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

钱江:“记者团”空降人民日报和带队“团长”李思恭(11)

发布时间:2023-11-23 16:12 作者:钱江 浏览:385次

上文记述:陈伯达来到人民日版夺了吴冷西的权,编委会却还在运转。1966年6月4日,陈伯达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时提出,撤销吴冷西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职务。主持会议的刘少奇没有同意,邓小平赞同刘少奇意见。与此同时,陈伯达筹划组织的“记者团”准备就绪,6月5日进入人民日报。         

正文:

夺权到手的陈伯达对人民日报编委会成员是不放心的。将要来人民日报的时候,他与总政副主任刘志坚商量,提出“军报分一半人给他”带到人民日报去。陈伯达长期工作于文件、文宣部门,手下的人手都是不多的,在当时,手下由他直接领导的单位就是《红旗》杂志社,人员也不多。

要从军报分出一半人给陈伯达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刘志坚答应不下来。

因此“夺权”到手,把“中央工作组”(或称“临时工作组”)员额补足了,陈伯达觉得远远不够,于是降格以求,向总政副主任刘志坚提出了增派人手到人民日报的新要求。这回,刘志坚答应下来,在鲁瑛入列“工作组”的同时,一个比工作组阵容大得多的“记者团”空降人民日报。

“记者团”,由总政牵头,以军队人员为主,《红旗》杂志为辅。

刘志坚指定总政干部调配处处长李思恭为“记者团”负责人,全团共20人,主要从总政的宣传、文化单位派出,其余5 人从《红旗》杂志社调来。

“记者团”于6月5日进驻人民日报。下午陈伯达在人民日报干部会议上亲自宣布记者团光临。    

1966年6月5日的《人民日报》1版版面

   他向人民日报领导层讲话说:“你们领导上的问题是不轻的,是相当严重的。我上次说(人民日报)脱离了党中央、毛主席的轨道,不是很清楚吗?我不过是说得含蓄一点罢了,你们不要那么含蓄,想讲什么都可以讲,高兴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代表中央宣布,顾虑都可以解除。我赞成大鸣大放,我们不划框框。”

陈伯达说:“工作组只来了几个人,不可能参加你们的讨论,我们请了一二十个人来当记者,参加你们的讨论,只带耳朵,只有听的权力。我们很想和你们合作,把人民日报内部整顿好,我们并没有以势压人。”(见《人民日报文化大革命大事记》第2-3页)

“记者团”这个方式,在解放战争后期出现过,比较著名的是1948年9、10月间由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骨干记者组成的“华北记者团”,实际上是一个新闻干部集训队。他们来到河北平山西柏坡,和中共中央机关驻地在一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为“记者团”作报告,《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就是这样产生的。“记者团”的密集学习是为夺取全国政权后建立成系统的党报队伍进行准备。

但是陈伯达调来的“记者团”就完全不同了,他们“只带耳朵”,着眼点是先熟悉人民日报的工作情况,为此后改组人民日报的编辑记者队伍进行准备。“记者团”成员基本上都具有一定写作能力,那么,陈伯达的着眼点可能是将他们作为报社的中层干部或骨干记者使用。

现在不清楚“记者团”领导的负责职务是什么称谓?是叫“团长”吗?现存文献上未能查阅,暂且付诸阙如,但对记者团负责人李思恭,笔者恰好有一些知晓。    

那是上世纪80年代,笔者在云南工作,因为边境战争的缘故和军队首长打过许多交道,逐渐积累起当代中越关系的发展沿革资料。这时得到一张李思恭的照片——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年代头两年,他作为中国军事顾问团成员派往越南北部,具体职务是越南人民军主力部队312师中国顾问董仁的助理。

1952年秋,顾问助理李思恭(左)和越军主力312师的中国顾问董仁在进军途中合影,他们行进在越南西北战场。

若干年前,笔者打算进一步了解李思恭的情况时间,他已经辞世。笔者找到了他的儿子,向他询问李思恭的经历,特别是希望了解一些他在人民日报的活动,很可惜没有得到很多材料,所幸从他那里得到了父亲的简历。    

由此得知,李思恭1918年出生在河北省章丘县南曹口村一个农民家庭,高小毕业后,1934年到北平燕京大学印刷厂排字房做学徒,1938年参加革命,进入冀中军区新中印印刷厂,同年入党。当年12月,到八路军120师教导团学习,此后转入抗大七分校,逐渐从事政治工作,担任总支书记。

  解放战争中,李思恭先后在晋北野战军政治部和一军,担任过组织科副科长、科长,参加了解放西北的战役。

  全国解放后,他担任一军的团政治委员,随即从西北驻地选派出国担任驻越军顾问。归国后到总政干部部任职,1955年授予上校军衔,1963年晋升为大校。“文革”开始后,他带领“记者团”到人民日报短暂工作,回部队后即受到冲击。文革结束后,他担任解放军军事医学院副政委。    

李思恭(1918-2004)  

进驻人民日报的“记者团”从组成到解散时间不过两个月,是筹划者不会想到的。

会使陈伯达感到满意是,记者团来到人民日报的同一天,1966年6月5日上午,毛泽东批阅了中央办公厅机要室6月4日报送的关于外电注意北京市委改组的情况汇编,他批示:“即送江清阅。另陈伯达率工作组(穆欣等)于6月1日(应为5月31日,本文作者注)进入人民日报,吴冷西从文化革命小组名单上撤销。”(毛泽东年谱第五卷,第590~591页)。    

毛泽东这个批示是在刘少奇不同意撤销吴冷西人民日报总编辑职务的次日写下的,虽然只是又一次强调不再考虑吴冷西到中央文革小组任职,实际上仍然弱化了刘少奇维持吴冷西职务的意见,明确了吴冷西党内职务的下降。

下一步,陈伯达还有许多事要做。

来源:钱江说当代史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