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追忆改革一:田纪云关于改革的两点建议

发布时间:2011-10-14 20:44 作者:田纪云 浏览:152次

1997年7月4日,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我对进一步推进改革问题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一是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必须正视现在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处在极为困难的境地,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定、威胁党的领导基础的大问题,建议中央下最大的决心,以最大的勇气,以邓小平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按照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思路,排除一切阻力和干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

要实现这个突破,关键是排除干扰。回想我们近二十年来改革开放的进程,每前进一步都有阻力和干扰,比如:农村承包、乡镇企业、办特区、沿海发展战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让外资承包开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证券股票市场,等等。每前进一步都有人出来责难,轻则戴帽子,重则打棍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现在回头来看一看,还很少发现有哪些改革措施是错误的,使得生产力遭受破坏的。相反,每排除阻力前进一步,使改革深入一步,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力的增强、社会的进步,使人民受益。是非曲直不言自明。而那些给人戴帽子、打棍子的“裁判员”们,从来没有认过输,至多是不哼不哈,默不作声。但他们很快又对准下一个改革目标。现在他们的目标是对准国有企业的改革、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谁敢越雷池一步,他们就说谁是搞私有化、资本主义。在他们看来,让国有企业原地踏步,自生自灭,才是坚持社会主义。搞活了,搞好了,倒是资本主义。岂非咄咄怪事。这实际是“四人帮”“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翻版。

其实,这些人也未必懂得多少马克思主义,更未见过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无非读了几本马列书,摘引只言片语,加上自己想当然的理解,拿来吓唬人而已。这些人更少了解实际,了解国情。说挖苦一点,就是不知道或者忘记了饿饭是什么滋味。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小平同志这样一个思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饿饭的社会主义,贫穷的社会主义,人民不幸福的社会主义,人民是不会拥护的,在当今世界上是难以立足的。这正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最深层次原因。

那些自以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们,也应该有点自知之明。现在除了邓小平的理论能够动员群众,号召群众,凝聚群众外,任何盗名欺世的所谓“理论”,可以说根本没有市场,人们只不过嗤之以鼻。

要突破国有企业改革这个难点,就必须根据小平同志指示的,要敢于冒点风险,敢于闯,敢于试,才有可能挽救国有企业,开辟国有企业的光明未来。可以相信,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将大大解放生产力,使我国经济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我赞成政治体制改革采取慎重态度,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十二亿人口(整理者注:当时的数字),人的整体素质又不高,改革的措施必须稳妥。但稳妥也得逐步改,不改是难以持久的。■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