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姜克实:平型关大捷日军死伤数考证(二)

发布时间:2016-06-20 21:38 作者:姜克实 浏览:226次
 姜克实 (进入专栏)  

 

 (附录:平型关大捷日方死伤者全部名单)

 

 一、桥本中佐和佐野宪兵曹长

 

平型关大捷的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的第二战场在小寨村西约一公里处,伏击的是步兵第二十一联队的一个小型混合行李队。从灵丘方向的东河南镇(小寨村东约8公里)出发赴平型关口,运载前线部队所需要的弹药,粮秣和冬装等物资。队员约70余名, 三九式辎重马车42辆,輓馬和驮马共70匹。加上担任护卫的高桥义夫小队(第三大队第十二中队所属)[1]◆,和在战场巧遇的桥本顺正中佐一行7人等,部队全体共约百人。此部队由于作战力薄弱,几乎被全歼。死亡者绝大多数是牵辎重马车的兵特务兵(非战斗员),具体数字,按侥幸逃生的大贺春一证言为约70名[2]◆。

 

除了几个生存者的口碑证据,有没有更具体的资料佐证?2014年,笔者在《第21联队战斗详报》9月17日至9月30日的损失统计表中,发现了一个非战斗员死亡67名的数据,虽然史料没有对数字的说明,但推测是行李队中辎重兵特务兵的死亡统计[3]◆。根据一,是死亡者多负伤者少,属歼灭战形式(负伤记录为16名),根据二,是平时罕见的非战斗员大量死亡的记录。此推测,最近又被笔者发现的死亡者记录资料所证实。新资料是各地方报刊登载的,来自“原队发表”的战死者实名报导。关于此种资料的特征和信凭度,前论中已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复赘言。

 

有关八路军的小寨村伏击战,最初见报的是9月27日,第六兵站自动车本部长新庄淳中佐的死亡报导。两天后9月29日,小寨村西战场死亡的桥本顺正中佐也见各报。内容如下:

 

 “步兵中佐桥本顺正于25日在山西省灵邱县小寨村附近战斗中名誉战死。同中佐为京都府出身、陆士第27期,步兵科毕业的秀才。陆大毕业,前途有望。曾任支那驻屯军参谋,其死亡实令人惋惜”(『朝日』370929,東夕1)。

 

同为中佐,佐桥本顺正的陆士学年虽然比新庄淳低两级,但因为毕业于陆军大学校,又是师团的作战参谋,所以比新庄更前途有望。若不死亡,1945年前会晋升为陆军中将。属于特别重要人物。为此,10月3日,朝日新闻再次登出其事迹报导。

 

【大营镇同盟电】《血染的报告书、奋战牺牲的桥本中佐》

 

 “前25日于山西省灵丘〇〇部队出发的桥本顺正中佐,之后被告知在前线阵亡。二日后传来详报,得知其牺牲壮烈无比,令万人落泪。中佐的遗书和血染的临终报告,此刻被转送到〇〇部队。桥本中佐之死,不亚于军神橘中佐[4]◆,十分悲壮。 中佐于25日午前5时,接受重要连络任务,偕同佐野宪兵曹长和四名士兵出发奔赴前线。于午前10时前后在灵邱县西方20公里处小寨村与关沟村间沟壑底部道路遭敌火力袭击。此时巧遇高桥部队行军到达同处,中佐立即指挥其部队作战,数次反击企图突破敌重围。敌凭借30米宽的沟顶有利地形、不断增加兵力,其数量达五,六百余。战斗中我方士兵接连倒毙,寡兵十数名虽万分勇敢,努力奋战,终不能以寡胜众,中佐身负重伤。在写下最後报告后,决死挺身冲入敌阵,壮烈牺牲。中佐家住广岛市九轩町13番地,前线部队刚接到成子夫人电报,告知29日男婴诞生。见此电更令人泪湿襟袖”(『朝日』371003东朝11)。

对桥本中佐的死亡,第五师团参谋长樱田武大佐也曾有过详细报告(机密文件),做成时间,也是在此报导前后。其中并没有提到什么 “最终报告书”的存在。众所周知,小寨村西的伏击是一次歼灭战,桥本携带的所有重要文件,地图等来不及销毁均被八路军缴获,估计连军装皮靴都八路扒走,当然不会有什么所谓“血染的报告”。军内报告属于军事机密,遗族也见不到,所以和佐野曹长的“剖腹说”一样,不会是事实。此处可以确认的只是桥本的死亡。还应注目的一点重要情报是和樱田武报告,大贺春一证言一样,记录中出现的作战部队,仅为高桥步兵小队的“寡兵十数名”。从复数的证言,记录资料中都可证明,70余名辎重兵特务兵,由于没有经

 

验和像样的武器装备,除自卫行为外并没有参加桥本中佐组织的战斗[5]◆。

之后,其他部分报刊也前后刊登了同行者佐野龟一宪兵曹长(山梨县西八代郡)的消息。笔者寻到的是《合同新闻》报导,题目为《壮烈,敌前剖腹》。从此报道中可确认佐野一行中还有一名姓水谷的一等兵。任务是护卫桥本中佐和重要文件安全,及与前方作战的高桥小队长取得联系。桥本死后,残留生存者仅剩十几名的绝境下,负重伤的佐野曹长被称“为保持日本武士气节,持军刀剖腹自尽”(『合同新聞』371006)。此报也只是一个宣传。真的死因,可见之后被公开的佐野龟一的死亡报告书。其中所记载死因(军医鉴定)为后头部弹片挫伤。据称(并不可信)桥本参谋在作战不利感到危机后,将重要文件委托给佐野曹长,命令其掩护文件突围,佐野是带领几名士兵向北方突围时被击毙的。临终时的描写为:

 

 “佐野曹长身受数弹仍临危不惧,力战中腰部又蒙受迫击炮弹片挫伤,出血甚多一时昏倒。被身边士兵唤醒后仍持手枪欲战,不知早已弹尽。无奈拔出军刀欲冲入敌阵时不料敌手榴弹飞来在头顶爆炸,后头部受致命伤光荣战死” [6]◆。

 

其中的黑体字数语应是军医验尸的结果报告,描写即以此为根据做成。临终前的行为的其它部分,为了安慰死者家属,可以事后人为美化。此战斗日军几乎被全歼,之后回收的只是残缺不全的尸体,不可能有人知道死者作战时的行为。

 

 二、行李队的死亡人数

不久,行李队的作战指挥者之一,步兵小队长高桥义夫少尉(兵库县)的死讯也在10月5日《十三将校戦死》的消息中登出(『朝日』371005东夕1)。10月7日,岛根县地方《松阳新报》,也对高桥的生平进行了介绍。高桥的出身地为兵库县武库郡本庄村,本籍在岛根县簸川郡布智村。战斗后,死亡的重要人物(将校)提前报导,或进行特别报导,是此时报导的一个特征。

 

10天后的10月17日,各种报刊,在《粟饭原部队战死者》的题下,公开了行李队9月25日的死亡,失踪者名单,和部分个人的事迹介绍。粟饭原部队是步兵第二十一联队的代称,连队长粟饭原秀大佐。在平型关作战中联队被分成两个部分。第三大队(平岩釚彦少佐)配属于三浦敏事旅团长(第21旅团)指挥的平行关口作战部队(称三浦部队),也是在平型关口正面战场(三角山)与国军部队作战中死伤最惨重的部队。第一,第二大队和联队本部,从浑源县出发,沿内长城线南下企图与三浦部队合击大营镇。9月25日当时,粟饭原部队主力在枪风岭一带小道沟村附近(平型关北约30公里山路)与国军部队苦战。9月28日午后才赶到平型关战场救援。由于作战配属不同,第21联队的战斗详报中,并没有记录平岩第三大队的战斗和损失情况。

一方面,在国内的死亡通知却不区分作战中的配属,都以《粟饭原部队战死者》名称统一发表。所以,从名单上判断死亡者的所属,战斗地点并不容易。但也不是没有线索,若有死亡日期和兵种情报,都可以作为参考根据。另外死亡速报(第一报)几乎都是以战斗为单位进行统计,初报容易掌握到某日,某具体战斗的损伤情况。也有难点,因为初报经常有遗漏,或汉字表记错误(消息以电信为源)。所以必须注意是否之后有追加,订正报导。

 

可是八路军小寨村伏击的行李队死亡者,却一目了然。一是9月25日的死亡日期表示,这是平型关大捷的发生日。二是死亡者军衔判断,可见绝大多数为“特务兵”(辎重兵特务兵二等兵),无疑是小寨村伏击战死亡的行李队。初次公布了56名(『松陽新報』371017)[7]◆。10月20日《山阴新闻》中又有了14名的新的追加。追加部分,并不像初报,没有标明死亡日期,是哪次战斗的遗漏并不清楚。将其作为9月25日小寨村西伏击战死亡追加者的根据,是其中大多数的九名是特务兵。之外一名叫矢野惣助(那賀郡岡見村)的一等兵,根据当时第三大队本部军曹斋藤忠夫的笔记,也可以确认在9月25日死亡,是高桥义夫小队第四分队所属。即是参加护卫战的步兵之一[8]◆。

若加上此补充数字,伏击战中日军死亡总人数可达70名。

 

从前的研究中,笔者使用的是前述第二十一联队战斗详报中出现的“非战斗员”死亡记录67名[9]◆。可见和这回的实名报导结果(70名)非常接近。多几名,是因为后续报导的14名中,像矢野惣助一样掺杂着数名步兵。若是步兵,即使死亡也不会出现在战斗详报的“非战斗员”记录栏中。所以,死亡在小寨村伏击现场的行李队员为67名的战斗详报记录,是一个准确的数字。经过对死亡报导的考证,战斗详报的数字,不仅落实到了实姓实名,出身地。更有不少附带照片,家庭情况的详细报导。尽管多数是地位微贱的特务兵。

 


 

 三、考证“15名辎重兵”说

 

通过以上研究,辎重行李队成员,桥本一行的死亡人数,几乎都可以落实到具体数字,人名,出身地。剩下的难题,是对进行援护作战的高桥小队的人数,实名的确定。以战斗集团为单位的初报,不会把同日行李队的死伤和步兵高桥小队的死伤混同。

 

国内的部分研究,论述中,称除高桥小队,行李队之外还有“15名辎重兵”存在。依据是《滨田联队史》的以下记载:

 

 “9月25日,辎重车輌约70辆满载著粟饭原部队的大行李与山口、中岛両大队的大行李、小行李加上部队将校行李,兵士的冬装、食粮、弾薬等从灵丘出发,由辎重兵15名,特务兵70名编成…,护卫由神代中队的高桥小队与病后归队的士兵四、五名担当”[10]◆。

 

到底“辎重兵15名”之说何时产生? 指的又是哪一部队?若追查其源,我们可以在1969年出版的《广岛师团史》中,第一次发现同样记载。即行李队“全体构成为辎重兵15名,特务兵70名及护卫的一步兵小队(十二中队所属),和伤愈归队的士兵5名共110余名”[11]◆。

 

《广岛师团史》称此说来自于辎重队生存者证言,即当时的辎重兵辅助兵大贺春一。     可见从1969年以后,在当时的幸存者大贺春一的证言下,产生了“15名辎重兵”的说法。问题在大贺春一并不是在此处第一次证言。此前至少留下过两个记录,一个还是事件后当时为樱田武报告提供的证言,记忆清晰,但哪一个也没提到过 “15名辎重兵”。

*侥幸生存者之一1962年证言时照


大贺春一在之前1962年的文章中,提到 “约50头马满载着师团的口粮向太原行军”。死亡者是“战友约百人”,也提到了“走在后尾部的高桥护卫小队”,却没有提到“15名辎重兵”[12]◆。比起此类年年内容在变化的回顾谈,有价值的应是1937年当时的记录文献,比如《樱田武报告》。情报提供人,应也是大贺春一等侥幸生存者。其称:

 

 “(从小寨村)前进约千米,于午前11时遭到来自两侧高地的敌弹射击。在观察敌情之际,歩兵第21联队的大行李队在同联队第十二中队一小队(小队长高桥少尉)掩护下也来到此地。参谋立即指挥高桥小队对敌反击” [13]◆

 

当时做成的佐野曹长的死亡报告也同样,提到的只是“三浦部队的大行李,和约一小队的掩护部队”[14]◆,并没有提到15名辎重兵。

 

为何之后的记录中产生出“15名辎重兵”之说?笔者认为有两个可能,一是“辎重兵15名”是高桥步兵小队15名的误记。二是大贺春一的补充解释被联队史编辑者误用。

 

在此首先以了解一下辎重兵的构成和军阶。普通的辎重兵属于兵科的一种,可以升级,若是陆军士官学校辎重兵科毕业,还可成为辎重兵将校,像新庄中佐一样。辎重兵和其它兵科同样,从二等兵开始。半年后晋升至一等兵,之后根据表现逐级升为上等兵,伍长,军曹,最高能混到曹长(下士官)。而特务兵虽然是辎重兵,却只有二等兵,不打仗,也永远不能升级[15]◆。全称“辎重兵特务兵二等兵”,简称“特务兵”。实际就是军内苦力。为何大贺春一提起“15名辎重兵”?也许是想澄清对行李队构成的误解。仅特务兵本身,并构不成行李队。其中有一部分为担任各班长,队长的骨干,军衔为辎重兵一等兵,上等兵,或伍长,军曹等。1969年大贺春一可能在补充解释中强调了这一部分人的存在。即 “ 70名的行李队中有15名为辎重兵,55名为特务兵”。可不知何时何处,被误解为行李队之外的15名辎重兵。行李队外有辎重兵,本身就是一个外行说法,可是没有订正反而被记录在《广岛师团史》(1969),和《滨田联队史》(1972)中。聯隊史类书籍不是研究著作,并不严谨,叙述面存在很多矛盾,错误。对此笔者已有过解说,在此处不再重复。

 

若对照战斗详报的非战斗员死亡统计(67名)和报刊报导的死亡者名单(68名)也可看到,此行李队构成为约70名的记录不会有误。也就是说不会还有15名辎重兵存在。

 

在此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滨田联队史》中记载的70辆车,实际是70匹马的误记,马车数为42辆。70匹非战斗马的死亡和42辆辎重车的损失,也可在战斗详报的损失记录中得到确认[16]◆。

 

总之,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有可能一定要寻找第一手史料,绝不要捧着“联队史”类书籍为据,为宝。

 

 四、高桥小队与第十二中队

 

也许还有人会问高桥小队为何只有15名兵员。从编制上看,甲联队的一中队应有战斗员192名,而一小队也应该有近50名[17]◆。

 

这点也不奇怪。因为卢沟桥事件后紧急动员的第五师团,并不是一次集结完璧,而是逐批奔赴战场的。甲师团战时动员的规模是平时建制两倍以上,先行部队以现役兵为主,而扩充部分(预备役,补充兵等)需要再召集,装备。所以许多是在开战后陆续“追及” (追赶)到前线部队的。据第五师团统计,在打响南口作战(初战)的1937年8月20日,其兵員総数为仅为17206名,馬3730匹、8月30日才达到21889名、馬7426匹[18]◆。离编制上的25520名还有一段距离。更重要的是由于战斗伤亡,在兵员满员之前,部队人马数量已经开始减少,所以一直是补充,损伤,再补充,再损伤的循环,从来没有达到过理论定员(25520名)数。

 

以第五师团第十一联队第三中队的战斗详报作参考,定员192名的中队,在平型关口(团城口)作战前9月23日的现状仅为114名,9月24日战斗出现死伤后剩员92名,9月25日得到“追及”到部队的35名兵员的补充后,人员达到127名,可是9月30日平型关战役结束后剩余者又减少为88名。实际数不到定员数(192名)一半[19]◆。此仅为一例,但可以说明在作战期间,这种缺员状况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从现存高桥小队所属的第十二中队的部分《个人军历表》中,也可以发现有几名是8月应招后,12月后才在前线“追及”至部队的记录[20]◆。

 

另外,第二十一联队第十二中队(神代竹则中尉)在平型关大捷中的部署,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此日只有第十二中队的步兵(正规军)和八路军一一五师进行过交战。并出现了大量死亡(26名)。从现有记录中判断,9月25日平型关大捷这天,第十二中队并没有在平型关口前线(正面战场)作战中出现。

 

有关连的记载,一是各种记录中都出现过的第十二中队高桥义夫小队护卫行李队的记录。另一个是自动车部队遭到伏击告急后,“旅团长立刻派出第十二中队前往救援”的记录(丰田军医日记)[21]◆,还有一个是前出高桥小队士兵矢野惣助在护卫战中死亡的记录。

 

可见,9月25日,第十二中队的一部分(高桥义夫小队主力)被用在行李队护卫,而另一部分临时被派往救援自动车部队。从以上护卫,支援的用兵部署看,第十二中队很可能是第三大队的预备队(机动部队)。

 

在平型关口作战的平岩第三大队,由于平型关战役中“功绩卓越”,1938年3月1日受到北支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大将的表彰(感状),可是奖状中明确写明,表彰范围“不包括……第十二中队第二小队的一半和第三小队”[22]◆。说明第十二中队的约一半兵力,战斗中配属给其他部队,或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参加平型关前线的战斗。笔者认为其中一部分(未表彰的一半)可能一直担任处于平型关口鞍部的三浦旅团本部的警卫。这种重要警卫任务,在最危急时也不能轻易抽动。此点也说明,第十二中队因为是警卫,机动部队,所以其一部分,能被用到关口前线以外战场。

 

下面是丰田军医记载的第十二中队在9月25日一天的全部死伤者名单,共25名死亡,3名负伤[23]◆。死多伤少,说明一部分遭遇的是“歼灭作战”。此数字应包括高桥小队死亡者全员和自动车支援小队的死伤者全员。没有高桥义夫的名字,可能因为高桥去向不明。有一部分情报一直误传高桥为重伤,甚至此消息被误传到日本国内。丰田军医记载的名单大多数已在当地死亡报导中确认,只有7名,至今还没有得到死亡报导的佐证。

S中島義人  S中野政雄 S藤江勇      S大沢武次郎 S松原重人

S三浦啓四郎      S市子原喬 S福田繁信  S竹中秀雄       S岡一男

S沢田長人 S長門喜信        S榎谷常市 S有馬仁太郎 S岩谷佐市

S奥田国衛門 S幸田哲三 S片岡武夫    S持田武夫 S篠田正男

S橋本勇         S大野林之助 S中村多三郎 S矢野惣助       S高梨隆義

V石本富義 V宇津重雄        V高橋峯男

 

对以上考证内容进行一下数字归纳。

 

辎重行李队死亡约94名,(行李队68,高桥小队15,桥本一行7,归队兵4)加自动车部队死伤约125名(新庄4,中西15,矢岛92﹝内伤50﹞,第十二中队一小队14﹝内伤3﹞),结果为死伤219名。即八路军一一五师的平型关大捷中,日军死伤总数。为保险起见再留出约1成有可能遗漏的上升浮动空间,日军死伤总数应在约240人以内(其中死亡约166人[24]◆)。这个新数据,可以说是一个经过严格史料佐证的,有关“平型关大捷”全体战果中最妥当的数据。

 

*平型关大捷日军死伤人数表 (1937年9月25日,乔沟,小寨村)


 以上,即笔者利用日文文献资料(此研究尽量排除了口述,回忆资料)对平型关大捷中日军作战进行的实证考察。其结果,不仅作战全过程基本解明,且死伤人数也落实到具体人名。希望此成果能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参考,以摆脱政治影响促进平型关大捷学术研究(特别是八路军作战方面的实证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附录】:平型关大捷日军全部死伤者名单(红字标记为负伤)

1.此名单是笔者根据各种资料的数据整理而成。每一数据都有明确出所,可自行调查。

2.?矢岛中队,中西中队,新庄本部(自动车部队)的战场为乔沟,老爷庙。

3.桥本,粟饭原行李队的战场为小寨村西。?

4.第十二中队死伤者总数,包括高桥护卫小队(小寨村西战场)?和自动车部队支援步兵小队(乔沟老爷庙战场)。也可能包括其它小队的死伤。

5.有疑义,异议部分,均取多数。比如矢岛中队死伤,战斗详报记载为50,而报刊实名报导只有35名(判断基准不同),在此取50。

6.未统计部分为中西中队,新庄本部的负伤者数(没有资料线索)。

 注释:

[1]「出征部隊幹部一覧表」、岸本清之『濱田聯隊秘史』、非売品、1987年、14頁。

[2]大賀春一「徒手敵と渡り合う」『郷土部隊秘史』島根新聞社、1962年、125頁。

[3]「歩兵第二十一聯隊死伤表」「浑源大梁平型関口附近の戦闘自9月17日至9月30日」Ref.C11111184000.№0075。

[4]橘周太中佐,步兵第三十四联队大队长,日俄戦争中死于辽阳战场。之後被捧为“軍神”。

[5]细节请参考前出拙论「再考「平型関大捷」——日本軍史料からの検討」。

[6]『憲兵司令部編『日本憲兵昭和史』原書房,1978(明治百年史叢書:第278巻)、272頁。

[7]粟飯原部隊(歩兵第21聯隊)的此次死亡报道名单确认为是辎重《行李队的理由为,1.注明日期为9月25日。2.绝大多数都是特务兵(辎重兵特务兵二等兵)。

[8]斎藤忠夫「大行李全滅の悲運」『郷土部隊秘史』島根新聞社、1962年、122頁。

[9]「歩兵第二十一聯隊損耗表」「淶源大梁平型関口附近の戦闘自9月22日至9月29日」Ref.C11111184000.№0076。因为此表是联队全体一周间的统计,所以实际数字肯定会比此要少。其中重机枪和轻机枪的一部分,有可能损失于团城口方面的正面战场。

[10]歩二一会『濱田聯隊史』、1973年、105頁。

[11]『広島師団史』陸上自衛隊海田市駐とん部隊修親会、1969年、106頁。

[12]大賀春一「徒手敵と渡り合う」『郷土部隊秘史』島根新聞社、1962年、125頁。

[13]桜田武「橋本参謀戦死ノ状況」JACAR:REF.C11110924000.№686.

[14]憲兵司令部編『日本憲兵昭和史』原書房、1978(明治百年史叢書:第278巻)、271頁。

[15]平型关大捷后的10月30日,规则改订,出现了最高等级的特务兵一等兵。若晋升每月能多领3圆(之前特务兵为6圆)。

[16]前出「歩兵第二十一聯隊死伤表」记载,约两周间,非战斗马匹(輓馬、駄馬)的死亡数为70匹。

[17]参考「歩兵(甲)聯隊編制表」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01007658600.89/440.

[18]昭和12年人馬現員表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010056426003/119.50/119

[19]「歩兵第十一聯隊第三中隊陣中日誌」JACAR:REF.C11111177200、No.700-707参照。

[20]『浜田聯隊続第十二中隊誌』、ドリアン会、1985年、巻末参照。

[21]歩二一会『濱田聯隊史』、1973年、109頁。

[22]岸本清之『濱田聯隊秘史』、非売品、1987年、84頁。

[23]歩二一会『濱田聯隊史』、1973年、116頁。

[24]协助中西中队作战的还有被从关口派来的步兵一小队援兵,推测最大30人。其中估计有5名前后的死伤。此数被计入步兵第二十一联队的死伤总数。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