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张建:文革时期“甩手疗法”盛行 市民摇头晃脑双臂摇摆

发布时间:2013-06-09 20:00 作者:张建 浏览:75次

文章摘自:《今晚报》2013年01月09日,作者:张建,原标题:风靡一时的甩手疗法

好像刚刚步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街头巷尾、公园空地,随处都可以看见一群群市民整齐列队、挺胸直立、默默无语、双臂摇摆、超凡脱俗的盛况,这便是家喻户晓的“甩手疗法”。据说“甩手疗法”先从上海流行起来,然后大举传入北方,成为当时参与人数最多的群众自发性健身运动。

由于“甩手疗法”简便易行、不花费用,据说能治百病,所以很快在民众中普及,特别是民间流传着许多治愈疑难杂症的神奇功效,一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最大期待。在当年传抄的一本名为《甩手法实践》的小册子中有这样的描述:“甩手运动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健身运动。近来上海参加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不治之症都一甩而愈。甩手学会容易,效果快,所有慢性病大部分可以治愈。不论什么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关键在于斗争,一斗到底就能胜利。”还说“甩手原名‘达摩易筋经’,有十二卷,名气很响,很多书里提到它,但早已失传。现在发掘出来,是中医最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可惜暂时不易为很多人所理解。甩手的特点是‘上虚下实’。动作柔和,精神集中,两手摇动。这样可以改变体质差的上盛下虚的状态,使下部坚固,上身轻松,疾病自去”。

“甩手疗法”的要领是: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心无杂念,腿稍弯,肛上提,脚趾抓地,两脚距离等肩宽,双臂同向前后摇甩,向后用力,向前不用力,并由随力自行回摆。至于甩手的次数没有统一要求,视各人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每次至少甩二三百下,然后逐步加量,最理想是每次甩到一千至两千次,大约保持半个小时的样子,每日上午、下午、晚上共甩三次。有专业人士从中医理论分析认为,甩手可通气血,疏经络,刺激脑细胞,增加食欲,促进新陈代谢,补气益血,镇静安神,缓解痉挛的肌肉,改善体质,消除疾病。它对于关节炎、失眠、高血压、中风、半身不遂可能有一定的疗效,然而说“甩手疗法”能治愈癌症、肝硬化、哮喘、白内障等等,可以说是带有误导的。在小册子《甩手法实践》中列举了一连串的病例,这些所谓活生生的实例,一方面使大众盲目陷入迷信的怪圈,另一方面也注定了其自生自灭的下场。

“文革”时期,人们无法主宰自己的政治命运,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也全部被打乱,好坏难分,对错难辨,政治挂帅,路线为纲,整天笼罩在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中,一旦出现某种模糊政治属性的现象便迅速被认知,尤其人们在面对生老病死这些无法抗拒的恐惧时,自然渴求一种通俗的、通用的,带有某种传奇色彩的,且只有益而无害的方式,来缓解或驱除内心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成千上万的人非理性地、狂热地参与“甩手疗法”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看似与政治毫无关联的健身活动,很快被扣上“麻痹灵魂,转移视线,逃避运动”的帽子,不但癌症没治成,就连腰腿疼都不能再甩手了。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