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剑涛:中华民族要想登顶世界,还得完成三大任务
作者:任剑涛(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
中国历史上发生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其中,少数民族如蒙古族和满族对汉族的征服战争,引人瞩目。这涉及中华文化是否中断的判断依据问题。有人认为,元征服了南宋,“崖山之后无华夏”;清征服了明,“明代以后无中国”。这是多么狭隘的断言!姑且不说这两次征服在土地资源意义上的巨大拓展,更为关键的是,两朝对中华文化的延续,发挥了重要作用:蒙元时期,最发达的学问是啥?是四书学!《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构成蒙元时期精神世界的支柱。蒙元建立的帝国,横跨亚欧两洲,接受儒家统治哲学的蒙古人建立的稳定政权,承续了中华文化的脉络,并没有中断中华文化的发展。而蒙古族作为中华民族这一政治民族的一部分,其所创造的开拓现代世界的奇迹,更应当成为中华民族颇感骄傲的骄人政治业绩。
“崖山之后无华夏”、“明代以后无中国”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有清一代应等量齐观。满族人发展了游牧文明,依靠军事征服,建立其庞大的中国近古政治体,这一庞大政治体建构的宝贵经验,给了后起的现代中国以巨大的政治财富。正是儒家的韧性哲学,构成新生的、地域广袤的清政权的精神观念与政经制度的观念基础。中华民族在继起的朝代政治中,夭而不亡,折而不断,有无数涅槃再生的奇迹经历。正是因为如此,中华民族具备了丰富的生存经验和超卓的精神智慧,这足以让中华民族拥有重新登顶世界的厚重历史资源。
在顽强的民族精神引导下,我们民族的政治探求、经济探索与文化求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在纪念甲午战争、乙未割台之际,国人一方面应当牢记沉痛的历史教训,另一方面则应当记住,洋务运动促成的“同光中兴”,让国人接受了现代工业文明,创造过亚洲工业化的辉煌奇迹。只是五百万满族集群统治四亿中国人,气势不够宏大,不愿与全民族成员分享权力,在中国发展关键时刻自私自利,让中华民族落后于世界先进民族的前进步伐。但即便是在这一出悲剧上演之际,满族统治者也还以其“五族共和”的主张为今天中国奠立了政治基础。因此,人们对满族也不应当只是痛加指责,低头沉浸在历史痛楚之中,不愿抬起头来瞻望中华民族发展的光明未来。
剪辫子刘香成《壹玖壹壹——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的百年影像史》。
不要忘记少数民族对中国华民族建构做出的贡献,这样才有利于促进个民族之间融汇成为一个政治民族即中华民族。也不要忘记汉族人曾经以其狭隘视野,无视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所做贡献,而拱手让出国土的幼稚可笑,这样才足以平衡多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政治天平。当年孙中山倡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未免视野不广,留下历史遗憾。今人又倡导在思想学术上“驱除鞑虏”,其贻笑大方、误导民族,实在留人笑柄。
晚清、民国与人民共和国三个政治体,代不乏人,代代接力,坚韧努力,勉力完成重新融入世界民族之林、重登世界巅峰的沉稳一步。1911年中国完成了从古典帝国向现代共和国的转变,1949年中国建立起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体,1978年中国大陆启动改革,促使贫困的独立中国走向富裕的现代中国。当下中国确实已经望到重新登顶世界的熹微之光。
中华民族要想重新登顶世界,还得完成三大任务。
第一,在精神上富有创造。实现中西思想的兼综,而不是以中拒西,以西斥中,形成开放的民族心态,具有决定性意义。当下中国必须在坚持开放与重回封闭之间严肃决断。拒斥源自西方的现代价值,勉力辩护共同价值并非普世价值,这都是意义十分有限的文字游戏。我们必须知道,在精神上演奏世界第一提琴,才能使一个民族具备登顶世界峰巅的价值动力。固守国学价值,固然有其深厚理由。但以国学拒斥西学,未免表现地狭隘、保守、封闭有余,而广阔、进取、开放不足,那是没有伟大民族气象的标志。一个伟大的民族,博纳一切,来者不拒,善于学习,勇于模仿,相互融合,致力创造,催生更为精致且足以垂范世界的新型思想。不要忘记中国在古代历史上得以登顶世界的宝贵经验。这对中华民族而言是一个重大的、融入并引领现代世界的浩大精神工程。
实现中西思想的兼综,而不是以中拒西,以西斥中。
第二,现代制度的创新。中国不仅要完成立宪,不仅要促成民主,而且要超越西方的立宪与民主既有成就。这是一种超卓的制度整合与再造。如果中华民族没有这样的综合能力,没有这样的创新能力,一切可以休矣,还提什么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什么重登世界巅峰。
拒斥现代基本制度,不是聪明的选择,也不符合中华民族的当前与长远利益,无法让我们民族具备引领人类前行的能力。只有融汇世界个民族精神、制度成就的宏大目标,才足以召唤中华民族重回世界舞台,再次具备引领世界的精神气质。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民族从来不拒斥其他民族在物质生活、精神世界、制度创制上取得的成就,并且以文化引进、文化濡化、文化再造,成就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生机。那种以为拒斥别的民族文化,就是维护中华文化纯粹性的举动,是一种侮辱国人智慧的表现——中国人岂能如此小气!中华民族已经走出贫困落后挨打的不自信状态,但要恢复精神的高度自信状态,尚待艰苦的努力。千万别以为有了点钱,就有了自负的理由。更别以为自负就是自信!
第三,从文化上讲,一定要站在全球的文化制高点上。世界所有建构过政治体的民族,都有其政治-文化智慧,都值得高度尊重。中华民族要善于吸纳其他民族的经验教训,而不能对别的民族心生强烈的排斥感。更别陷入一种中华民族复兴,必定以别的民族衰败为前提的思维陷阱。一种文化的雍容气度、自由开放、合宜空间、妥协能力。让各种人等惬意地生存其间,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得到公平正义的对待,乃是一种富有生机活力的文化的体现。一种真正具有吸纳性的创新能力,让一个民族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上。反之,这个民族就会丧失文化的“高举高打”能力,陷入自娱自乐的可悲境地。
在民族如何登顶世界的思考上,精神气度、制度创新、文化博约是几个相互关联的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中华民族确实足以再次登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