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必须着力于解决深层次发展矛盾
人民群众有自己的计算方式,他们不会去看新建了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自己能不能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即将到来之际,“继续解放思想”的号角吹响了。在我国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的重要策源地之一的广东,解放思想的春潮再度涌起。
“解放思想”无疑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使用频率最高、广大群众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然而,在新的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重提解放思想,却有着更明确的目标指向和现实功能。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继续解放思想,着力于解决那些隐藏于现象、表层背后的深层次的发展矛盾。
全面认识解放思想的深刻内涵
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于解决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的发展矛盾,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这首先是由解放思想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和作用所决定的。
众所周知,无论是解放思想,还是思想解放,都是从人的主观因素角度而言的。目前我们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和矛盾,虽然也有客观环境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但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的禁锢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必须从自己的主观世界入手来解决问题,继续解放思想,我们才能正确地、主动地投身于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从这个层面来看,我们认为,当下的解放思想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其一、通过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先进的理论体系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最高认识成果,虽然其形成之初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但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被实践所超越,成为滞后性的体系,因此,某一基本理论体系既反映了一定时期人们认识的高度,同时也决定了人们认识的限度。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我们提出解放思想,必须从对原有理论体系进行变革与创新开始。马克思主义既是我党的指导理论,同时又是一种开放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最新理论成果,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法宝。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重大理论创新,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其二、通过解放思想推进思维方式的更新。思维方式指的是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路径,是人的认识、观念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思维方式决定着人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思路与对策。比如,就广东的现实而言,如果从成绩入手看问题,我们就可能会躺在广东23年来全国GDP总量第一位上沾沾自喜,既看不到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前进的动力。如果从问题入手看广东,我们就会发现广东与国外发达地区、与兄弟省份存在的巨大差距,就会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动力。这就说明,彻底摆脱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思维模式的影响,推进思维方式的更新,是当前思想领域最为紧迫、也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
其三、通过解放思想推进人们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的提升。一定时期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观念,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运用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的结果,属于实践的范畴。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认识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外化体现,既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过去,我们死抱着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奉苏联模式为圭臬,结果深受计划经济体制之害;后来,我们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过去的计划经济的观念牢笼,按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了今日中国的繁荣和举世瞩目的国际地位。
其四、通过解放思想推进人们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的转型。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作为道德领域的范畴,既是一定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的结果,又对前者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如果我们囿于传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思想解放就迈不开步子。一旦我们在基本理论、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上大胆地解放思想,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就会发生根本性的突破。显然,这也是解放思想的应有之义。
正确理解继续解放思想的内在机制
纵观世界发展史,可以看到,世界历史上的每一次时代大变革、社会大进步,前提都是一场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更进一步的考察,我们还会发现,古今中外的思想解放运动,无非采取了两种形式,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另一种则是自上而下的思想解放运动。
西方近代史上的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如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等,都属于第一种形式。由于这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的动力首先来自民间,它所造成的社会震荡要上达统治阶层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文艺复兴运动整整持续了一百多年才引起整个欧洲社会的变革。正是有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中世纪欧洲神学的精神枷锁才被打破,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才奠定了思想基础。而法国启蒙运动,不仅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作了思想理论准备,还对西方社会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可见,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看乃是思想解放的结果。我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也属于这种自下而上的形式,新文化运动的仁人志士们高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大声疾呼,为社会变革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基础。
就后一种形式而言,日本的明治维新、清朝晚期的戊戌变法以及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等都属于这种形式。日本的明治维新由于精英统治阶层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而取得成功,成就了今日日本世界大国的格局;而晚清的戊戌变法虽然也是由上层精英人士所发起,但因为整个统治阶级的腐朽和顽固保守势力的扼杀,而夭折于摇篮之中,造成中国近代遭受入侵、失地之痛,延缓中国的发展脚步近百年之久。
当今我国持续30年之久的改革开放实践,无疑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思想解放运动。作为对“文化大革命”以来禁锢思想的极“左”教条的坚决抵抗和对当时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的积极回应,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无论在深度上和广度上,无论在其现实效应和历史影响上,都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并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以自上而下的形式生成的,因而能够立即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以邓小平为首的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精英力量,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体现了执政党的胆识、气魄和远见,对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先进性做出了完美的阐释,确立了自己的执政合法性和道义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思想解放运动,要真正取得成功,都必须凝聚社会上下的共识,动员上层精英力量和社会基层力量,最终形式社会合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国这场历时30年的自上而下的思想解放运动也不例外。虽然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由中国共产党执政阶层的精英力量率先发动,但它要取得成功,必须获得社会基层力量的全面回应和热情参与。这样一来,思想解放运动的最终结果和成功标志必然是,一方面,要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凝聚全社会的共同意识和精神力量,形成社会发展进步的合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共享机制,让全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能分享思想解放运动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成果。
解放思想要着力于解决深层次的发展矛盾
明确了解放思想的独特内涵和内在机制,人们会问,当前的解放思想到底要解决什么样的深层矛盾呢?我们认为,就我省而言,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以下几个主要矛盾。
首先,要着力于解决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经济总量、主要经济增长指标以及综合经济实力一直保持着全国领先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多年来我们一直简单地采用GDP指标来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忽视了教育、文化、卫生、环保、人的幸福指数等社会发展指标,结果造成了盲目的“GDP崇拜”。这种只注重GDP、只注重经济增长的做法,本质上是一种“只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发展观。按照这种发展观,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上去了,但人民群众的收入并未相应增加,生活质量反而在下降,幸福感反而在减少。这种片面的“经济增长”观牺牲了环境,浪费了资源,甚至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要认识到,GDP增长只是发展的一个手段,而绝不能成为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人民群众对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有自己的计算方式,他们不会去看新建了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自己能不能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对此,汪洋书记明确指出:“如果不从‘见物不见人’的误区中走出来,必然牺牲群众的利益,党的执政地位、执政能力、执政宗旨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要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克服“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发展观念,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二,要着力解决外向型经济和内生型经济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依靠“先行一步”政策优势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在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形成了“三来一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出口加工模式,使外向型经济成为广东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初步形成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但我们应该看到,广东经济的外向型程度虽然高,但引入的高技术含量的特大型项目相对较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偏多,产业结构多数位于产业链低端,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粗放,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这种外向型经济模式,不仅造成我省经济严重依赖投资与出口拉动的局面,而且也使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成为我省未来经济发展的软肋,严重制约了以本土自主知识产权和本土品牌为特征的内生型经济的发展。因此,广东要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仅仅依靠过去的外向型发展模式是不够的,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思想解放,在继续发挥外向型经济优势的前提下,提升内生型经济的发展动力和实力,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转变,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第三,要着力于解决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自1985年起,广东经济长期以两位数的速度迅速增长,经济总量独领全国风骚23年,许多人躺在“总量第一”的“金字招牌”上沾沾自喜,甚至为自己成为“世界工厂”而洋洋自得,在面对内地不发达省份时表现得优越感十足。其实,广东经济总量虽然很大,甚至已超过香港和台湾,但人均GDP水平却落后于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尤其是,我们这样规模的经济总量,是以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取得的,主要靠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拉动、靠招商引资带动的发展模式。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生态环境遭到污染、能源供应趋于紧张、土地过度消耗,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激烈。一些地方甚至为了眼前的利益与发展,不惜竭泽而渔、饮鸩止渴。即便在当前,我们习惯采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也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进一步解放思想,就是要从过去的发展模式和思想牢笼中走出来。而如何寻找到从片面的快速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径,则是衡量我们的思想是否真正解放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四、要着力解决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之间的矛盾。广东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繁荣气象举世瞩目。但我们应该看到,所谓广东先行一步、富甲天下,其实只局限在珠江三角洲一片狭小的区域,广大的腹地如粤北山区和粤东粤西两翼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个别地区的人均GDP甚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据统计,广东全省仍有近2000万父老乡亲没有摆脱贫穷,有近2000万失地农民生活缺乏保障,一些重大的民生问题和涉农问题亟待解决。目前,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一些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差距让人触目惊心。如何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山区和东西两翼与珠三角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一个经济问题,其实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它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汪洋书记明确指出:“考验党委政府能力、水平最重要的依据,不是能让珠三角富裕到什么程度,而是能否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富裕。”这显然是我们在继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不能不去正视、不能不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五,要着力于解决传统的僵化体制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我们前面提到的诸多矛盾,往往都与政策制度和运行体制有密切的关系。比如,由于传统的财税、投资、教育、卫生、社会管理、行政管理等体制的影响,使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转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难以协调,大量民生问题难以统筹解决。因此,继续解放思想,就必须下大力气突破传统的体制障碍,大力推进制度和体制的创新,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扫除前进的障碍。
上述诸种矛盾,归根结底,就是传统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矛盾在现实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传统发展观片面追求GDP、增长速度,而忽视环境代价、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等问题,这无疑是一种片面的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主张全社会成员共享发展的成果,因此,它追求的是理性的增长、有质量的增长和可持续的增长,因而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总之,打破传统发展观的桎梏,做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先行者,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