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陶斯亮:何祚庥为谁“站完最后一班岗”?

发布时间:2024-02-01 16:36 作者:陶斯亮 浏览:445次

01

真正的科学家   

80年代末,我曾在中央统战部做知识分子工作,认识了很多科学家朋友。何老院士在科学界名气很大,自然就听说过他的名字,并因把他的名字读作“何柞麻”而闹过笑话。除了他名字的怪异外,给我留下印象的还有:一个元老级的科学家;一个精通马列主义和辩证法的物理学家;一个1947年就在清华加入了地下党的老革命;一个科学界的大左派。

     疫情期间,突然在网上又发现了这个怪异的名字,95岁了,一头闯进互联网里。他开篇就说“知道一些中国的实际情况,很愿意贡献自己的‘一得之愚’”。从那以后从未见他后悔过,退缩过。两位“90后”的老人很有喜感,老两口穿着随意的家居服,坐在朴素的斗室里,轻松愉快,风轻云淡地畅谈上下五千年,纵横两万六千里,啥都讲,啥都敢讲,这挺符合当初人们给我介绍的何院士。

何祚庥院士与夫人庆承瑞女士(图片来源:网络)

网上对何祚庥院士的网暴是触目惊心的,充斥着污秽不堪的谩骂。我个人认为,对作为科学家的“何院士”与作为社会学家的“何老”应区别对待。对何院士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成就,在中国只有极少的人和机构才可以做最权威的评价。最有分量的个人当属杨振宁。在何祚庥九十大寿时,杨振宁亲自前往祝贺,这说明了什么?明白的人自会明白,不明白的人永远不会明白。而机构,首先就是中国科学院,何祚庥1980年被选为中科院院士。1981年,何院士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一批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1984年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臧否何祚庥学术成就的人,面对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杨振宁和李政道,他们够资格吗?

除“政工院士”“伪院士”这些污称外,很多喷子用“两弹一星”的名单来质疑何院士。须知,对中国的核武史,现在最有话语权的人莫过于何祚庥和另外三位在世的功勋科学家。

那二十三个光辉灿烂的名字,自然是金字塔的塔尖儿,但塔基和塔身难道不是金字塔的重要部分吗?轻核理论组长黄祖洽(于敏是副组长)、有“中国居里夫人”之称的何泽慧都不在名单之中。获得“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林俊德院士,在生命最后一刻还边吸着氧边在电脑前坚持工作的影像令无数人落泪,也不在那个名单之中。他们都曾是“两弹一星”的杰出贡献者,为国家奉献终身的伟大科学家,同样,何祚庥也是这个金字塔重要的组成部分。岂可由一份名单论英雄?

电视剧《功勋》里,最感动我的是《无名英雄于敏》,雷佳音塑造的憨而慧、坚而忍的科学家形象,让我数度流泪。王骁饰演的物理学家陆杰,从苏联留学归来的尖子,有点心高气傲,对没有留过学连党员都不是的于敏发起挑战,两人各自去解算法,过程中陆杰意识到于敏是个罕见的天才,于是成为于敏坚定支持者。据说剧里郝治国原型是钱三强,而陆杰的原型就是何祚庥,但这些都是艺术形象,不足为凭。何院士自己评价他与于敏的关系时说:当时于敏是“白专典型”,被批得一无是处,如果没有他这个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党员的建议,根本不可能调来参加氢弹理论研究工作。又形象地比喻,他只是十一人球队的一个边锋,而于敏是中锋,是球场上的灵魂。但如果没有边线的传球,中锋也不可能准确地临门一脚。我认为何老所说中肯,恰如其分,把自己和于敏的位置摆得很正。

羞辱自己国家的科学家是最大的恶,所以对科学家何祚庥院士的网暴可以休矣。

02

我与何老有一辩  

曾听一位科学家朋友说,何老“喜欢争论,善于辩论”,我想这也许是在中科院发出禁言文件后,何老以公民名义,坚持留在舆论场里的原因。这么大年纪了,还敢在“头条”安营扎寨,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本不在乎对他的万箭齐发,我想既是性格使然,也是为了心中的使命。其实何老说的很多是真话实话,但未必很合时宜,或不讨好大众胃口,话题也过于宽泛,他还有点老来任性,是个执拗的老小孩。但我总觉得何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急切感。博主“枫叶露珠”评道:何院士的爱与智慧、热情与焦虑、执着与毅然、思索与痛心、回忆与庄重,都是极其清晰的,极其深刻的,极其庄严的。一个卓越的科学家对历史的思考呈现出了庄严的使命感责任感,这是历史的凛然时刻。

何老愿意与网民争论,他几乎每帖必回,一般短短数语,直截了当,从不敷衍,虽然直爽尖锐,但不恶语相向,也未见气急败坏。既然老人家喜欢辩论,甚至有放马过来的气势,那么大家可以在社会学领域与他展开网辩,但不要谩骂,谩骂不是战斗,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

关于中医,我与何老就有不同理解。距离鲁迅、胡适那个时代已经一百多年了,中医药的优越性已经越来越展现出来,而且大踏步地前进。何老仍坚持“中医只有百分之十的精华”的论调,不仅苛刻了,而且过时了。不过我清楚,何老指的中医糟粕,主要是指中医的理论(在此辟个谣,何老从没有参加过反中医联盟)。与何老相比,我认为钱学森对中医的认识不仅具有哲学高度,还有战略深度。他给出“中医是最高生命科学”的极高评价。我看了钱老关于中医的那篇著名信件,他说“我的体会是,中医理论就是把几千年的临床经验用阴阳五行干支的框架来整理成唯象学理论。这个框架一方面有用,因为它把复杂的关系明朗化了;另一方面又有局限性,因为框架太僵硬了”。“老中医也知道阴阳五行也不够用,他们都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和思维联想加以补充。我想主要是相生相克。但这也就是辩证法!”“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无独有偶,我最近也看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的一个视频,作为一个西医消化科的顶级专家,他痛陈西医的一些现象:沉溺微观世界孤芳自赏,基础和临床隔河相望,内科外科不相往来……他也高度赞扬中医药,并高呼“中医药学必然成为未来医学发展和整合医学时代的主要贡献者。”

我知道,即便我抬出钱学森,也未必能说服何老。

03

热血难凉的马克思主义者  

我的一位朋友给我转发了何老最近与另一位马列学者的对话,标题是《何祚庥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话》,很长很长,四万七千多字,把我给看傻了。我看其他人引用马克思主义,都似曾相识,感觉那些话,我在上大学时就听到过。而何老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很多的数学公式,模型,函数……把我看得似懂非懂。我也才明白,引用马克思著作的人与研究马克思学说的人的区别所在。不过我也很佩服那些引用者,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能力,比如我。

读这篇长文我的感想是:

第一个感觉,是何老对马克思主义(包括对列宁和毛主席)的功力太深厚了,记忆力惊人,对马列毛的著作和言论广引博彩,甚至马克思的某句话在《资本论》第几卷第几页上,张口就来。他建国初期在中宣部工作,主要从事理论思想研究,如鱼得水般地在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思想理论里浸润了五年,是经过系统学习的。此后虽然从事科学工作,但从没有放弃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热忱,直到今天还孜孜以求。如果没有忠诚,不会有这般的热血难凉。

第二个感觉,是何老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终身信仰者和研究者。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既然是科学,就要经得起科学的检验,就得要不断地发展,而不是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僵化和教条的东西。他说“我碰到的一些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都不懂如何算剥削账。做阶级分析时,不知道如何计算剩余价值是多少!”,何老说马克思是第一个在经济学引入数学的学者,他还说“马克思提出的W=C+V+M的公式是对的。中国的土地改革完全是按此公式来计算剥削量的。这让他“佩服之至。真正懂得中共革命是唯一科学的革命路线。”

此外,何老用毛主席“粒子也可以一分为二”的论述,甚至做出了“层子模型”。 我一直认为理论物理学家是通往哲学的,爱因斯坦、钱学森、杨振宁……这些物理大师也都是哲学大师。何老既是物理博士生导师又是哲学博士生导师,相信他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双馨。

第三个感觉,也是特别让我感动的,何老真诚地呼吁左右经济学家要团结起来,他说“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一大优点,它追求效率。但西方经济学里却缺少了一大块理念。它没有剩余价值的理念,没有剥削的概念。”“中国左、右派不能一直吵下去,不团结是不行的,但是团结也是有原则的,有基础的,我觉得我们做的这一件事情很重要。重要在什么地方?‘剥削’也是有的,科技进步也是有的,市场进步也是有的。过去革命时期是‘剥削’为主的,现在已慢慢转到科技进步和市场进步为主了。” 何老心心念念的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新的剩余价值观,来指导当今混合经济下的中国道路。

其他一个感觉,新年伊始,我见他在一个帖里推出“新质生产力”一词。这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词汇。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何老认为自己研究的马克思学说要从“三驾马车发展到六轮货车”,思路与总书记很接近。他也高度认同总书记在二十大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04

站好最后一班岗  

有知名博主发问“何祚庥老先生在互联网上的活跃,令人疑惑不已。他早已年过古稀,却仍然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似乎毫不畏惧。我相信,他的行为不可能仅仅是为了金钱。必定有着比金钱更为珍贵的东西激励着他。或许他在网络上孜孜以求,怀揣着某种目标。但究竟是什么目的,却鲜有人知。”什么目的?我虽不认识何老,但可以遵从逻辑去猜想。

文革初期,所谓“反动学术权威”是最早受到冲击的(推荐一个博主“嘿史说”,他的视频用了很多文革影像并专讲文革用语)。1999年朱镕基代表国家授予23人“两弹一星”勋章,其中有三位烈士,除了大家熟知的郭永怀院士外,还有“中国卫星之父”赵九章和航天材料专家姚桐斌院士。1968年,姚桐斌被暴徒活活打死,赵九章因不堪受辱而自杀,这是中国科学界怎样的痛啊!据说两位科学家之死让周总理痛心不已。身在科学界里的何祚庥不可能不为之震颤!他应该还见证了于敏的被批斗,应该知道若不是杨振宁归来邓稼先危矣。他的老师钱三强被下放陕西,遇一扫厕所女子,竟是妻子何泽慧,崩溃大哭,而这位女物理学家居然扫了十年的厕所!此外,数学泰斗熊庆来、“中国计算机之父”董铁宝、“大师中的大师”饶毓泰,以及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谢家荣、叶企孙、束星北……都是海外归来的科学家,国家的宝贝,但怎样死的,何祚庥能不知道吗?只会比我更多。那么阻止悲剧重演,捍卫改革开放成果,抵制极左思潮,难道不是何祚庥最后的使命吗?若非此,何老可斥我!


左: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中: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右:姚同斌(1922年9月3日-1968年6月8日)(图片来源:网络)

让我们再听听何老自己给出的答案吧!他在一帖中说:“你问我给谁站岗?回答是,我是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共产党员。现在已97岁,将不久于人世。所谓站完最后一班岗的回答,当然是为中国共产党的完善和安全,尽到最后站岗的责任而已。”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庥,安知庥之乐!

来源:天道和圣

推荐 推荐1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