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戚本禹:极具讽刺意义的文革悲剧人物

发布时间:2015-08-27 20:40 作者:章继光 浏览:167次

  戚本禹的《回忆江青同志》在共识网刊出有一段时间了。作为文革的经历者不说上几句,总觉骨鲠在喉。

戚本禹是文化革命初期的风云人物,记得当年他和王力、关锋先后揪出之后,大学校园和马路上到处都张贴着“打倒(揪出)小爬虫王、关、戚”一类的大幅标语,“小爬虫”是江青在一次讲话中提到的 ,大概在“旗手”的眼中,刘、邓、陶、朱德、贺龙、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是大人物;才红了一两年,资历又较浅的他们自然是属于“小爬虫”一类了。

吴法宪对王、关、戚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较多,并亲自参加了戚本禹案的处理,他的回忆录有一节《逮捕王、关、戚》(下册692——697页)是专讲他们三人的问题。

书中指出,1967年武汉“七.二0事件”后,在中央的一次碰头会上,他第一次听到江青提到三人的问题,江青说:“王力、关锋、戚本禹三个人表现不好,有野心,他们想搞掉三个常委(按:包括周恩来),问题很大,错误严重。”笔者以为,江青当时既然作出这样的表态,王、关、戚三人的倒台就是必然的了。

吴法宪谈到,他们三人的倒台与提出“揪军内一小撮”和姚登山在外交部夺权等问题有关。作为最高统帅的毛泽东狠批了“揪军内一小撮”的口号,雷霆震怒地表示“还我长城!”对王力支持外交部夺权的讲话,他批示为“大毒草”。王、关、戚三人在观点、立场上一向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这样,三人出局的命运基本确定了。

8月29日(笔者按:此日期和后一日期均参酌《王力反思录》)午夜,毛泽东在中南海住处召集周恩来、陈伯达、江青、谢富治、杨成武、吴法宪、汪东兴开会,作出指示:王、关、戚三人不能继留在中央文革,必须拿掉。但戚较年轻,争取转过来。

8月30日上午,周恩来在钓鱼台16号楼主持召开中央文革碰头会,由他宣布对王力、关锋隔离反省,随后拘捕。几个月后,由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宣布对戚本禹实施抓捕。令人可笑的是,戚此时居然还对江青存有幻想,被押上汽车时对姚文元说:“请代我向江青同志问好!”

吴法宪说,他哪里知道,正是江青力主把他抓起来的。由于有毛泽东区别对待的指示,“把江青当成自己母亲一样看待的” 戚本禹有点忘乎所以,居然送了一套《红楼梦》给李纳,以至江青怀疑戚对李纳有非份之想,于是向毛泽东反映,把他拿掉。吴法宪的这种说法类似八卦,但可以肯定的是,毛泽东的区别对待只是一种策略,凡是他看准了的靶子,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将戚暂时放下,只是他的缓兵之计。江青正是摸透了这一点,才与戚及时切割,将他抛出,以免火烧到自己及同伙身上,因为“揪军内一小撮”的口号她和张春桥、姚文元都是叫得很响的。

戚被抓之后,江青与心念旧恩的戚本禹截然不同,她对这位有“护旗”之功的枪手采取了落井下石的手段,竟然派人将他的妻子也随后抓起来。当时他们的两个孩子还很小,没有上学。孩子没人管怎么办?江青和总参的负责人及吴法宪三人一起商量。江青的意思是放到空军管辖的一个机场,找个人管起来。吴提出通县机场,未获同意。他又提出涿县和上海,江青都说不行,一定要放远一点。最后,吴提出青海的格尔木机场,江青这才同意了。就在当夜,汪东兴派人将两个孩子送到西郊机场,然后由吴安排飞机送到西部荒凉的格尔木去了。戚的两个孩子在青海格尔木的凄凉日子后来不得而知。

从戚本禹的人生结局和他一家的遭遇来看,江青对他的切割和抛弃是十分果断,也是十分无情的。不知了解这一真相的戚本禹今天对此有何感想?

十年文革是一幕不堪回首的历史悲剧和民族悲剧。

文革的巨大洪流不仅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而且使千千万万不同阶层的家庭和人们蒙受了各种不幸!这其中也包括戚本禹和他的家庭。曾经不幸裹挟于这一洪流的人们,数十年之后,回望那段硝烟弥漫、惊涛震天的岁月,仍然心有余悸,或悔恨终生。

今天,一度作为文革红人的戚本禹居然以“左”的姿态与对文革充满向往、怀旧的情怀,款款道来,写出《回忆江青》这样的文章,文中不仅避开江青的罪责,甚至避开江青加给自己及家庭的不幸,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其人令人匪夷所思的感戴之情。更为奇怪的是,文章的标题对江青居然以“同志”称之,这不是释罪之身的戚本禹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摆出一副要为江青平反的架势吗?如此等等,只能表明戚本禹是一个坚持极“左”立场、极具讽刺意味的文革悲剧人物。如果当年有人响应巴金先生倡导筹建文革博物馆的呼吁,倘或该馆建成,戚本禹作为文革派的活标本,完全可以进入馆内现身说法,与文革当年那些触目惊心的图片、史料一道,作为人们重温文革史的极好教材,让没有经历过文革的年轻人意识到文革灾难的严重,意识到文革思想对人毒害是何等的深重、酷烈。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