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周掌柜:解放实干家和恢复社会活力是当务之急

发布时间:2023-10-10 15:45 作者:周掌柜 浏览:159次

国庆期间,阅读历史,追忆推动改革开放的英雄人物,不禁感慨万千。这是一次伟大的觉醒,也是一次全民族的近代化启蒙,其功绩和成就值得我们世代铭记。

当前,新时期的中国经济显然在企稳向好之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是国际关系周期、经济周期、政策周期等多重叠加,而且是在社会蒸蒸日上、高歌猛进中突然出现的,可以认为遭遇了所未有的大变局。

同时,不可否认社会上也弥漫着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氛围,社会活力不足、实干家拼搏意愿不足,空谈者广泛活跃于社交媒体,口水战四起激发阶层对立之下让很多关心国家命运的人充满了沮丧感,甚至一些人开始出走祖国。这些现象都是本文思考的原点,因为只有我们直面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坦率的说,当前对“空谈”和“实干”的认知似乎也发生了微妙变化。有些学者认为如果国家安全第一,思想统一就是一种实干;也有人认为不断重复正确的事情和确保正确的方向,才是真正的实干;更有为数不少的领导干部认为统一了声音,剩下的就是实干。这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客观上影响和塑造了整体的社会认知。目前社会上多元声音渐渐消失,很多热门工作倒是声量很足,多少有一点“一俊遮百丑”的味道。

但这么大一个国家从上面落到下面,令行一致注定是高难度动作。结果上看,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很多方针已经被狭隘的曲解为“争论对错”是主基调,埋头干活是“高风险试错”,什么都不干的“躺平”倒成了安全态,社会活力和动能都严重不足。反而,社交媒体上任凭很多热爱空谈的大V呼风唤雨,真正的行业专家噤若寒蝉。这里就出现了很严重的认知不清的问题。如果将这些折射到经济领域,带来了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不足的同时,出现严重的疑惑和悲观。

由此也引发了本文题目的重要话题,解放“实干家”和恢复社会“活力”成了当务之急。笔者理解的实干家有这么几种人:

第一是各行各业基层奋斗者。我们耳熟能详的国家英模焦裕禄就是一位奋斗在社会底层的实干家,其英雄事迹这里就不赘述了。可能当前很多人更多的关注财富创造者的神话,不过从更大的历史维度和整个国家的宏观大局看,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中国,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基层的领导力才是这个国家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由于笔者小时候生长在东北农村,很清楚广大农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实际上是帮助他们富裕起来,或者组织他们奔向好生活的带头人,他们都不喜欢说空话的人。也就是说,全社会价值理念最应该关注的实干家其实是在社会底层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人,这些有活力、有魄力带领群众向前奔的带头人自然是值得尊重的“实干家”,解放他们的手脚极为重要;

图1:焦裕禄同志塑像

第二是企业家。企业家是社会资源高效利用最核心的调配者,也是市场经济最为核心的组织者。我们回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初期的活力主要来自于对企业家的解放,对经济发展最本质的推动作用来自于企业家群体的崛起,有了经济基础其他的工作才出现了百花齐放。这个群体从80年代被冠以“投机倒把”的负面认知中匍匐前行,到了2000年之后又勇敢的带着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开拓全球市场,对于今天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居功至伟!我们看到的大成的成功者在企业家群体里1%都不到,99%的人实际上要么艰难的拼搏着,要么散尽家财终无所成,所以企业家群体在中国真实的社会地位并非贵族般名利双收,今天闪耀在媒体上的企业家绝大多数都是草根出身,这是一个坚韧的奋斗群体而已,是最需要保护的“大熊猫”。可见,这个群体不仅仅是实干家,也是冒险家,更是社会活力的主要来源;

图2:企业家精神

第三是专业人士和知识精英。中国知识精英这些年被污名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很多社交媒体平台,已经鲜有看到刚直不阿的专业人士。回首过去40年,知识精英在改革开放的哺育下,快速的吸收了全球文明的精华,并且创造性的应用于中国土壤的改良,应该说绝大多数都是从专业和科学角度在为这个拥有2000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改良、松土,也是在为共和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要知道,知识探索是永无止境,不能有丝毫教条,宽容的舆论环境和多元文化是承载知识精英的温床,有了他们,我们的文明才能更加的富有质感和先进性,专家治理是任何大国成就的根本。所以,这个人群活跃的表达观点和建议就是一种实干,限制他们的表达和行动自然带来了舆论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就是说:没有专业人士和知识精英的参与社会不可能有健康的活力;

图3:著名医学家张文宏

第四是改革意识强烈的领导者和公务员群体。如果我们放眼世界对标,从笔者在全球30多个主要国家咨询调研的工作经验看,中国总体的公务员敬业水平和专业能力都是很高的,而且他们的待遇相对于我们的国力来说并不算高。比如意大利佛罗伦萨这样的二线城市的中等公务员月薪2000多欧元就是15000元人民币,高级公务员可以达到5000多欧元,就是3万人民币以上,而我们的二线城市公务员平均工资也就5000多元,还有很多困难地区经常发不出工资。但是中国公务员的工作强度和业务范围远远大于欧美国家,所以,这个群体能够摆脱教条的专注于工作,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甚至商业发展至关重要,社会更应该抛弃公务员的所谓“权力原罪论”,客观事实上以权谋私的公务员只是极少数得不到约束的人,放他们有安全感的放手改革是社会活力的根本保障;

图4:著名改革家袁庚

第五是科学研究型人才。无论是体制内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还是企业中的研发部门,都有很多专注于技术研究的专业型人才。这个群体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他们看世界的方式都是基于科学积累和行业积累。我们改革开放初期广为流传的”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天下“代表着对科学研究型人才的尊重,现在看来一大批理工科企业家、政治家确实对中国的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他们带来了科学研究之风,较少的沾染口号空话的弊病。能够鼓励科学研究型人才埋头搞科研,或者创新搞研发,是世界上每一个大国强大的基础,他们不需要懂嘴皮子,但胸怀科学精神的他们是真正的大国重器;

图5: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以上五种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简单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既需要奉献基层的致富带头人,又需要勇于拥抱财富的企业家,也需要真诚表达观点的知识精英,还需要励精图治的公务员队伍,更需要科学精神指引方向。他们都应该是社会活力的主要承载力量。

当然这个社会中流砥柱的实干家还有很多种。自然也包括:致力于理论研究的理论家、带领一方致富奔小康的领导干部、坚守祖国边疆的边防战士和军人、医疗战线上的医务工作者、桃李满天下的老师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总结一下:实干家的精神气质往往是专注于专业、埋头苦干、不爱争论、身先士卒、结果说话、充满奋斗热情和正直情怀;实干家的工作内容往往是创造财富、创新产品、助弱帮困、弥合社会矛盾和解决社会问题等等。也就是说,实干家一般都是”做的多,奉献的多,承担的责任多,说的反而少,弥合的矛盾多,制造的矛盾少”;

与“实干家”对应的就是“空谈家”。网上最近流传一张图,说十年前最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都是企业家,今天都变成了若干耍嘴皮子的大V,还是很说明人民群众对社会空谈氛围的不满。我们需要舆论场有活力、有公信力?还是仅仅需要稳定下的整齐划一甚至歌功颂德?这是一个真问题。

那么,实干家的反面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或许在今天谈有一点敏感,这里就不展开了,但是真诚呼吁社会重视给“实干家”更多发挥的自由空间。下面谈谈如果社会表达主体从实干家转移到“空话家”会有什么危害。

其一,如果影响社会舆论的空谈多了,会带给全社会更多教条。说白了,总结出条条框框的要求很容易,但是落地是需要因地制宜的。一个社会上看起来正确无比的教条越多,对执行中的限制也就越多。解放思想,意味着不应该有太多教条思想的束缚;

其二,喜欢渲染忠诚,而非实干取胜的投机者。这种人在各个领域越来越多,贴的近,说的亲,大爱泛滥,最终就是欺上瞒下,为了保住乌纱帽,为了遮掩自身的林林总总,眼睛只盯着上面,所有工作都放在嘴上。自然这种人对于专业人士是一种自然的挤出,劣币驱逐良币,也会带来真正的实干家没有信心;

其三就是挥舞着舆论大棒的所谓大V,这些人有点搅屎棍的特点。他们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保持存在,以获取影响力和流量利润,所以本质上这些人是没有什么信仰和底线的。说黑,有钱赚就一片漆黑;说白,可以获利就是日日白昼。认清这些人的危害需要有决断切割的勇气,仅仅考虑传声筒的需要是很短视的,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精神解释权难道只能靠几个上不了台面的草根大V吗?谁有资格给予所谓爱国大V对国家政策的解释权?这些都值得反思。

当然,务实一点说,把社会表达的主体交还给“实干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确实也是当前恢复社会“活力”的当务之急。如果社会继续在争论中无谓消耗,社会上自然矛盾越来越多,甚至不同阶层之间出现难以弥合的裂痕,这都会长期影响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综上,鼓励实干家表达和提出意见的姿态,起码是各方可以给予宽容和鼓励的,甚至应该鼓励实干家对于社会上缺少专业性的问题提出尖锐批评,而且有必要呵护和鼓励更多创新实践。

特别是在经济如此艰难的今天,不仅必要而且急需!如果仅仅为了迎合社会思潮的短暂稳定,纵容空谈者在舆论场日夜制造争论,让实干家惶惶中缄默,最终必然反噬我们经济建设的长期成果。

本质上,笔者不认可对社会讨论的过度管理,如果仅仅是因为特定时期的需要,还希望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实干家更多宽容空间;没有实干家的活力支撑,社会是不可能有活力;社会没有活力,饮鸩止渴的安静平和,都会葬送我们共同的伟大事业。

以上,算是内忧外患之时,出于公心的真诚思考和建议。

作者:周掌柜,科技战略专家,国家产业政策智囊,多家中国全球化公司战略顾问。周掌柜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对中国企业全球化、国家产业政策建议以及中外交流事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著有畅销书《元宇宙大爆炸》《战略思维十二讲》等。

来源:周掌柜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