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

周志兴:史家杨奎松:对党史也能秉笔直书,不惧风险批评那些“误人误社会”人,他的底气是扎实的学问

发布时间:2023-12-25 16:45 作者:周志兴 浏览:423次

杨奎松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是一个专心致志做学问的人,不怎么喜欢应酬,甚至很多对外的交往都是夫人代劳,好在他的夫人黄娜是一个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人。也许那句话是对的,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能干的女人。

杨奎松比我还小一岁,1953年生,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后当过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做同一件事,研究中共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

潜心耕种自然就有收获,他写了很多书,例如《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研究》、《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其中四本又被合成《杨奎松著作集:革命》,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杨奎松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这是从外貌上看,但是,他不是温吞水,激情四射的时候他也是一团火。前几年,他有一篇很轰动的文章是《怎么会有人这样写历史?》,用自己的实名批评另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作者金一南将军。金将军的《苦难辉煌》一时洛阳纸贵,很多人交口称赞。有些和我很熟的而且在史学上很有造诣的人也在表扬这本书,但是,杨奎松有点像堂吉诃德,举着长矛冲上去挑战风车。他一点不留情面,批评金一南“拿激情议论来代替客观扎实的学术研究,把立论建立在种种错抄误读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并表示“评这样的书,实在让人痛苦;用这种方法写书,实在误己误人误社会”。

这样的批评是有风险的。

当然,杨奎松也会受批评,他的《忍不住的关怀》出版后,有一位署名“史清”的人写文章批评,挑出了一百多个错。杨奎松在这个问题上也和许多温文尔雅的学者不一样,一方面他表示在具体的史实错误被指出,他“心服口服”,接受批评,另一方面,他对批评者的匿名和语言的不友善不满。他说,我一向对当今在网上那种躲在暗处恶语相向的风气十分反感。

这和很多学者不同,很多人也许就不回应了,因为回应可能招来更多的攻击。但是杨奎松不怕。

他的不怕是有底气的,底气就是学问的扎实。

有记者采访过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副主任金冲及,他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泰斗级的大专家,也是我很熟悉的领导,他说杨奎松也曾上他的门谈古论今,而且他看到杨奎松、沈志华、茅海建等年轻辈在史实的考证上卓有成就,他感到高兴。

杨奎松能够得到他这样的赞许,也是说明了杨奎松在史学界的成就的。

杨奎松是个专心于研究和写作的学者,也不愿意费时间去应酬,但他不是冬烘先生。有一次在上海,有朋友约了二十几位学者到一个蒙古包吃饭,兴头起时,有人提议唱歌,我将了杨奎松一军,我说,我把这半杯酒喝了,你要唱歌。他同意了,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唱美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的字正腔圆,不比蒋大为差多少。杨夫人对我说,我都没听他唱过歌!我说,那是因为你没有喝半杯酒。

来源:新周说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