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王揖传达陈伯达对吴冷西的看法,控制事态刻不容缓——吴冷西与人民日报(30)
上文第29篇记述:吴冷西打算采取“三大措施”,扭转人民日报的被动局面,副总编辑胡绩伟随即上台发言,要求大家帮助吴冷西“革命”,表示依然寄希望于他,因为他还是“一竿旗子,”没有被撤职,要支持。
1、陈伯达如此清晰地谈论吴冷西极为罕见
胡绩伟在党员大会发言后,副总编辑王揖作了发言,主要转述近日陈伯达对他的谈话内容,重点是对吴冷西的看法和意见,表明人民日报当前情况很严重。
王揖,原名肖礼重(1919-1986),是吴冷西的老同事。他是四川阆中县人,1937年奔赴延安抗大,学习结束后到《新中华报》任编辑。
1941年夏,延安《解放日报》创刊,《新中华报》全体人员转入《解放日报》,王揖在国际版主要编辑欧洲战场新闻,后来主持国际版事务,主要关注苏德战场,直到抗战胜利。
吴冷西在1941年9月从中宣部调入延安《解放日报》,也在国际组(部)当编辑,成为王揖同事。1945年,吴冷西升任报社国际部主任,王揖为副主任。
抗战胜利后,王揖主动要求去了东北,先后担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总编辑。1952年,33岁的王揖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分管工业宣传,兼任工商部主任。不久兼任中国记协秘书长、书记处第一书记,负责记协日常工作。就相处关系来说,他比不上胡绩伟和吴冷西之间的密切。
1962—1963年,王揖下放陕西武功县任县委副书记(兼地委常委)。1964年秋回到人民日报,分管文艺部工作。对于姚文元《论海瑞罢官》发表后编辑部的一系列处理,他和吴冷西有不同看法。
对王揖和吴冷西的分歧,陈伯达看得清楚,因此在5月18日和此后,两次与王揖谈话,谈了对吴冷西的看法,几次谈到“陈胜吴广”。王揖认为,这是鼓动报社编委负责人们起来“造吴冷西的反”。
2.陈伯达批评吴冷西“折中主义”
思前顾后,王揖在吴冷西长篇检查和胡绩伟发言之后发言,以相当长的篇幅,转述陈伯达近日和他谈话中对吴冷西的看法包括批评意见。陈伯达算得上能够接近“最高层”的人物,他的话自有分量,而且话中有话,不得不仔细分辨。
王揖向满座干部们说,中央领导不满意了,“伯达同志”问了他,对吴冷西,你们编委中有没有不同意見?我看是有的。你批评过吳冷西沒有?你們之間有一道墙。冷西(从钓鱼台)回来检讨过沒有?
提到吴冷西检讨说自己犯了“折中主义”错误,王揖引述陈伯达的话说:現在折中主义很时髦,成了一把伞,很多人往里一躲。国际反修斗争,容易接受(折中主义),国内、党内的反修,反到自己身旁边来了,往往下不得手。
王揖说明,陈伯达说的话大致是这么些意思,我是回来根据回忆整理要点,只谈与报社有关的重要批评。他说,陈伯达还批评吴冷西:“你啊,千虑一失,但是往往失的一点非常重要。千虑一失,就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3.陈伯达批评吴冷西有“大报思想”
陈伯达明确地批评吴冷西有“大报思想”,说,你们对军报、对《光明日报》不服气是不好的,是政治問题。你不挂帅,别人挂帅,应该表示欢迎。別人说你中间立场,你們应該听着就是。
陈伯达回顾说,首都各大报纸有个碰头会议,最初推军报,军报很谦虚,不当(头),推举石西民(1965年2月调北京,任文化部副部长、部党组副书记——本文作者注),他很谦虚也不当,以后推吴冷西同志。(按陈伯达的说法,吴冷西就此担任了这个“碰头会”的召集人、主持人。其实并非准确,吴冷西这个“召集人”职责,不是推举一下就可以担负的——本文作者注)。
陈伯达说“冷西同志没有把这会召集好”,最近他通知說召集一个会,传达一些事,很不谦虚。
陈伯达说他自己:“我召开一个会,都說和大家商量商量。”
这个谦卑说法,陈伯达在文革初期经常使用。他到各处发表讲话,往往在开场白中说自己是“小小老百姓”。
王揖说,陈伯达明说了,冷西同志“一定要放下架子”。陈伯达表态说:现在应该对人民日报有帮助,但是不能因为有了“帮”字,对有些问题不重视。大家很爱护报纸、爱护冷西同志和其他同志,但你们老是出错,别人就帮不上。
王揖说,因为听陈伯达这样的表述,感到报社的问题很严重了。
王揖转述,陈伯达说了一段重话:“对提意見的不准打击报复,我们要保护提意見的人。”“人民日报要虚心一些,对‘左派’要求教,人民日报要革命,要发动群众,要向各报去求教。”
陈伯达还讲:“中央党报现在赶不上《光明日报》,民主党派报纸。这是事实,群众已批评你們半个月了,你們还沒惊醒,現在应该惊醒了。”
4.陈伯达告诉王揖,吴冷西不再是“碰头会”召集人
陈伯达向王揖传达说,冷西同志工作多,照顧不了,经向中央建议,首都各大报紙碰头会议召集人由刘志坚(总政副主任)負責,第一副組长是光明日报的穆欣,第二副組长是吴冷西同志。冷西同志有脱离群众、闭门造車等情形,要戒骄戒燥。吳冷西参加了国际反修文章(的写作),有骄傲情緒。
按陈伯达这个说法,1966年5月,吴冷西的职务已经降低。
说到这里,陈伯达的习用语又来了,他说,你们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应該和“左派”商量一下嘛,你們互相之間要交心。冷西同志現在要集中力量注意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工作。要不恥下問,也要不恥上問。
陈伯达这样说,可见没有把吴冷西、包括报社主要编委包括在“左派”里面。他还说,所谓“不恥下問”也包括我这些人(因为他是“小小老百姓”——本文作者注)。你(指王揖)要依靠領导,依靠群众。人民日报内部一定有“左派”,要合作,不要排斥,不要以为自己资格老。
陈伯达说了这样一句话:“资格老,不值钱。”(引自王揖1966年5月24日在人民日报党员大会上的讲话记录稿)
陈伯达还有更厉害的话在后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