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葛能全:重新看到了希望

——胡耀邦与系列“百家争鸣”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5-09-24 20:57 作者:葛能全 浏览:103次

1975年,是言路闭锁、思想僵化、国家深陷危机的年代。

    是年,在邓小平临危受命进行全面整顿之际,胡耀邦受命整顿科学院。723,他拿着邓小平接见中央高级干部读书班的讲话,走进中国科学院(其时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合并于此,实为三科)党的核心小组会议室,开始了他在科学院的百日维新一一全院整顿。

    91开始的系列百家争鸣座谈会,是胡耀邦整顿科学院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周前的825,分管科技工作的副总理华国锋根据邓小平的全面部署,找了五位科学家(李昌、王光伟参加)开座谈会,就科学研究方面怎样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怎样把科研工作搞得更好听取意见。会议从下午三点半开到了六点,还有与会者未及发言,而华国锋要准备出差西藏,没有时间继续开下去,他委托科学院

另找时间开会座谈。

    三天后(8月29),胡耀邦找到刚从二机部回到科学院的钱三强,要他帮助组织这个座谈会。钱三强请示:座谈会是不是要有个名称? 是不是要出简报?”胡耀邦考虑后说;有个名称好,就叫百家争鸣’座谈会怎么样。每次座谈会都应写简报,发挥作用嘛。

    在那个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一抓就灵的年月,用百家争鸣这个名称,体现了胡耀邦进行全面整顿的胆识.是他政治智慧的运用。百家争鸣曾经是毛泽东主席提倡的,用它组织座谈会一定程度可避免政治风险,又能让科技人员打消顾虑,广开言路。

至于钱三强,他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迫害很突出的党员科学家。从19666月起之后的九年多,除了接受批斗,他连平等出席会议的待遇都未曾享有过,时下虽已宣布解放、恢复组织生活,但尚未正式结论(197710月二机部才补作结论);他回到科学院既不是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又无其他职务头衔。此时此刻,胡耀邦把组织主持百家争鸣座谈会的任务交付给钱三强,实际上是他纠正知识分子政策的一个示范。难怪年逾花甲的钱三强接受任务后,顿时百感交集,忍不住泪流满面,几近泣不成声。

 

    根据胡耀邦的指示,钱三强于913日和5日主持召开了三次百家争鸣座谈会。胡耀邦因身体不好和其他事情多,未能亲自到会,但每位科学家的发言,他通过会议简报都细读了,说颇有收获。他对钱三强说:这样的会议组织形式很好,可以延长一段时间继续开。”还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听取意见的渠道,便于听到各种意见,特别是科研一线同志们的意见。通过这样的座谈会,还可以学到知识,可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他交代钱三强:“邀请参加座谈会人员时,既要有年龄大一点的,也要有年轻一点的,每次邀请的人不要多,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话说完。”

    接着,92027日,101625日,l1月11和22 日,又相继召开了六次百家争鸣座谈会。历时两个多月,共开了10次,各个学科领域的老中青科学工作者计有40余人在座谈会上作了发言,他们中有吴仲华、吴文俊、叶笃正、张文佑、曾呈奎、侯学煜、黄秉维、王绶琯、胡含、邹承鲁、刘静宜、田波、何祚庥、周秀骥、高庆狮、黄志镗、李启斌、汤懋闳、胡启德、孙艾玲、郭敬辉、钱忠泰、陆德如等。

    这样的座谈会,多年没有开过,大家既渴望又陌生,难免有些顾虑。因此,每次座谈会开始时,主持人钱三强都要先传达华国锋825座谈会上的讲话和胡耀邦关于召开百家争鸣座谈会的指示精神,他每次传达内心都充满激情和希望。

    钱三强讲道:胡耀邦同志决定召开这样的座谈会,就是为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把工作做好。耀邦同志说,科学院召开的一些座谈会,国务院很重视,如有一次会议谈找富矿的问题,谷牧同志看了这次会议的简报很注意,很快召开各有关部门的会议,立即行动,采取了措施。”又说:“华副总理在上次座谈会上要大家不要拘束,采取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提出意见。”

    95座谈会上,钱三强针对有人担心意见提了也没有什么用处的心理,先讲了自己的体会:邓小平、李先念、华国锋几位副总理在不同场合都讲到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实现四个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如不先行一步,搞不上去。领导的原则已定,还要有下面提出应

该怎样搞好,靠从事科学工作的人提。有人说过去提了没有用处。过去时机没有到,不过还是有一些用处,现在时机到了,应该积极提供意见,供领导上参考。”

    出席座谈会的老中青科技工作者,在胡耀邦等讲话精神的鼓励和他到科学院工作后的新气象的感受下,都消除了顾虑,重新树立起信心,都敞开心扉发了言;而且听不到发泄个人遭遇的怨愤,听到的是为科研工作长期停顿而焦虑,是对现行政策的迷惑,是希望改变现状的积极进言。大家殷殷陈情,言辞切切。现根据座谈会记录摘引部分发言于后,以助了解当时科技工作者对胡耀邦整顿科学院的热切期盼。

   

科研不能喧宾夺主。理论研究不能被忽视

    数学家吴文俊在91座谈会上就如何理解和贯彻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教育培养学生问题提出三条意见:    (1)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讲到,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要有主有从。科学院是否也要有主有从? 科研人员以研为主,是不言而喻的,好像是废话,但多少年来对兼学别样很重视,兼工、兼农、兼这样,兼那样,对以研为主却不很注意。把忽视后,变成喧宾夺主。

    (2)周总理指示,科学院要在广泛深入实际的基础上往高里提,很重要,但很少在比较广泛的范围传达讨论。所谓往高里提,据我体会,就是往理论上提,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把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科学院应该重视理论工作,也是不言而喻的,但过去很怕提

到理论工作。

    (3)教育方面从报纸上看到一个提法,对学生的培养要重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比只强调学死的知识有很大的进步。还可以补充一点,除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要提一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数学方面,提出问题过去多是从书本、外国来的,部是多少年留下来的。我们的工作应该主要不是从书本、洋人那儿来,要从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实践基础上提出问题。数学要发展,不能老提一百多年前的问题,主要问题来源不能局限于此。总要自己提问题,才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生物化学家邹承鲁发言说:今后二十五年要在若干领域为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我感到很受鼓舞,也感到很着急。党中央对科学院的指示是明确的,但很受干扰,周总理对科学院的指示没有贯彻,还有人说对总理的指示要重新理解。特别是近几年科学院比以前抓得更差一些,原因不在下面,还是在上面。

暖人心的政策很重要

    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在111座谈会上深有感触地说:这回看《万水千山》的戏,给科学院专演了一场,一张小小的戏票含义非常重,有很多感受,它是知识分子政策的具体体现。政策落实问题,首先是给这些人一个正确估价,没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发挥积极性就困难。我们是从国外回来的,一解放就回来了。我们为什么要回来,回来干什么来了,主流思想是什么。不要看他有这样一点毛病,那样一点毛病,叫我们是臭知识分子。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时心酸。……正确的估价很重要。我们个人并不是想安安逸逸的生活。应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好工作。”

    主持人钱三强插话说:最近听到汇报传达,中央领导说绝大多

数人是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的。这些话一年前还不能讲,现在能讲出来,说明新领导正在贯彻。我听了和两年前心情也不一样了。”

    学术问题不能动不动扣帽子.上纲上线

    9月5座谈会上,当钱三强传达完华国锋、胡耀邦的讲话后,地质学家张文佑以他惯有的直爽风格发言说:“现在都不搞提高的工作。写文章有顾虑,说写文章不如找矿。不敢进图书馆,说到图书馆是洋奴哲学。政治统帅业务,如何统帅是个根本的大问题。……‘百家争鸣’如何贯彻,现在有问题。地质学包括地质力学中有不同学派,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地质力学的核心是地质构造,不谈地质构造就是反对地质力学。要‘百家争鸣’,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点不同意见就是反对,这样能发展吗? 地台、地槽学说都是唯心主义的吗? 板块学说都是唯心的吗? 马克思主义还吸收黑格尔哲学中合理的部分。应该根据百家争鸣方针,继承和发展各个学派,而不是把它固定、僵化、片面化。

    大气物理学家周秀骥(9月3 )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发展文化科学的重要方面,近几年从来没有人提过,党委已经忘了。路线问题和双百方针问题有时闹不清楚。要不要搞大气物理观测站,有不同意见,有人说这是新生事物,谁提出不同意见,就是反对新生事物,有意见不能说。大气消雹,一直在大寨搞,几年来成果不大。北京地区冰雹也不少。可以在所里用雷达进行观测,研究冰雹变化规律。党委说大寨是毛主席树立的一面红旗,谁不愿意去就是不愿意学大寨,决定将北京的雷达关闭。结果大寨没有去,北京地区的资料也没有取到,争论也争不起来。”

    计算机专家高庆狮(9月5)说:我们所七年没出成果。我们一提这是林彪路线的干扰,有人就说这是要否定文化大革命。我

们提出搞巨型机,搞百万次的,以后要搞三百万次的、七百万次的,还要搞千万次、亿次的,有人说等着吧,两年后就要批你们。……出版社征稿,约我们写文章,他们说是知识私有;发表文章,就说是向无产阶级要资本。争名夺利;一讲学科,就说是脱离实际。”

不做工作.没有一支队伍,争鸣不起来

    天文学家王绶琯在1016座谈会上听了钱三强传达怎样贯彻百家争鸣方针,把科研工作搞得更好的精神后,他发言提出两个问题:一是科技队伍的成长问题。他说:“‘百家争鸣,没有一支队伍,不起来,因为科学的语言没法沟通。一般单位应有一批二、三十岁肯钻研、有科学见解的人,学术思想很活跃,这才得起来,现在可以说没有。天文台可能影响一二十年。二是缺乏全局的统筹的观点。王绶琯说:“基础理论研究在学科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没有向下讲清楚,科学研究在全国各项工作中占什么地位,没有考虑清楚,缺乏战略思想。应该考虑科技队伍的全面培养和科研上的战略部署,否则将来要吃亏的。”

    遗传学家胡含说:“‘百家争鸣方针很重要,怎么贯彻? 有许多历史经验值得研究。把学术问题简单化不行,影响学术争鸣。现在学术上不活跃,这跟研究不够有关,也跟界限不清产生顾虑有关。

    地理学家黄秉维说:如果在理论上搞不清,没有争论的论据,也不起来。现在的问题是没有积极性,有人搞理论有顾虑,所以很多人不讲话。很多工作处于无人过问状态,过去的有些工作不系统,后来又一下子取消了。我们自己的资料少,知道别人的也少。所以先要发挥积极性,然后才是争鸣的问题。……研究所现在年轻人少,又无来源。现在的任务总是变,年年从ABC开始,今年搞这样,明年搞那样,没法培养对本行熟悉的人,也就没法提高。……现在好多事情是为搞而搞,匆匆忙忙搞,如下放科研单位,说是为了发挥两个积极性,结果两个积极性都没有发挥。”

    以上引录的和限于篇幅更多未能引录的发言,强烈地迸发出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对现状的忧虑,对纠的期盼。

 

    当第十次(11月22)“百家争鸣座谈会还在举行的时候,政治风云突变,中央政治局召开打招呼会议,指名要胡耀邦、李昌等参加,准备作检查。霎时之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恶浪在全国掀起。

    面临困境的胡耀邦,没有顾虑个人遭遇,没有失去信心,没有忘记对科学院的整顿责任,他要钱三强把开过的百家争鸣座谈会总结一下,实事求是整理出一个材料,这就是后来被诬为没有出笼就夭折了的毒草一一《关于百家争鸣问题》。

    钱三强主持起草的《关于百家争鸣问题》,是一份准备向上反映情况的综合报告,所用材料都出白于座谈会上的发言并经过核实的事实,观点都是经过一再推敲,抹平了棱角的,但毕竟是逆时势之作。如报告开头写道:一个时期以来,在自然科学领域里,毛主席倡导的百家争鸣,方针,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学术气氛相当淡薄。从哲学方面批判外国科学家唯心主义和反动学术观点文章有一些,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则很少。这种状况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很不利。学术争鸣没有很好开展,不少科学工作者不敢鸣’‘不愿鸣’‘不能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关键在于领导。

    接着,报告以事实为依据列举了不敢鸣”“不愿鸣”“不能鸣”的原因。

    不敢鸣,讲了两条原因,一是近些年来,科技部门的领导人很少提倡和鼓励百家争鸣,有些人还用简单的行政方法处理科技问题,压制不同意见,甚至对正确的意见乱加批评,使科技人员不敢轻易发表意见。二是有些政策界限不清,使科学工作者有很大顾虑,主要是怕说了不同见解被认为是政治问题

    报告说,不愿鸣是因为在一部分科学工作者中,还存在着学术垄断、宗派主义、门户之见、文人相轻等错误思想作风,因而在学术争论中表现出意气用事,互相攻击.有些人怕参加讨论伤感情,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不愿发表意见”。

    关于不能鸣,报告写道:“‘百家争鸣要以研究工作为基础,许多学术问题的讨论,往往在理论研究领域中层开,而我国许多科研机构的研究工作,近年才陆续恢复和发展,理论工作还相当薄弱。因此,有些人想也一时不起来。此外,学术讨论会很少举行,学术刊物不足,对开展百家争鸣也有一定影响。

    报告最后引用了一段毛主席语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并强调:科学工作者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自然辩证法,分析批判各种不同学派、各种不同学术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是要通过长期辛勤的科学实践,作坚忍不拔的努力,以求逐步形成和创立我国自己的学派。”

    对于那个时候的钱三强来说,他能接受任务主持起草这样一份报告,不单需要热情,更需要勇气。他的热情和勇气,来自他内心感受到的希望。他感受到邓小平复出后报纸上许多提法不同了,他感受到科学院在胡耀邦主持工作短短几个月发生的可喜变化,正如他1989419在《科技日报》发表悼念胡耀邦逝世文章中说到的:耀邦同志来到科学院后的一系列讲话和实践,使广大科技人员从内心受到巨大鼓舞,使大家重新看到了希望。

                                      (2006年9月22)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