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饮马长江: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他的十大经典名句解读

发布时间:2023-10-30 13:35 作者:饮马长江 浏览:493次

一、国家是人民组成的,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

2020年6月1日上午,考察山东烟台一处老旧小区与群众谈话。

资料来源:人民网。

这段话前后文是:“国家是人民组成的,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靠每个人的奋斗,大家都好了,国家就更好。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点评:国家与人民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这本是历史唯物主义最朴素的道理,但很多情况下,完全颠倒了。不是大河无水小河干,而是涓涓细流才汇成江河,只有民富,国家才有光辉的未来并具有强大凝聚力。如果国富民不富,国富也只是表象,既难持续,人民也不会满意。

二、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2015年3月5日,第12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资料来源:新华社。

点评:不任性,就是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不任性,就会依法行政,就能摒弃“为官不为”、“廉而不勤”,告别上班混日子、“磨洋工”;不任性,就会明确身份、恪守本分,不因位高而傲骄。

权力任性,说明权力还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如何不让权力任性,重在加大对权力的监督,重在权利监督权力,权力制约权力。重在推进民主法治,重在加强媒体监督,推进符合人类文明进程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三、凡是市场能够做到的,交给市场;凡是社会能够做到的,交给社会

2013年3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问。

资料来源:新华社。

这句话前后文是,“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点评:市场、与社会都蕴含了巨大潜力。政府重要的是创造法治的公平的市场环境,重要的是建设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为中国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不是满脑子计划经济思维,用更多的管控,代替市场和社会力量。

四、公开是惯例,不公开是例外

2016年3月16日,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12届全国人大四次会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资料来源:新华社。

这段话的前后文是,“市场经济’预期管理’非常重要,政务公开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公开透明就是要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给各界一个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期。”。

点评:“公开”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公权力接受监督的重要途径。公开实际是人民民主的要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逻辑推演。公开,包括政府预决算公开、政务公开、公务员个人财产公开、司法公开和历史档案公开。

五、六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2020年5月28日,中国两会中外记者会上响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资料来源:新华社。

这段话的前后文是:“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六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

点评:坦诚务实,把中国的家底明明白白告知人民,告知世界。虽然中国近年来有些发展,但还有很多人还只是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解决好14亿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特别是为中国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仍然是中国各级政府头等大事。

六、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

2022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

资料来源:新华社。

报告的前后文是,“把年度主要预期目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既果断加大力度,又不搞’大水漫灌’、透支未来。

点评:政府实行宏观调控,不能通过超发货币实现经济增长。作为一届政府,不能够把问题都留给下届政府,留给子孙后代。避免出台殃及子孙祸及后代的政策,体现了一种责任担当,更是政治家的情操和境界。

七、农民遇到大病靠自己扛是很难的,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回答记者提问。

资料来源:新华社。

这段话的前后文化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的医保虽然覆盖全民,但是水平不高。尤其是我们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5万元,遇到大病靠自己扛是很难的。所以政府和社会要共同出力,缓解这个民生之痛。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

点评:现代人们愈益认识到,健康是幸福之源。中国式现代化,一定包含健康现代化。没有全民健康,中国式现代化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空中楼阁。而推进健康现代化,重要的提升全民医疗保障水平,特别是为中国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一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八、即使中国发展强大起来,我们也不会称霸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回答记者提问。

资料来源:新华社。

这句话前后文是,“中国有13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持久的国际和平环境。即使中国发展强大起来,我们也不会称霸,因为中国在近现代历史的惨痛遭遇中有深刻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国人的信条”。

点评: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说过类似的话。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中国确实强大了。中国今后会更强大。问题是,有什么力量能够保证中国发展强大起来永远不会称霸?

九、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2013年3月17日,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这段话前后文是,“我们还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点评:如果政府奢侈,华丽的办公大楼,高昂的公务消费,却要百姓过紧日子,很难赢得人民的信任。而没有民主政治的推进,没有对权力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要让政府过紧日子,显然十分困难。

十、长江黄河不会倒流

2022后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资料来源:新华社。

这句话的前后文是,“我明确地告诉大家,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中国这40多年,从来都是在改革中前进、开放中发展”。

点评:长江黄河不会倒流,这句话他反复多次说过。历史发展有自身规律,如同长江黄河一样,也有迂回曲折,也有短期的回流,但历史发展的趋势浩浩荡荡,前进方向不会改变。

来源:常态发展

推荐 推荐4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