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大修改党章的回忆与思考
(一)十四大修改党章的时代背景及经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1992年十月召开的,回忆当年形势,正是我国加快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更大发展的重要时刻,但在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期,由于自然灾害和通货膨胀,经济发展速度有些下降。在国际形势方面,1991年出现东欧政变,1992年又是苏联解体。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也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走入低潮,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表示怀疑,有的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走向复辟资本主义,还有些党员干部认为应在党内反“和平演变”。在这种历史背景下,88岁高龄的邓小平于1992年1月动身南巡,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等地,一路发表谈话,反复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还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些开创性的思想,引发了人们新一轮的思想解放。
中共中央政治局对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十分重视。1992年2月,就以中共中央文件形式印发全国各地党委学习,并于3月召开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会议,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的指示,研究召开党的十四大的准备工作,确定以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这次大会的指导思想,写入十四大的报告和将要修改的党章。江泽民同志还在6月9日到中央党校省部级学习班讲课,讲他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认识和召开十四大的准备工作。对改革经济体制问题,他介绍了当时的几种建议:一是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二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他要求大家在充分讨论后选择一种。他还亮出他的看法,倾向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最后需要通过十四大代表大会充分讨论后表决通过。
1992年3月,经中央政治局研究,由乔石负责,组建十四大党章修改小组,成员还有曾庆红(中共中央办公厅)、薛驹(中央党校)、虞云耀(中组部)、陈作霖(中纪委)等人。乔石先传达中央政治局的指示,要求把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摘要写入党章。早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就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他又多次讲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在南方谈话中,他回答了一些人们的疑问,为进一步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十四大党章中,需要对总纲部分进行较大的修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入党章。
在这次会议中,乔石还把薄老(一波)的一些意见转告我们。薄老认为,在党的建设方面对邓小平的重要指示也可以写进党章,如“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党员干部要带头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特别是对经济建设的领导。”“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等等,但在党章中不宜写出邓小平的名字。乔石还要求我们在初稿写出后,先送薄老审阅,请他提出修改意见。
对党章修改小组的分工,由曾庆红管全面,包括征求各地党委和各方有关人士对党章修改的意见,提供有关党章修改的档案资料,以及在十四大会议讨论表决过程中的安排等事项。薛驹负责党章文字修改起草工作,并从中央办公厅和中央党校抽调一些熟悉党章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共同参加修改工作。虞云耀负责党章中有关党的组织制度和党的干部制度部分的修改。陈作霖负责对党的纪律部分的修改。在他们的修改初稿分别经过中组部和中纪委讨论同意后,再送交党章修改小组统一研究编写。此后,经过四个月的努力,完成党章修改案的初稿。到七、八月间,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两次讨论并进一步修改。9月17日由中央政治局讨论同意,提交十三届九中全会讨论,又经过十四大全国代表分组讨论,再次修改,最后在10月18日,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对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正式通过。
(二)十四大修改党章的主要成果及意义
十四大党章是在十二大党章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的。十二大党章是一部好党章,彻底纠正了九大、十大党章中的“左”的错误,继承和发扬七大、八大党章的优点。但是当时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还没有实践的经验和深入的理论研究。经过1982-1992年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党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不少新的经验,邓小平的许多指示正是对这些实践中正反两面的经验,从理论上的分析和回答。因此,在十四大党章修改中,有条件对阐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等问题进行较大的充实和修改。
十四大党章对总纲部分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扼要地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是我们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十多年来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强调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要走自己的路,不照搬外国模式。党章分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形成过程,并第一次从纲领的高度,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十四大党章一个重要的成果。
十四大党章的又一成果,是重申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强调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而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在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和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充实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党章对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章明确指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党的建设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和情况的变化,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同时强调要围绕经济建设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方法,提高领导水平。党章还明确提出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的任务。在总纲中第一次提出:“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在条文部分,把“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规定为党员的义务,把“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条件。这也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党内腐败现象的关注和和反腐败斗争的决心。
(三)十四大修改党章得到的启示
党章是党的建设的总纲和广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的党法党规。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和参与十四大党章修改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社会主义中国和中国共产党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发展前进的。有几点启示:
一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发展的历史。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社会主义遇到严重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开始的。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国内十年“文革”,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教训,使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课题。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就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到了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写入报告和党章中,比较系统地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到了党的十五大,更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并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到了十六大,决定统一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既体现了我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理论创新的勇气,也记录了我党开创、探索、总结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充实和发展。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也是我党开创、探索、总结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是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解放思想的结果。联系当前的实际,更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不断探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地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是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不断在实践探索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过程。近30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解放思想的历史,解放思想是因,改革开放是果。我党对“文化大革命”错误的纠正、对“两个凡是”的批判、“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的停止使用、对大量冤假错案的平反以及对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所作的决议等,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30年来的实践证明,没有思想的不断解放,没有探索、试验和创造精神,就走不出一条新路,走不出一条好路,改革开放的局面就难以打开。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经验,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这就充分说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的严峻趋势中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紧密联系当前思想和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需要继续解放哪些思想以及如何探索深化改革的措施,通过思想观念的更新,形成新的思路,拿出新的办法,解决面临的新的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大力倡导人民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成功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是党的理论法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不断吸收实践中成功经验,体现理论创新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党章修改过程中都能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脉络,也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品质。30年来,我们党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同时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获得丰富的理论成果,然后将这些成果吸收到党章中来,成为党的法规制度。从党的作风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到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从全面推进党内民主到带动人民民主等等,都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较为规范的党内制度体系,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也在党章中体现了党的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讲求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就象一条浩荡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川流不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本身就说明了这是一个发展过程,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发展的过程。邓小平说,我们决不能丢掉老祖宗,又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我们的思想适应新形势。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注入新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革命的青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