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30年改革让世界看到什么

发布时间:2008-12-15 21:42 作者:郑永年等 浏览:125次

结束主义之间的敌对

刘亚伟,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负责人

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世界的改变不仅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世界秩序重新组合的巨大冲击。回顾世界近代史,几次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秩序,引发权力平衡的调整,改变各国外交和内政的走向。先是1776年的美国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之后是1789年的法国革命,让自由、平等和仁爱成了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1918年的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从一种哲学断想变成了执政理念和方法,引发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你死我活的较量。1949年中国革命的成功从国际的角度讲加剧了冷战的深化,把世界推向可能的核冬天。而中国1978年的改革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但是它激起的震撼和动荡不亚于之前的任何一次革命,这是因为中国的人口、中国在地域政治中的地位和中国一直信奉的意识形态使然。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国退出从1918年开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更为剧烈的意识形态较量,为冷战的最后结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影响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去政治化。主义之间的敌对是所有战争和冲突的渊源。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美国不再以中国为敌。在三中全会公报发表前一个星期,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了。不以中国为敌的美国不但对中国打开了国门,向中国输出资本和技术,也使得美国得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苏联身上。两国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最终导致了苏联的崩溃和东欧的离心离德。

尽管中国在与美国建交之前与欧洲一些国家和日本都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是美国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才真正使得这些国家开始了与中国经济的、金融的、技术的和贸易的全方位往来。中国以崭新的面孔缓步进入国际社会,摆脱了向亚非拉输出革命的成见,逐渐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重情义和讲道理的成员之一。

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如果中国在1978年年末不采取果断的措施,世界的格局会大大的不同。苏联可能不会那么快退出超级大国的舞台,而中苏之间因历史和现实所造成的关系恶化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改善的。因此,中国会继续面临一个邻国在中国边界陈兵百万的局面。

如果中国不改革,继续只抓革命,不促生产,会始终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敌人,被堵在世界贸易、金融和经济互动之外。如果中国不改革,它还会继续在"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的老路上徘徊。

如果中国不改革,中国这个大市场就不存在,中国的劳动力就无活可干,中国的创新精神和超凡的智慧就无处可用,整个世界的经济也可能会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危机,而经济的危机又是导致社会动乱、政治冲突、种族屠杀的导火索。也许,世界会在中国挣扎的时候进入一次目前我们不能想象的危机。

中国的改革不仅造福自己,也造福世界。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在抗战和与国民党交锋时自觉追求和努力奉行的理念的回归。它不是一次意识形态的跃进,但却比一次跃进更接近现实。▲


打破对发展模式的教条看法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世界有怎样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含义是不一样的。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其意义最主要地体现在"中国模式"上。

冷战以后,苏联推行苏联模式,要求中国和东欧国家复制这个模式。美国也是这样,给其他国家设立了各种条条框框,告诉这些国家要这样、要那样。但中国模式不同,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中国模式不是固定的,中国本身的发展就表明了开放性。这个模式告诉世界,除了苏联的模式,美国的模式,还有其他很多模式。

中国模式对第三世界的影响和美国与苏联带来的影响不同,中国并没有要求其他国家模仿。如果模仿注定是要失败的。中国以前模仿苏联失败证明了这一点,西方向其他国家推行西方模式的失败也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意义,并不是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套用的模板,而是向它们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国家都要追求符合自身特点的模式。中国模式不能用简单的"几点几条"来概括,中国的发展就是开放模式下的一种探索。比起苏联模式,中国模式更加强调市场,强调全球化;比起西方模式,西方模式强调民主、人权,中国模式不否认这些,但强调民主和人权必须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之上,通过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各方面权利的实现和民主的实现。日本的明治维新,新加坡的发展都是很成功的,因为这些国家都能把世界上一些好的经验综合起来。中国模式也有类似的特点,这一点对于发展中国家意义更大。可以说,中国模式打破了以前人们对各种模式的教条看法。

西方国家认为要发展就要先有民主、人权,但中国认为,我们不否定这些价值,但我们不一定要采取你的方式来追求这些价值。事实证明,西方模式在非洲等很多国家的试验失败了。

一些人说西方担忧中国,是不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比他们强了?其实这是比较表面的看法。西方真正担心的是中国这种开放的价值。西方现在乱给中国戴帽子,什么"极权资本主义"等等,这实际上证明他们非常看重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的出现,在价值层面,对西方构成了非常大的挑战。▲(本文由本报记者查雯采访、整理)

这个星球上最具震撼力的改革

傅瑞伟(Charles Freeman),美国战略与国际中心中国项目主任

我父亲是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的美方翻译,他的中文名字叫傅立民,父亲后来任美国驻华副大使。因当时北京尚无国际学校,我只有在美国学校放假时飞到北京。我特别喜欢去日坛公园玩,当时中国民众见到老外还觉得很新鲜,他们纷纷跑来看我的大鼻子。

有许多美国人包括我看到中国人民因为改革开放走出了贫困。可以说,这一举措所产生的影响力和震撼力大于这个星球上的任何其他举措。你知道世界上不乏帮助穷人的圣人,如特蕾莎修女。但她只能拯救为数很少的个体脱离苦海。她救不了整个国家。我不是要把邓小平和特蕾莎做比较,我的意思是如果就世界上被拯救的人数来讲,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个人能像邓小平那样拯救如此多的人走出贫困,世界上也很难找到第二种政策来达到改革开放这样的成果。这并非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印度人口也不少,且很快将赶上中国,跃居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但印度在改革开放方面远不如中国。

西方普遍认为中国崛起是个新生事物,认为中国从一个穷国一跃成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我则认为:在人类历史上,中国曾扮演过大角色,改革开放是恢复了中国原来曾经有过的大角色地位。中国原有的大角色时代,一个是从唐朝开始的,另一个是清朝乾隆时代。改革开放将中国带回到大角色地位。

没有改革开放,很难说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有可能会变成"四人帮"时代,或者会分裂成许许多多的小国家,如同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诸侯割据时代或者是成为李登辉的"7块论",即中国分裂成"七大块"。▲(本文由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温燕采访、整理)

很难想象中国没有改革开放

盖保德(AlbertKeideu),卡耐基和平基金会研究员

中国改革开放给世界带来的最大影响是经济的发展,但在未来也可带来政治的影响。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既利用和加强了市场的力量,也回避了自由市场的潜在危险,这是一种新模式。

特别是在金融方面,中国采用了谨慎的、有选择性的以及渐进的方法,对其贸易及对外投资的开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长期看,中国为政治制度如何促进经济崛起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它自身独特的民主政治体制,这一体制是健康的、能够促进国民发展的体制。

很难想象中国没有改革开放,我认为有了邓小平才有了中国的今天。我认为早在1955年-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改革开放就萌芽了,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了改革开放的努力。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可能会像朝鲜那样,世界会大不相同。美国生活标准会降低,因为我们无法买到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东亚的军事局势也会紧张。没有中国的经济模式做榜样,越南会继续受穷;联合国会很难派遣维和人员;印度将没有来自中国的经济成功的刺激来加快其赶上中国的步伐。世界人民也不会看到这么壮观美好的奥运会。▲(本文由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温燕采访、整理)

文化软实力仍不清晰

周宁,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西方文化影响中国,经历了器物、制度与思想三个层面与三个阶段,中国文化影响世界,也将经历这三个阶段。首先是器物阶段。流行于世界的"中国制造",本身就是文化的负载物,表现着特定的生活与艺术风格。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影响力与影响面,都不可低估。这是改革开放的成就。你在国外问路人,什么是中国文化,他们脑子里直接闪现的就是超市里的中国商品或传说中的孔夫子格言。但从这些杂乱零散、遥远又切近的中国物象中,难以整理出相对清晰完整的中国文化特征。因为制度与思想方面的意义尚不明晰。

我们也注意到,现代中国文化在制度与思想上的影响,落后于器物,仍处于一个起始与朦胧的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势必让世界重新思考现代化制度方面的因素。这是现代化的思维模式,西方现代化成功,人们就开始在西方现代革命与宪政民主制度上找原因,这个思路如今也体现在中国问题上。在思想方面,思想的意义最终将落实到"中国现代性"的思想结构与价值体系上。特定制度可能保证经济发展,但是否也保证人的自由与幸福?为什么要发展经济?为什么要建立强大的现代国家?目的最终还是人,人的自由与安全、幸福与尊严,全面实现人性才是发展的内核与目标。遗憾的是,中国现代文化的思想层面,最不明确或缺乏创造性与影响力的,就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现在讨论中国文化,总是轻率地想到古文化。西方现代化的起点是文艺复兴,但文艺复兴的真正意义是借"发现"古典"发明"现代。奢望两千年前的古人能够回答我们当下生活的问题,除非你把古人升为神,把自己降为"文物"。文化不等于文物。如果说目前中国文化发展有不如人意处,那是因为穿唐装的时尚人把发展文化当作发掘文物。如果说相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发展落后,直接影响到中国国家软实力,那是因为"中国创造"赶不上"中国制造",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现代化,不仅是低俗的,而且是危险的。

2008年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使我们更加迫切地关注文化软实力问题。中国文化软实力相对落后,不仅是一个发展的问题,还有一个如何发展、为何发展的问题。如果中国思想与中国价值没有现代感召力,建多少孔子学院、全世界人民都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也没有用。值得思考的是,面对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中国现代文化究竟能提供什么思想资源和价值理想?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