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忆审判“四人帮”:江青被逮捕时没有反抗

王文正口述 刘志宏原芳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25 23:38 作者:王文正 浏览:140次

    我亲历审判“四人帮”

编者按:粉碎“四人帮”,结束十年动乱,在当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当年坐在特别法庭上威严的审判员王文正,现在已经是一位年过八旬、满头银发的老人了。

这位当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的特别法庭审判员,在谈到当年的任命时说,在任命的31名特别法庭审判员中,按姓氏笔画排列顺序,他因此排在了第一位,一下子就成了特别法庭的“首席法官”。在法庭上,他坐在江华院长的后面,特别法庭发给他的证件编号为第五号。他说,每接触一份材料都感到新鲜、惊奇,感到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斗争的残酷性和艰巨性,感到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的举措是多么果断英明。老人也曾口述完成《共和国大审判(第二部)——特别法庭内外纪实》。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听老人的回忆。

抓捕江青的经过

我在参与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前后,听到过关于抓捕“四人帮”的不同说法,特别是江青被捕,人们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负责执行任务的张耀祠是提着手枪冲进去的;有人说当时江青听到宣布后,就倒在地上打滚,不肯站起来;有人说江青想反抗,同时还指责去抓她的人;更有的书刊上将此事描写得如同传奇一般,说是江青听完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的宣读后,猛地跳下床,横眉瞪眼骂道:“滚!你给我滚出去!警卫员,来人哪,快来人哪!”接着江青又指责这是在“搞阴谋,搞政变”,并反身抓起床头的一只瓷瓶,奋力朝张耀祠砸去。张耀祠闪身躲过,猛扑过去一把将她按住……

根据我参加对于“四人帮”预审和审判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到的相关材料完全不是传言的那样。当时负责拘捕江青的张耀祠穿便服,没有带手枪。行动小组的人员穿军装,也都没有带任何武器。张耀祠仅带着几名行动小组人员,来到江青所住的万字廊201号住处。

江青被逮捕时并没有作任何反抗,后被押送到中南海一个秘密地点。我所知道的震惊中外的抓捕江青的行动,就是这样。

“文革”前后的秦城监狱

秦城监狱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从我参与审判案件掌握的材料来看,“四人帮”与秦城监狱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所监狱建在京郊秦城,所以称秦城监狱。它位于燕山南麓,除了朝南的方向是一马平川之外,三面全是险峰峻岭,连绵相接,如同一把钳子,将这山下的监狱牢牢地钳住。新中国建国后,国民党的许多战犯和美蒋特务被分散关在北京的一些监狱里,一来不便于统一管理,二来审讯时也不太方便,想将这些人集中关押起来。秦城监狱当时有四个监区,400间监房,各种与此相配套的设施也一应俱全,是个合适的地方。

到了“文化大革命”中的1968年,林彪、“四人帮”便在这里大兴土木,加建了两个监区,400间监房,将这座位于北京北郊的监狱建成了一座特级监狱,成了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老干部的一座“据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对人民群众和各级干部、知识分子残酷迫害,无情打击,冤狱遍布神州,秦城监狱扩建成特级监狱便是一个缩影。后来我看到监狱方面整理的一份材料,在对待被关押的老干部时,名义上是“关心生活”,实际上炒鸡蛋时连蛋壳都炒在里面,致使这些老人无法吃菜,只能啃窝窝头充饥。有的在这里被关押几年之久,还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

耐人寻味的是,判决生效后,江青也曾在秦城监狱关押。

庄严的审判员签名仪式

举世瞩目的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名主犯最后宣判的时刻来临了。

1981年1月23日下午4时。

人民大会堂天津厅。

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举行判决书签名仪式。

这是肃穆而庄严的时刻。

全体审判员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排列顺序,分别在三份判决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按照这个顺序,除四位正副庭长外,审判员中我是第一个签名的,当时心情十分激动,提笔的手都有些颤抖。

经特别法庭所有审判员对被告逐一进行评议,然后逐一进行表决,最后决定:

判处被告人江青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判处被告人张春桥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特别法庭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审判,是被禁锢了10年之久的中国大地上一声令人振奋的春雷。

推荐 推荐0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服务号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