是,胡耀邦在拨乱反正实践中能够虚心学习,勤于思考,因此能够日有所进。

 

        沈宝祥

      2008年2月22

 

 

 

 

自序:拨乱反正的日日夜夜

 

一、1977年中央党校的整风会议

——胡耀邦推进拨乱反正的起点

二、《理论动态》横空出世

三、胡耀邦与邓小平在理论问题上的“第一次接触”

四、一次留下历史印记的中央党校党委会议

五、中央党校八百学员讨论总结“三次路线斗争”

六、发动和推进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七、杨西光与《理论动态》

八、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第一次进中央党校课堂

九、一篇鲜明提出清“左”的文章

十、清理经济领域的“左”

十一、 1979年开展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讨论

十二、反对老的和新的个人迷信

十三、突破人权禁区

十四、呼唤民主和法制

十五、党内要有正常的政治生活 

十六、胡耀邦的反封建思想

十七、平反冤案中提出“两个不管”

十八、关于理论工作与文风

十九、中央党校开设科学社会主义课程

二十、“匕首,投枪,手榴弹”

二十一、在历史转折关头

二十二、胡耀邦对思想路线建设的贡献

二十三、牢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十四、胡耀邦一贯坚持实践标准

二十五、胡耀邦对思想理论建设的贡献

二十六、胡耀邦组建的理论动态组

二十七、富强胡同6号见证拨乱反正

二十八、胡耀邦“隆中三策”略考

二十九、拨乱反正中的叶剑英与胡耀邦

三十、中央党校的新生

      ——胡耀邦同志主持中央党校复校开学记述

三十一、拨乱反正中的三次大讨论

——纪念《理论动态》创刊三十周年

三十二、扭转乾坤的事业

三十三、“有所得,必然有所失”

——胡耀邦同我们谈读书

三十四、历史新时期最早的改革宣言书

——重读胡耀邦《四化建设和改革问题》的讲话

三十五、胡耀邦与华国锋

        ——我所知道的若干情况

三十六、尊重历史 保存历史

——《〈理论动态〉精华本》序

三十七、胡耀邦活在人民心中

        ——纪念胡耀邦逝世二十周年座谈会发言

三十八、胡耀邦给理论动态组写的批语(选录)

三十九、沈宝祥日记摘录

 

附录

一、悼词

二、《理论动态》创刊十周年座谈会

三、《理论动态》十五年的回顾与总结

    ——在庆祝《理论动态》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汇报稿

四、庆祝《理论动态》创刊二十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五、风雨兼程 开拓前进

——纪念《理论动态》创刊二十五年

六、为继续解放思想作出新的贡献

——在纪念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七、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远影响

    ——在纪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3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八、严肃对待历史

——对《解开“真理标准”文章作者之谜》一文的辨析

九、致李君如

十、还原一个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者

    ——读满妹著《回忆父亲胡耀邦》

十一、对中国改革追根溯源的思考

——读胡德平著《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

十二、我收集胡耀邦诗词的感受

十三、《胡耀邦诗集》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精彩书摘:

 

把被林彪、“四人帮”搞颠倒了的思想是非、理论是非、路线是非再颠倒过来。

——胡耀邦:19775月在中央党校整风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现在讲拨乱反正,就是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

——邓小平:19801025《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

 

我个人的看法是:粉碎“四人帮”两年多来,是拨乱反正的两年,是扭转乾坤的两年。我们搞了一场政治上的大搏斗,阶级斗争的大搏斗,确实是一场政治大革命,出现了多少惊心动魄、雄伟壮观的场面。我建议在座的历史学家想一想我们两年多来的经历,以便几年之后好写出这两年多来的历史,作出公正的评价。

——胡耀邦:19781231《在宣传系统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粉碎“四人帮”后的这两年,我已经向历史学家们提出过,建议他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写粉碎“四人帮”两年的历史了,先写片断,叫做“拨乱反正的日日夜夜”。这两年多以来多少同志,多少英雄夜以继日地用全部精力为拨乱反正、扭转乾坤作出了贡献。

——胡耀邦:1979118《在中央党校一、二部第二期学员结业会上的讲话》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