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惜分:我亲历的1949年前后
聆听甘老的回忆,就像打开了一座丰富的宝库。即使到如今,60年过去了,甘老对于那段历史的记忆仍历历在目,如数家珍。让我们满怀敬意,静静地,听他娓娓道来。
在《晋绥日报》受到毛主席接见
1948年4 月2日,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在听取报社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谈话,即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的讲话,对包括《晋绥日报》在内的解放区新闻工作中经历的两条战线的斗争作了全面总结,精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此后该文收录于《毛选》第四卷。
甘惜分:
当时陕北战局已定,中共中央决定中央领导机关东移华北,毛泽东从延安出发,去往西柏坡途中就必经山西兴县,就是当时《晋绥日报》编辑部的所在地。1948年4月1日,就是毛主席接见我们的前一天,陆定一来看望《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我们就提出想要见毛主席,陆定一就把我们的意见转告给了毛泽东。
4月2日,毛主席就来到《晋绥日报》会见了我们编辑部人员,他当时坐在一个非常简单的土制沙发上,对面就坐着我们编辑部的二十几个人。当时编辑部人员在本子上提了很多问题给毛主席,他一看就说:“唉哟,这些问题估计得回答半天吧,算了吧。”就把问题一扔,接着问我们最近中央新发的文件知不知道,我们回答说还没看见。他马上就对在旁边的贺龙和陆定一说,我们在陕北发了很多文件,报纸的编辑记者都不知道怎么可以。因此,他的说话就从这个话头开始了,说:“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这也就是那篇文章的开头。
接管国民党中央社旧址
中国国民党中央社于1924年4月1日在广州成立,后迁至南京。抗日战争期间,中央社总社先后迁至汉口、重庆。1949年11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解放重庆。当时,中央社人员已经四散逃走,中央抽调人员接收了中央社的旧址,并在原址上建立了新华社西南总分社。
甘惜分:
重庆所在的中央社就是国民党中央社的总社,中央社是国民党中央的通讯社,等同于我们的新华社。我们1949年去重庆就是把国民党最高的新闻机构接管了。
1949年中央来了调令,要从晋绥解放区调几十个干部到湖南益阳西南局报到。那时要解放四川、解放大西南,要组建队伍,也需要懂财经和新闻等各领域的干部,我就是其中之一。之后,刘邓大军一路打进四川,从四川、贵州、湖南三省交界的地方,有个地方叫茶洞,一直打到重庆。直至解放了重庆,我们就去接管国民党的新闻社——中央社。当时这个中央社的总社位于两路口的街上,是一个四层的楼房,因为重庆是山城,路面的起伏很大。所以临街看,这栋楼只有一层,但其实有三层隐藏在石坡下面。国民党从重庆撤退以后,中央社的大楼里的编辑记者早已跑得一个不剩,只剩下几个闲杂人员。里面也根本没有什么电台和设备了,只剩下一幢空房子。
我们就在这幢空房子里成立了新华社西南总分社,下辖管理四川、云南、西康、西藏、贵州等五六个分社,几十个记者。我当时是任西南总分社的采编部主任。我们在这幢大楼里安装了自己带的电台,开始代表总社管理西南各个分社。平时收发各个分社的电报,这些电报的内容都是关于当地剿匪、土地改革、以及人民教育等情况。
探访重庆11·27大屠杀现场
1949年11月1日,人民解放军开始了解放大西南的作战。入川部队以破竹之势直捣西南首府——重庆。11月14日,毛人凤由台湾飞渝,召集二处处长徐远举,下达了对白公馆、渣滓洞实行大屠杀的命令。11月27日下午,国民党特务对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者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惨案”。
甘惜分:
国民党从重庆撤退的时候,下令把当时关押在重庆的犯人通通杀掉。11月27日那天下午,重庆的几个监狱关押的犯人被杀害,并放火将尸体烧掉。集中营里好几百人,都被杀害了。12月初,我才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吓了一大跳:“这还得了”!于是,我当时立即决定亲自去现场采访,要向全世界公布这个事情!
当时共产党的政治犯主要被关在三个地方:渣滓洞、白公馆和戴公祠。我对这些地方不熟悉,我想要找一个最好在那边监狱被关押过的人带路,结果找到罗广斌(《红岩》的作者之一)。他当时还是一个20多岁的小青年,自己主动来找我,说他可以带路,他当时就被关押在白公馆里面。为什么能够跑出来?他有一个亲哥哥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因此没杀他,他就从白公馆跑了出来。
我来到渣滓洞的现场,看见了屠杀后留下的惨状。国民党先用机枪扫射,之后再一个一个对着躺倒的尸体补枪,不放过任何一个人,最后再放一把火烧掉。到白公馆的时候看见的现场,国民党还没来及放火烧掉。敌人要对白公馆关押的犯人进行屠杀时,一部分犯人乘机跑掉了。但是剩下的还是没能逃过敌人的屠杀。那个惨状啊!此时我到达现场时,尸体基本上都用布裹起来了。还有一些犯人,当时通知说搬家,半夜从城里的监狱被拉到歌乐山下的松林坡。当车子开到树林里时,就叫他们下车。之后,就被敌人一阵机枪扫射。我到达那里的时候,国民党还来不及将现场烧掉,遇害人的遗体都还躺倒在露天里,里面女同志很多,他们随身的物品都四散在地上,一片狼藉。国民党真是太残忍了。
第一个报道杨虎城将军被杀真相
西安事变之后,杨虎城在贵州息烽的玄天洞关了八年。1949年9月,蒋介石下达杀杨命令。之后,杨虎城被告知说蒋介石要在重庆见他,把他送往台湾,杨虎城信以为真,17日乘车重返重庆中美合作所。车一出发,重庆特务就安排行刺。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领导当天调查杨虎城的下落,第二天发现杨虎城的遗体。1950年1月15日,重庆市政府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同年,将杨虎城迁葬于西安城南长安县韦曲镇的“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
甘惜分:
杨虎城是怎么死的?杨虎城本来被关押在贵州的息烽集中营,当时蒋介石下命令:“杨虎城一定要干掉!”因此国民党特务就将杨虎城从贵州押送到重庆,到戴公祠时,刚进门,就被门后潜藏的特务从背后一刀刺进胸膛,当场就被刺杀了。但是当时特务都跑了,人们都没有发现杨虎城被害,杨虎城是如何被害的也不知道。过了一段时间,共产党在川北抓到了当时执行刺杀任务的特务杨进兴,他招供了杀害杨虎城的过程。我们这时候才知道杨虎城将军的遗体就被埋在戴公祠大门旁边的花坛里。当时去找寻遗体,就将花坛上面的花和土刨开,发现杨虎城的遗体和他夫人的骨灰盒都埋在里面。现在杨虎城在西安安葬了。
在还没有发现杨虎城遗体之前,我去戴公祠看过几次,怎么能想到在当时还盛开鲜花的花坛下面就埋着杨虎城的遗体。在找寻杨虎城遗体的过程中,我就向新华社总社发消息称:“杨虎城在哪里?还在搜寻之中。”之后也将发现杨虎城遗体的详细过程发给总社,之后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刊登了出来。我是第一个报道这个事情的。但我至今仍非常懊悔,事后,我应该要再写一篇关于这个过程的详细的报告文学。但是当时工作太忙没有太多时间,而且由于当时新华社都提倡“短新闻”,所以一直都没有写成。到现在我仍感遗憾。
报道成渝铁路的修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川渝地区交通极艰难状况的无奈感慨。1950年,成都、重庆刚刚解放不久,中央即决定修筑成渝铁路。同年6月,3万多名解放军官兵投入了筑路的战斗。随后,铁路沿线的农民也纷纷加入筑路大军。1952年7月1日,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在成都火车站成渝铁路通车典礼上将红绸彩带用力一剪,标志着“蜀道难”的历史从此改变。
甘惜分:
成渝铁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时期。那个时候,四川作为一个大省一条铁路都没有。在辛亥革命时期,全四川人就捐款要修建一条从重庆到成都的铁路,但是捐款都被腐败的清政府侵吞了。当时四川的知识分子包括大学生、老师等等都去游行示威,清政府镇压了他们。重庆人民公园里立有一个“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他们。清政府灭亡之后,就开始了军阀割据统治混乱的时期,也就没有人来管修铁路这个事情了。因此,辛亥成渝铁路也就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我们解放军是为人民服务的,重庆解放之后,刘伯承、邓小平的部队当时下决心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修成渝铁路。从辛亥革命到当时,几十年没有干成的事情,共产党要把它干成。但是当时四川没有钢厂和钢材,就把当地的一个小钢厂扩大;还不够,就从武汉、上海运过来。
1950年6月,决定修建成渝铁路之后一年多,就建成了从重庆到内江的这一大段,当时邀请了一些知名人士去参观,主要是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如熊克武等。后来为了继续采访铁路修建,我就一个人在小摊子上吃,晚上就住在工人的工棚里;还曾经躺在火车头顶上过隧道,被火车头冒出的烟熏个够呛。当时晚上还能听见搬运钢材的工人们喊出的“嘿哟嘿哟”整齐而有节奏的川号子声,我还很懊悔没有随身带一个录音机去录下来。
1952年成渝铁路的通车典礼,我也参加了,之后写了一篇长篇的通讯。但是现在看起来,还是很不满意,应该可以写得更生动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