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枪匹马的马寅初
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达到13亿(不包括港澳台约3000万),占世界总人口65亿的五分之一。据预测到2040年,中国人口将达16.5―17亿。过去有科学家测算,根据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地域环境,只能养活 16亿人口。如此,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已呈超饱和状态。
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人口约为 4.5亿,到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已突破6亿大关。1979年夏,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兼组织部长的胡耀邦为马寅初平反,含着眼泪说“当年毛主席要肯听马老一句话,中国今天的人口何至于突破10亿大关啊!批错一个人,增加几亿人,我们再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共产党应该起誓,再也不准整科学家和知识分子! ”当时马老已经98岁高龄,下肢瘫痪,耳朵也有点背,他在轮椅上听了为他平反的通知,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二十年前中国的人口并不多,现在太多了,你们不要再误事了。”
上世纪50年代初,马寅初回浙江老家研究人口问题,随后给周总理写了一份报告“人口问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一件大事,必须引起重视,早为之图”。建议全国进行人口普查并提出了控制人口的意见。当时人口增长率已达20‰以上,周总理支持并鼓励马老专注于人口问题的调查研究。马老时已年逾古稀,不辞劳苦,率领助手和学生,奔赴浙江、江西、陕西、山东、上海、江苏和北京郊区各县进行调查,掌握了更多的人口增长数据。1953年12月7日,在刘少奇召集的“提倡节育”专门会议上,马老谆谆告诫“人口问题,千万千万大意不得!现在不努力,将来后悔莫及!”但毛泽东持不同看法,多次批评马寅初等学者“祀人忧天”,有的地方还在号召学习苏联的“母亲英雄”,对多生育妇女进行奖励。
1954年,马老以人大代表身份第三次回到浙江农村调查,在调查报告中写道“人口出生率高得不得了!人口增长速度快得不得了!这样发展下去简直不得了!中国人多地少,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生产增长的速度,长此以往,国家怎么能富强? ”三个不得了,表达了马老的忧心如焚。他和老朋友邵力子、李德全等商量说: “现在我国人口增长率已达22‰以上,甚至达到 30‰,每年净增人口1300多万。如果不采取措施,我们会犯极大的错误,会给国家带来极大的困难,新中国将会背上一个极其沉重不易摆脱的包袱。”在他们支持下,马老参阅了古今中外有关人口问题的典籍,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长篇论文,于1955年7月召开的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上,以正式提案提出。却遭到康生、陈伯达等人的围攻和批判。马老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是正确的。
1957年春,在中南海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当着毛泽东的面,马老再次提出人口问题,直言不讳地说:“人口太多,是我们的致命伤。1953年普查已经超过了六亿,如果按挣增率20‰计算,15年后将达到八亿,50年后将达到十五亿。这绝不是我马寅初的哗众取宠,危言耸听……如果不控制人口,不实行计划生育,后果不堪设想!”刘少奇、周恩来表示赞同,毛泽东则笑了笑说“人口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的生产,可以进行研究和试验嘛!言人之未言,试人之未试嘛! ”马老以为有了结果,加紧人口问题的研究写作,完成了他的名著《新人口论》,1957年6月提交人大一届四次会议。 7月5日《人民日报》整版刊登,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不久康生首先发难,用化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有人借人口问题搞政治阴谋,这完全是右派进攻。6月1日,《红旗》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的文章,针对“中国人口多,难于前进”的“反动观点”,提出“人多是好事不是坏事,除了党的领导之外,6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 (杨勤民/2006年第8 期《炎黄春秋》杨勤民)
随着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有人指责马寅初提出的“新人口论”是配合右派分子向党进攻。1958年4月,北京大学党委决定对马寅初进行批判。5月,陈伯达在北大点名批判马寅初,要他做检讨。以后,全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批判马寅初的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