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陈赓反左:顶住不办

发布时间:2013-05-22 21:29 作者:滕叙兖 浏览:125次

在战争年代,陈赓对党内“左”倾错误一直保持高度警惕。1947年8月23日,陈赓率部渡过黄河,挺进豫西。处于流动作战状态的部队急于让群众起来拥护自己,就片面强调“阶级观点”,采取所谓“走马点火”的办法:每到一地,打富济贫,将地主、富农的粮食和浮财分给贫困农民。有时还召开群众大会,斗争恶霸地主,就地枪决。但是在斗地主分浮财时,往往是少数勇敢分子争抢财物,真正的基本群众则观望不前。部队走后,分到东西的农民遭到打击报复,反而造成群众普遍的恐惧心理。受老解放区土改中“左”的影响,城镇工商业者被当成地富斗争,富裕中农和中农的利益也受到侵害。陈赓敏锐地察觉到“走马点火”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及时召开会议,讨论政策,统一思想,坚决停止“走马点火”,解散了上上下下的“点火队”。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部队开展新式整军运动时,新华社总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复报道华北土地改革的成果和经验,宣传“贫雇农的思想最革命”等口号,提出“贫雇路线”,主张“贫雇当家”,兵团的各级干部误认为这是中共中央的新精神,加之华东野战军搞得热火朝天,1948年1月,“贫雇当家”运动也在陈赓兵团各个旅、团中开展起来。由于陈赓出身地主,那些积极贯彻“贫雇路线”的领导干部背着陈赓开展运动。他们首先罢免非贫雇出身的干部,并组织“搜查队”,由出身贫雇的战士去搜所有非贫雇出身干部的“家当”,最后搜到陈赓的头上,陈赓大怒,这才知道他这个前委书记被架空了。陈赓认为“贫雇当家”运动必须立即刹车。尽管陈赓苦口婆心分析和批判“贫雇当家”是“左”的错误,只会造成部队的分裂和混乱,但固执己见的领导干部仍在顶牛。最后,陈赓不得不把情况紧急电告中共中央,请求给予指示。漫长的等待,令陈赓忧心忡忡。半个月后中共中央的回电终于来了,这份由毛泽东起草的回电严厉批评了“贫雇路线”、“贫雇当家”,指出“孤立地宣传所谓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是严重的原则性错误”,责成各地中共党委宣传部门写出检查报告。“贫雇当家”运动终于收场。1951年底,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全国铺开,但是不久这场企图遏制党内腐败的政治运动就走上严重扩大化的歧路。在毛泽东“限期作出‘打虎预算’”的指示下,每个单位都要完成上级规定的“打老虎”指标,群众运动的大轰大嗡和“逼供信”现象导致冤案迭出,“老虎”越打越多。正在朝鲜战场协助彭德怀指挥作战的陈赓从一份通报上获悉云南军区把后勤部长阎化祥打成“大老虎”,令他惊讶不已。据陈赓老部下、三兵团通讯处处长戴其萼对笔者的回忆,陈赓把他找到桧仓志愿军司令部的矿洞里问:“听说你那个通信处贪污了十好几个亿!”(旧币“亿”,相当于新币“万”)戴其萼说:“绝不可能!我们通信处数我胆儿大,可我连公家一双鞋也没多占,别人谁敢贪污十多亿?再说我们也没那么多钱。”陈赓又问:“现在有个通报,说咱们的后勤部长贪污了五汽车黄金,你认为是真的吗?”“我不相信。”戴其萼马上答道,“我们全兵团也没一汽车黄金!阎部长不是这种人。我估计这又是‘贫雇当家’那一伙整的……”陈赓说:“是啊,有些人就爱搞这一套。你对作计划、订指标打‘老虎’,有什么看法?”戴其萼说:“我不理解。危险,大家不怕;关键时刻冤枉人家,将来不好说话。”陈赓最后说:“是啊,这跟抓特务一样,有几个抓几个,怎么能订计划呢?”(全文7000字) ...[以上文字节选自炎黄春秋杂志 ]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