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祥京:遵义会议旧址与抗战将领柏辉章
龙应台诗曰:“如果,有人说,他们是战争的“失败者”,那么,所以被时代践踏、侮辱、伤害的人都是。 正是他们,以“失败”教导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价值。 请凝视我的眼睛,诚实地告诉我:战争,有“胜利者”者吗? 我,以身为“失败者”的下一代为荣。”
柏辉章(1901—1952)号建儒,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贵州遵义人。抗战期间历任任第102师师长、第4军副军长兼102师师长、衡耒警备司令、赣南师管区司令,第88军副军长等职。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出生入死,保家卫国,彪秉史册的一代名将,抗战功臣,不想1952年于镇反中被处决。
说起柏辉章现在知晓的人并不多,但说起遵义会议旧址,却天下无人不知,这既归功于“红色旅游”的市场经济开发又含有“正能量”的教化。
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这栋小楼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此地从此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扭转了红军的命运。这地方就是原国民革命军第102师师长柏辉章的私宅。私宅位于遵义城琵琶桥(后改名子尹路、又改称红旗路)东侧87号。
这栋私宅小楼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国家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曾经也像故宫一样,溥仪进出也要排队购取门票,柏家后人进柏家,也是同理。
柏辉章,贵州讲武学校第二期毕业。早年在黔军任职,跟随周西成累升至旅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5军6团团长兼贵州西路清乡司令,1929年任贵州省务川县县长,1932年任第25军2师师长。时王家烈主政贵州,为使军队国家化,柏辉章毅然和何知重103师一起“逼宫”,使王家烈主动让权,结束了贵州的地方割据,为国民政府建立抗战大后方作出了不可多得的贡献。1935年5月在贵州威宁接受中央政府改编为第102师,柏辉章被国民政府委任为第102师少将师长。
今年4月中旬,柏辉章将军的孙女柏梅女士邀请我参加了一次为抗战前辈的春祭活动,同行有20余人,来至9个省市,绝大多数是抗战将领的后人。我们一行人踏上为血洒疆场阵亡将士祭扫的万家岭之路。
江西德安万家岭,是当年中国军队痛击日军的主战场。1938年10月,中国军队在抗日名将薛岳指挥下,巧设“口袋阵”,在万家岭歼灭侵华日军106师团1万余人,史称“万家岭大捷”即万家岭战役。如今,当地还流传着“山不在高,歼敌则名”的佳话。
柏辉章任102师师长,该师亦是万家岭战役的主力军之一。全体将士浴血杀敌,悲壮悲惨,世人难忘。
“万家岭是武汉会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抗战中著名的一部围歼战,战役从1938年9月25日开始进入万家岭地区,到10月17日结束,历时22天,歼敌1万7千余人……10月1日上午,日军大部队又向万家岭进犯,炮轰更加猛烈,硝烟弹雨与浓烟笼罩整个阵地。这群来自贵州的血性男儿,硬是凭着寸土不让、视死如归的勇气,坚守阵地,扎紧袋口。迫使日军钻进万家岭战场既设的阵地中,为后续部队围歼敌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抗战将士后代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向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的抗日先烈敬献鲜花,燃香点烛,洒酒,深深地向英雄们鞠躬祭拜。
我们一行相继走进江西德安抗战遗址、万家岭纪念园,看到无数抗日英烈用生命筑起的纪念碑。
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柏辉章就率部出黔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8月下旬,102师奉命开赴江阴布防,直属张发奎第8集团军。10月初改驻虹桥、七宝镇作为预备队机动待命。10月下旬调归胡宗南第17军团序列。此时17军团下辖之第1、第8两军在蕴藻浜与日军激战数日,伤亡惨重,光团长就阵亡两人。102师的增援对17军团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军团长胡宗南遂命令该师所属之607、612两团分别调归第1、第8军 ,并要这两个团强渡苏州河,防守北岸最前沿阵地。
102师部与609团部署于军团部附近作为预备队。对于这一命令,使本已势单力薄的黔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官兵普遍认为102师被分割瓦解了。但师长柏辉章显出了不可多得的大局观,并且命令外调的两个团要“服从上级指挥,如有动摇军心者军法从事”。他认为要维持102师的完整性只能以实际战绩来说话,这在当时各路军阀以军队作本钱,还真不可同日而语。
当柏辉章知道了外调的两个团已“稳定”的汇报后,便命令参谋长杜肇华兼任步兵指挥官率领外调的两个团入夜后强渡苏州河(此时苏州河北岸已有部分地区为日军占领),归属第1、第8军序列参战。第607团强渡苏州河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双方发生激战,最终以阵亡排长两人、士兵数十的代价换取击沉敌艇两艘的战绩。这是淞沪战场中陆军与日海军战斗较为激烈的一次。而612团渡河时较为顺利。当两团强渡苏州河后留归师部的609团遭到日军右翼侧击。柏辉章立即命令补充团迂回插入敌后,施展包围战术,与日军展开肉搏,终于击退日军,同时也解除了17军团的侧翼威胁。首战功成令胡宗南大感意外,他没想到102师能用所剩的两个团顶住日军的侧袭,于是将该师外调的两个团归还建制,并称赞102师“奋勇克敌,显树战功”。同时决定把102师正式调属第8军序列继续作战。
由于日军利用海空优势,且以坦克、炮兵支援步兵攻击,致使我军在白天根本无法作有效防御。于是102师采取白天避战,入夜夺取阵地的方针,与敌周旋。102师用这个战术在近一月的拉锯战中始终固守原线,使日军未能前进一步。
1937年11月上旬,日军以三个师团在金山卫登陆,向南京方向疾进,企图从侧面截断淞沪战场国军后路。第3战区洞悉日军企图后即下达总撤退令,命令所属各部沿京沪国道向西转移至句容阻击日军,保卫南京。第102师于11月12日开始后撤,抵达无锡后奉命就地布防掩护主力部队后撤。在与追击日军激战一昼夜后又撤至浦口,此时该师只剩官兵约3000人。
1938年1月,102师并入第8军的序列,该师除了变换德国和比利时装备外,还增设了战车防御炮连和迫击炮连、辎重营各一个,扩编原工兵连为工兵营;同时又得到一个贵州籍补充团编入,使得重新整补后的102师装备比成立之初有过之而无不及,兵员恢复至7000余人。按当时全国各师的装备水平来说,102师已经类似于蒋介石的中央军。
1938年5月中旬,台儿庄会战接近尾声,豫东战场吃紧,102师奉命开赴徐州参战。行至夏邑时与日军遭遇,师长柏辉章仰仗全新装备和士气旺盛的有利条件,立即命令部队向日军主动出击。其中304团在韩道口辅以战防炮,击毁日军坦克五辆,缴获装甲汽车十二辆,生俘驾驶兵二人。
第102师的原定任务是增援徐州友军防御,但此时徐州已被放弃,乃获令就地布防,阻击日军西进开封,掩护徐州友军撤退。第102师得令后即以304团守苇楼、305团(欠一营)守韩道口、306团守李庄、补充团驻砀山作为预备队、师部及师直部队、305团一个营驻砀山县城。
第102师砀山守军,遭日军第14、16师团分割包围,师部与所属各团失去联系,第102师官兵只能各自为战。其中第304团团长陈蕴瑜阵亡,营连级干部死伤过半,305团与补充团分别在韩道口和砀山以西地区被敌包围,两团几次奋战突击,都遭失败,只得各自固守待援。而师部被包围于县城后连日遭受日军炮击,幸得305团的一个营与师直部队据守环城土坎坚守,使日军未能突入城内。仗打到这份上,师长柏辉章一日数电第8军军部呈报战况,军长黄杰却在当晚(23日)发来封“砀山不必守,砀山不可失”的模棱两可的电报,让柏辉章无所适从。撤,电文没明说,将来要是追究责任;守,这点残兵再守下去,也是徒增损失。柏辉章就把副师长以及参谋两人召集商讨,最后认为砀山已被包围,即使硬守也是个全军覆没,而掩护徐州友军撤退的任务也已完成。最后审时度势不如冒军法从事的风险,以期保留一点第102师的种子。
于是决定于次日26日凌晨三时开始突围5月22日拂晓,突围时部队沿途带上负伤官兵搜索前进,途中副官主任曹冠英负伤、营长曹文杰阵亡,师长柏辉章之胞弟柏宪章也因运送弹药赴前线时阵亡。当102师残部撤至一村庄后,才得到军部撤出战场的命令和嘉奖的命令。后304团团长陈蕴瑜被追赠少将、师部兵站站长柏宪章追赠上校、305团营长曹文杰追赠中校。[page]
陈团长阵亡后蒋介石送挽词“忠烈可风”、挽联“裹革痛无尸,一夕苇楼埋碧血;报功原有典,千秋青史表丹心”。
李宗仁题词“不以履险而却,不以临危而避,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壮烈牺牲,足以泣鬼神动天地”。
冯玉祥题词“成功成仁”。何应钦题词“毅魄英姿”。部队撤下战场后沿途收容,只得残兵二千余,被服装备一概损失。
1938年9月2日102师奉调南浔线之德安附近布防,由于该师驻地接近第4军(军部驻德安),乃将该师列入第4军序列。
进犯南浔线的日军为101、106两师团,目的是进击南昌。
第4军原本以102师协同90师由大岭头北进迎击日军,而柏辉章力排“从左翼迂回攻敌”之众议,将进攻重点指向乌石门附近,配合友军夹击来犯日军。战斗打响后,102师展开304、305团向日军强袭,伤亡颇重。柏辉章急以306团增援,并亲临前线督战,挽回颓势。此时军长欧震拟改变攻击重点,但柏辉章仍坚持己见,并派遣102师精锐,柏辉章亲自指挥,绕行至日军赖以为犄角的乌石门左侧高地,并于次日拂晓占领高地,指挥全师猛攻成功。日军乃退守万家岭、孤山一带顽抗。
10月6日友军18军、74军最先开始夹攻盘踞万家岭之敌,而102师在攻占狮子岩、扁担山、大金山后也参与到围攻万家岭日军残部的战斗中。同时日军也不断空降增援,并以飞机空投补给被围部队。
万家岭阵地上经四昼夜激战,终于在10月10日被攻克,歼敌四个联队。是役就是当时全国报纸广为报道的“万家岭大捷”。
1939年9月14日日军以三个师团、一个骑兵大队、附以坦克、大炮、飞机,共十万余人进犯长沙。第一次长沙会战开始。
当102师于9月中旬奉调参战至湘潭布防后日军已开始撤退。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决定将102师再次调属第4军,作为前敌追击部队追击败退日军。102师以305团为左翼、306团附工兵营为右翼开始追击。败退日军则仓促应战,被击毙者甚多。10月6日,两路追击部队追至新墙河南岸后获令就地驻防,此时102师师长柏辉章被升为第4军副军长兼原师长职。
第一次长沙会战胜利结束。位于新墙河对岸的是日军第6师团,该师团常派遣小分队偷袭102师驻地,但皆被击退。此后102师巩固新墙河长达两年之久,战绩显著。在南岳军事会议上,该师受到了蒋介石和薛岳的表彰。
1941年4月,日军集中四个师团又两个独立旅团约十二万的兵力第二次进攻长沙。而102师驻守之新墙河阵地为首战要冲。日军先集中炮火对防御新墙河的102师猛烈轰击,并在飞机的掩护下,抢修新墙河上的军桥,使用坦克掩护步兵强渡新墙河,建立桥头堡。第102师组织部队连续打退日军数次强渡,并集中该师所有迫击炮封锁河桥通道,使日军攻势稍减。前线三个团在日军连日进攻下奋战抵抗,师长柏辉章则日夜坐守电话机旁,严令各团不得后退一步。306团在遭受日军骑兵穿插袭击后,伤亡颇重,团长陈希周数次以电话向师长柏辉章告急,皆被柏辉章以“采取近战肉搏,你如后退,就提头来见”顶回。
随着战况加剧,师部开始前移严令各团抵抗,而各团兵力所剩无几,第305团2营更是全营殉国。作为预备队的补充团也因逐次增补前线的三个团而损失殆尽。此时柏辉章改以各团所剩兵力各成据点互相支援的方针,以机动防御方式,采取灵活行动,阻击日军,坚守原来的战线。后终因侧翼友军59师的溃退,战线被日军突破。此次102师遭受日军第40师团天谷直次郎所部主力强袭,经过二十一个昼夜的浴血奋战,最后各营、连所余士兵都形成大小不同的独立据点,坚持战斗直至全部殉国。但是102师的这些牺牲为而后反击日军、保卫长沙,打下了胜利的基础。
柏辉章102师自从参加抗战以来,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先是胡宗南、黄杰,后又不幸被薛岳“看中”也算不负平生。
抗战胜利后,柏辉章被授予国防部中将部员。
1949年11月任黔北绥靖区副司令,1950年1月在第2绥靖区率部起义。为利用其在旧军队的关系,中共建政初期柏辉章被作为统战对象,调入遵义地区剿匪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但令人感到吊诡的是:到了1952年,已归新政的柏辉章却因莫须有的罪名,于1952年9月14日,镇反中被处决。
身经百战死里逃生,荒唐年代却在劫难逃。
盖棺论定很荒谬。
苍天有眼,重祭先烈。
历史早到了要反思的时侯,如果当年舍生妄死,浴血卫国的功臣,没有得到善终,而又得不到承认的话?那么,国家有难,谁再上前!
千秋万祀,血食天下,永祭无替。
中国抗战,苦撑十四年,终于赢得金瓯完全,跻身四强,始造联合国之光前裕后不朽史绩。不意冷战烟云笼罩世界东方西方,内战烽火燃烧中国北方南方,中国复天翻地覆,乾倾坤斜。中华卫国英烈竟碧血冷凝,白骨销殒,其墓碑棺廓竟掺遭隳坏毁弃,其妻子儿孙竟备受迫害凌辱。
冤魂忠魂,为国为民;寒风萧瑟,大树飘零。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中华现代巨劫奇变,歇绝荒唐,莫此为甚!
大节不随九洲沦,丹青总赋万家岭。
柏辉章将军,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