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连国自称蒋介石第三子1951年被镇反后死在监狱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3年6月17日第16版,作者:佚名,原题:《与蒋介石有关的那些寻亲奇案》
蒋介石身上,有不少谜。比如,盛传蒋纬国非他亲生。而关于他的身世之谜,私生子之谜,也都各有传言。在这里,就有两个要找蒋介石认亲的人。
【郑发寻弟】
母子讨饭遇到蒋老板
郑发系河南省许昌县河街乡后郑庄人,生于1884年,排行老二。哥哥郑大发早年夭折;弟弟小名合成,又名三发子,比郑发小3岁。郑发父亲郑福安,母亲王采凤(与奉化蒋介石之母王采玉只一字之差)。据郑发本人和其女儿郑喜云所言:1891年许昌大旱,郑发一家决定外出逃荒要饭。王氏带着两个孩子去了开封,走后不久,郑福安在家中去世。
到开封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采凤成为从奉化到开封经营益泰盐行蒋老板家中的保姆。一年多后,蒋老板原配夫人去世,不久同王采凤成婚。由于郑发不如弟弟合成聪明机灵,在家中很受冷落,后来离开蒋府自己谋生。郑发在部队中从士兵逐步被提拔为连长,1921年部队被冯玉祥缩编,郑发解甲归田。其间在1904年,郑发曾去开封蒋府,可惜已是人去房空。从此,郑发再没能见过母亲和弟弟。
郑发回到许昌后,在家种田为生。1933年元宵节郑发带着儿子双喜来城里观灯,见到蒋介石的大照片,并认定他就是弟弟合成。
宋美龄也曾召见过郑发
1941年,郑发一路跋山涉水去了重庆,求见蒋介石。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亲自把郑发接到他家中,许以5000现大洋重金打发他回许昌。郑发则说自己来重庆并非为了钱财,只是为了手足相见。据后来郑庄人郑喜昌、刘丙焕及郑发子女称,宋美龄也曾召见过郑发。宋美龄、戴季陶都不能将郑发劝回,蒋介石便在郜子举等人的呈文上批了个“戴笠处理”。蒋介石既没有承认是真,也没有说是假。经过反复权衡之后,戴笠把郑发优待在了白公馆。1944年春节刚过,重庆方面以郑发名义写给家人一封信,请郑发家人来重庆“团聚”。郑发一家人在重庆不久,即被送往贵州息烽集中营。据当时曾被关押在息烽监狱的黄彤光著文称:“集中营对郑老头一家特别优待,在营内特新建房屋一栋,与大汉奸周佛海家属分住,自办伙食。”
抗战胜利后,郑发一家在戴季陶的劝说下“衣锦还乡”。后来,郑发又两次到南京找蒋介石认亲,蒋介石都只是派人见他一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普遍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郑发坚决不承认蒋介石是他亲兄弟,关押了3个月,就出狱了。“文革”爆发后,郑发忍痛焚烧了全部信函、证明等资料,给历史研究留下了遗憾。(摘编自《文史精华》)
【蒋连国寻父】
胡宗南要他保持沉默
1950年秋,重庆大学外文系二年级学生蒋连国特别引人注目。据说,蒋连国的母亲是个女招待,曾在胡宗南部队的招待所工作过。一次她被前来视察的蒋介石看中,受到几天宠幸,生下了这个儿子。也有人说,蒋连国之母并非女招待,而是容貌出众的交际花。蒋连国并不讳言自己的身世。据他自称,他没有见过蒋介石,他的母亲后来与别人正式结了婚,矢口否认自己和蒋介石有染,也否认生过孩子,使他无枝可依。
1949年秋,蒋介石飞抵陪都部署“重庆保卫战”。蒋连国准备找老头子讨回自己“三公子”的名分,胡宗南劝阻了他,给他提供了另一条选择:他可以享受资助留在重庆上大学,条件是继续保持沉默。蒋连国妥协了,成为重庆大学49级学生。
逃跑被抓,病死监狱
1951年,全国掀起了镇压反革命运动的高潮。蒋连国猜想自己已被盯上了,决心溜之大吉。他手中有胡宗南的一封亲笔信,这封信除足以证明他的身份之外,还明确要求阅信人无条件安排蒋连国的食宿和妥善护送他出境去缅甸;信中还写有特务交通站的地址。
蒋连国逃走后,重庆大学紧急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局发出通缉令,很快将他生擒活捉。镇反期间被捕的人最初都被关押在国民党留下的白公馆监狱,蒋连国也被送到那里,以反革命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据老看守说,这个人最终病死于重庆石板坡监狱。(摘编自《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