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

顾达寿:亲历中苏高层破裂

发布时间:2023-12-29 13:55 作者:顾达寿 浏览:539次

赫鲁晓夫问我:“毛泽东刚才是不是在骂我?”我不便直译, 只好说:“毛泽东说的是生气的话, 但他不是骂您。”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 又看着毛泽东, 也对我低声说出一句难听的俄语。

50年代后期, 中苏两国两党关系中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毛泽东开始不满意赫鲁晓夫的某些观点和做法, 赫鲁晓夫也对中国这时发生的政治运动持怀疑态度。1958年在中国兴起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曾使苏联领导人大惑不解。

苏中两国关系开始出现裂痕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那时候我在苏联驻华使馆工作。1958年夏天,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率领苏联代表团来北京, 我被指定作为苏联代表团的首席翻译。1958年我才29岁, 已在中国断断续续工作了六年。这次我是第一次为苏中两国最高领导人会谈当翻译, 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那年赫鲁晓夫64岁, 毛泽东比他大一岁, 但看起来似乎毛泽东比他显得年轻, 身材也比他高大魁梧。

我在1957年夏天曾经陪同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在杭州第一次见到毛泽东。那天毛泽东与我们共进晚餐时, 他还给我取了个中国名字“顾达寿”。我深知毛泽东知识渊博, 谈吐非凡。我想, 赫鲁晓夫恐怕不是毛泽东的对手。

斯大林逝世后, 毛泽东认为, 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应该由创建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 而不是由苏联共产党凌驾于中国共产党之上。从会谈始末给我的印象来看, 我感觉到毛泽东是看不起赫鲁晓夫的。据我后来了解, 毛泽东曾在中共中央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点名批判赫鲁晓夫, 讥讽他是“不读书不看报专靠以势压人窃取党的名誉的大党阀”。

在这次会谈中, 赫鲁晓夫向毛泽东介绍了关于苏联将调整的对外政策, 包括与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实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关于对“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根源”这个问题的重新评论;关于苏联对中国开展“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不同看法。赫鲁晓夫对这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并且表明他的看法代表了苏共中央的观点。

赫鲁晓夫的观点立即遭到毛泽东的严厉驳斥。毛泽东对一系列政治敏感问题的鲜明立场, 使赫鲁晓夫明显感觉到谈判的气氛对苏联方面不利, 但是他无法说服中国领导人接受苏联的观点。这时候, 我看到赫鲁晓夫皱着眉头, 也许他已经依稀看见苏联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的深层已经开始出现一道新的裂痕。

但他没有过多地与毛泽东争论。接着, 他提出关于苏联和中国建立“联合舰队”和苏联在中国设置“长波电台”这两个重要问题, 请中国领导人考虑。这是赫鲁晓夫此行来北京与毛泽东谈判的主要目的。赫鲁晓夫滔滔不绝地谈论了苏联将要实施的这个战略性计划的理由, 以证明苏联的这个计划是对中国最大的军事援助。他要我将他的话逐字逐句地翻译给中国领导人听。

然而, 毛泽东不等赫鲁晓夫说完, 立刻严正指出:苏联实施的这个计划, 实际上是对中国主权的蓄意侵犯。所谓“联合舰队”“共建海防”纯属无稽之谈。他再次强调, 中国不怕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能够打败侵略者。毛泽东的言下之意等于拒绝接受苏联的“军事援助”。我注意到, 毛泽东慷慨激昂地说完这些话, 瞪了赫鲁晓夫一眼, 于愤愤不平中竟忍不住骂出声来。

这时, 我当然不能对赫鲁晓夫翻译毛泽东骂他的话。但此刻赫鲁晓夫已经坐不住了。他显得非常烦躁不安, 并且他似乎感觉到毛泽东刚才是在骂他什么。于是他问我:“毛泽东刚才是不是在骂我?”我不便直译, 只好说:“毛泽东说的是生气的话, 但他不是骂您。”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 又看着毛泽东, 也对我低声说出一句难听的俄语。这时, 我听见在场的中国翻译将我与赫鲁晓夫的对话也悄悄地翻译给毛泽东听。俄顷, 毛泽东反而平静地笑了, 对赫鲁晓夫朗声说道:“赫鲁晓夫同志, 我们对原则问题是不让步的, 这个原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看来我们之间有些原则分歧还要继续争论下去啊!”

毛泽东的话使赫鲁晓夫感到很尴尬。他已清楚地知道, 在这个问题上与毛泽东再也没有协商的余地, 于是, 他不再言语。他已经预感到,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如今已不再服从苏联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阵营的核心领导。

这时我看见赫鲁晓夫的面容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笑, 看得出他很忧郁。我听见他低声地说:“毛泽东怎么会这样?”然后他看着毛泽东没有说话。双方会谈中大约有三分钟的冷场。因为两位国家首脑没有表态, 在场的双方代表团成员也都沉默不语。

会谈结束时, 赫鲁晓夫依然沉默着。毛泽东则微笑着对他说了声再见。这时, 赫鲁晓夫才从沉思中站起身来, 迎向前去, 无可奈何地与毛泽东握手告别。

我这次在北京是第二次作为翻译陪同苏联领导人与毛泽东会谈, 却是第一次看到毛泽东的另一种性格, 与我一年前在杭州见到的他也大不相同。那时他幽默的风度、风趣的谈吐与现在的严肃表情、果决表态, 简直判若两人, 真令人捉摸不透。其实, 这就是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复杂性格。在这方面赫鲁晓夫显然逊色,他在谈判席上表现的喜怒感情全部流露在面容形色上。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第二次握手终究没有弥合两国关系的初始裂痕。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顾达寿,原名古达舍夫·里萨特·萨拉甫京诺维奇。前苏联资深外交官、汉学家。自1954-1973年底,长期在中国从事外交活动。)

附顾达寿回忆:

柯西金与毛泽东通电话的请求被拒绝

1969年6月的一天上午, 我接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的秘书的电话, 称柯西金有紧急事情要召见我, 让我立即赶到克里姆林宫。他一见到我就说:“我请你来是要你给我接通北京的电话。我要直接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通话, 谈我对苏中目前关系的看法。”于是, 我拨通了莫斯科专线电话总机。

不一会儿, 莫斯科与北京的专线电话接通了。我便向北京的接线员小姐说明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要与毛泽东主席通话。这时我听见这位女接线员正在向谁传达我的要求。过了一会儿, 她生硬地对我说:“我不能给你接通这样的电话。”说完就将电话挂断了。我便向柯西金转述了刚才中国女接线员的话。他不解, 似乎认为我没有将话说清楚, 对我说:“你再给我接过去, 就说我要直接与毛泽东主席通电话, 要和他谈很重要的问题。”

我再次接通了北京的电话, 但对方一听到我的声音就将电话又挂断了。我第三次挂过去, 依然是这种情况。中国女接线员什么也不说就又挂断了电话。这时, 我看见柯西金紧皱眉头, 示意我第四次再挂过去。过了好一会儿, 电话终于又接通了, 还是那位女接线员的声音。她还未等我将话说完, 就对我说:“告诉你, 我们的毛主席坚决不与苏联修正主义坏蛋柯西金通话, 所以我不能给你接通毛主席的电话!”说完, 她又将电话挂断了。我清楚地听见了她说“坏蛋”这个中国人用来骂人的词, 但我没有向柯西金如实转述刚才女接线员的骂人话。柯西金再次紧皱眉头, 显得非常懊恼。

来源:春秋闲谈

推荐 推荐1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