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北树:八十年代的启示
偶尔空闲的时候,人们之间的话题忽然落在八十年代,多么让人意犹未尽的年代。只言片语间充满了对那个平静时代的无限回味。如果说,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还有值得让人们怀念的日子,那么,无疑只剩下了八十年代的往昔流年了。
出生在八十年代末,彼时,离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已经过去近十年时间。按照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沿海一座座经济特区开始迅速崛起,自由市场开始在这片一度以计划经济为王的国家生根发芽,土地以“联产承包”的名义再次交给农民自己打理……
许多年以后,我试图透过孩提时期有限的记忆和后来的回溯来认知那个年代。美丽充满田园牧歌般风情的故乡,位于地理南北分界线的丘陵地带,那里一年四季分明,青山绿水。那时候,人们大多还住着土坯房,河水总是清澈无比的。背井离乡这个名词还未流行起来,民风尚为纯朴,俗礼仪规完整延续,人们之间还存在信任和很厚的乡邻感情。物质追求也没有占据大多人的生活与内心,社会还没有裂变,土地的回归又极大激活了农耕与生产的活力。
彼时,这样的乡村中国还有很多。它们以纯朴安详的姿态享受着中国社会发展大潮前最为平静的最后时刻。那时候还没有出现强拆和城管。总之,中国人关于乡土生活最好的记忆和想象,几乎都能够在八十年代找到印记。
回顾整个二十世纪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近现代以来一直到现在。中国社会一共历经过四次较大的分割与变革。1840年前后时期,封闭与开放的历史风云开始演进,落后的王朝病入膏肓,封闭的国家大门被迫打开。1911年,王朝帝制终结,中国开启现代政治化进程。1949年,新生的共和国成立,半个世纪的战争和动荡结束,和平年代正式开启。1979年,改革开放启动,中国步入经济社会发展时期。
我试图找到一个名词,来形容八零年代前后中国社会所呈现的不同,然而却发现这种不同仍然是单级的。既不是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分水岭,又不是传统生活方式和现代生活的彻底分割,也不意味着政治形态与权力的转型。然而,对于整个八十年代来说,属于中国乡土文明的最后十年,二十世纪最好的年代,现代经济社会萌芽与开始的年代。
十年文革结束以后,毛泽东的逝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阶级斗争的纲领与路线之争暂时告一段落。大家似乎已经相互斗争怕了,也玩累了。终于在国家经济崩溃的边缘,社会上下从权力阶层到普通百姓,才一致达成改革与发展的共识。
改革开放的起步,挽救了危在旦夕的经济时局,结束了时代的无知,以及家国自缚和权力疯狂后的尴尬境地。流行音乐、电影、CD、磁带、自由市场、制造业连同城市化浪潮一道......一一开始三十年以经济建设为主的社会进程。
从十九世纪末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长达整整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背负家国图存与复兴的重担,遭遇战争与动荡的摧残,历经贫穷、饥饿、斗争与各种运动的反复折磨。真正到了八零年代,一切才开始变得好起来,谁都渴望安稳下来。
当农民从田野中收获更多的粮食,自给自足的温饱生活开始实现,中国乡村又恢复到往常的农耕活力与生机。因此说,八十年代也是疗伤与复苏的年代,暴力的阴霾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远去,关于饥饿与动荡的记忆也逐渐远离。中国乡土文明最鲜活的一面,又在这样的年代复活并呈现。人们内心彼此存在着最为平静的状态,整个社会面貌最大的特点就是纯朴。
从八十年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间,我们的生活环境与社会面貌处在什么样的一个状态,我想大家彼此感同身受。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一座座高度同质化的城市拔地而起,消费主义横冲直撞,关于财富与暴富是故事不断传颂。对欲望和名利的追求开始变得炙手可热,人们的生活高度依赖物质和财富的多少。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浪潮席卷,原有的乡村社会的秩序体系开始遭受冲击。
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跻身全球第二的地位,无容置疑,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发生这样的变化,无疑是一个奇迹。因此,这种奇迹一度自信到在全世界炫耀“中国模式”的特色之处。我经常问自己,跟许多持不同观点的人讨论,在这样如此具有说服力的奇迹面前,中国社会失败的说法是否存在悖论。我也曾一度怀疑自己的判断,你看这个国家现在发展多块,国家和政府这么有钱,中国人这么富裕,到处都是国际化的大城市。是否我们真的透过无知的理解从而误会了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繁荣的时代。答案是否定的。
当我们深入其中认真探求才会发现:这里的奇迹存在一个似乎错位的理解和定义,即经济发展了就等于一个社会进步了,经济强大了,就等于一个国家的强大了。经济问题解决了,就等于没有其它社会问题需要解决。经济发展了,就意味着文化、科技、教育、道德都发展了……
因此说,在无所不能的权力和不值得一提的权利之间,经济上面的一枝独秀,意味着社会发展需要作为一个系统而进步的失败事实。这种事实是一个社会浅薄、单调与失衡发展的集合。
我们似乎又步入了追求物质的另一个极端,曲解一个社会发展的初衷,沉醉在迷狂的经济层面而不能自拔。抛却一个现代社会的文明内涵—民主的政治、公平的社会、廉洁的政府、健全而有效的法律、繁荣的文化与信仰、文明秩序……我们真的富强到只剩下钱的外延了。
三十年以后,当年改革的传说已经远去,当我们再次站在发展进程的十字路口。面对经年累积和忽视的社会议题,如果说八十年代对当下还有什么启示的话,那就是如何回归人们内在的纯朴与平静。如何真正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如果说,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如何让现在的人称赞和羡慕,那么现在的中国,又能带给三十年后什么样的果实呢?答案无疑是系统而彻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