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农的悼词根据周恩来提议特别提到了什么?
核心提示:悼词除了高度评价李克农的功勋外,特别提到“他同为革命壮烈牺牲了的钱壮飞、胡底同志一起,为保卫党中央领导机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非同寻常的。它是党中央根据周恩来的提议写上的,是对过去牺牲的钱、胡二烈士补行的追悼,是人民对二烈士和李克农永远的纪念。
《辽沈晚报》2009年04月16日第10版版面图
本文摘自:《辽沈晚报》2009年04月16日第10版,作者:佚名,原题:从“龙潭三杰”到“红军三杰”
在中国共产党的情报与政治保卫史上,李克农、钱壮飞、胡底是三个充满传奇色彩而又功莫大焉的杰出人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们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深入龙潭虎穴,与强敌斗智斗勇,演出了党史上极为惊心动魄的一幕。来到中央苏区和红都瑞金后,他们又以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活跃于政治保卫战线……
1931年8月,再也难在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进行隐蔽斗争的李克农、钱壮飞、胡底三人,按照中共中央的安排,分别来到了中央苏区,并相聚于中央苏区瑞金。在这片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自由民主新天地里,他们的心情格外舒畅,都想为党再立新功。
为加强对苏区政治保卫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党把他们三人充实到国家政治保卫系统或情报部门担任要职。
李克农——1931年8月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江西省分局执行部部长,同年11月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1933年4月,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分局局长,同年秋任国家政治保卫局红军工作部部长。1934年10月随军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公安部副部长。
钱壮飞——1931年8月在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卫生所当医生,9月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军医处长,12月任中革军委政治保卫分局局长。1932年6月兼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分局局长。1933年4月,调任中革军委后方二局(情报局)局长,5月改任中革军委二局副局长,兼军委抚恤委员会总会委员。1934年10月随军长征。
胡底——1931年9月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俱乐部主任,同年冬调任国家政治保卫局预审科科长。1932年任国家政治保卫局侦察部部长。1934年4月兼任中革军委前方野战司令部特派员,同年10月随军长征。
三人中,钱壮飞起初做了几个月医务工作。那时因为他早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医科专门学校,有良好的医学功底和治病经验。当时苏区和红军中都严重缺医少药,便很自然地让他学以致用,发挥专长。1931年12月,周恩来从上海进入中央苏区后,才要他归队搞党的保卫工作。以后尽管钱壮飞专做保卫、情报工作,但他仍然利用空余时间热心为红军官兵诊病疗疾。长征途中,更因此成了军中名医傅连璋的编外助手。
李克农等三人进入中央苏区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苏区大规模的政权建设、武装建设和经济文化建设相继展开,党的高中级干部、包括原在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的领导干部陆续涌入瑞金。苏区在迅速扩大,因此苏区的政治保卫任务也就越来越繁重。当时,国家政治保卫局系统刚刚组建,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已有的干部也普遍存在理论、文化、业务水平不高和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李克农、钱壮飞、胡底便成了培养苏区各级保卫干部的优秀教师。
钱壮飞调到军委二局后,负责破译敌人无线电密码,从中搜集敌人的军事政治情报。他曾一连破译敌人100个密码,并为之取名“百美图”。为此,军委开了庆祝会,周恩来副主席亲临庆贺。红军有屡建奇功的电波侦察,钱壮飞开启之功不可没。
李克农除了和钱壮飞、胡底一样给保卫干部、战士传授各种知识和技能外,还担负了协助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制订各项保卫工作法规制度的重任。为此他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在昏暗的油灯或烛光下伏案起草各种文件,以至于两眼视力受到严重损害。九年后,在陕北访问过他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其《西行漫记》中写道:李克农“一只眼睛完全失明了,另一只视力微弱。这是因为他在江西每天晚上在烛光下工作到清晨三四点钟所致。”
由于李克农他们三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多才多艺,精明干练,眼界宽阔,彼此配合默契,对党忠心耿耿,对同志诚恳热情,因而他们在中央苏区,尤其在中央红军中的声望日隆,“红军三杰”的美称也就不胫而走。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作怪而败局日显。1934年10月10日,党、政、军、群中央机关不得不和中央红军一起离别瑞金,踏上漫漫长征路。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均随军长征,并且继续从事情报和政治保卫工作。红军在长征途中能够避免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和重要会议有可靠的安全保障,很大程度上就得力于他们的情报和保卫工作。
1935年遵义会议后钱壮飞调任总政治部副秘书长,同年3月在贵州乌江渡口一带牺牲,年仅40岁。对于这位谍海奇侠牺牲的地点和原因,多少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大体上有两种说法:一是空袭遇难,二是行军掉队遭反动民团杀害。
2002年经贵州省党史部门最终认定,钱壮飞的牺牲地为金沙县后山乡岩口村,但是对此至今仍有不少人持不同看法。钱壮飞牺牲在金沙、息烽一带的乌江渡口,看来已无疑议,但其死因真相究竟如何,目前尚无定论,只有留待后人去辨析考证了。
1935年9月,胡底因反对张国焘公开分裂党和红军而被秘密杀害,年仅30岁。只有李克农幸运走到了陕北、走到了北京,继续为党和国家的安全建功立业。
1945年,中共七大追认钱壮飞、胡底为革命烈士,把两人的名字载入大会印制的《革命烈士名人录》里。
1962年2月9日李克农在北京病逝,13日首都各界数千人为他举行公祭。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致悼词。悼词除了高度评价李克农的功勋外,特别提到“他同为革命壮烈牺牲了的钱壮飞、胡底同志一起,为保卫党中央领导机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非同寻常的。它是党中央根据周恩来的提议写上的,是对过去牺牲的钱、胡二烈士补行的追悼,是人民对二烈士和李克农永远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