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鄢烈山:小事是如何拖大的

发布时间:2013-01-31 22:08 作者:鄢烈山 浏览:20次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通常是形容官僚主义作派的贬义说法。其实,它本来是褒义的,至少是中性的。试想,一个村庄或街坊出了较大的争端,正常人不都是希望能化解冲突,大事变小事,小事变无事吗?国家之家的争端也是这样,即便是事关主权的领土争端,如果双方能达成一定的谅解,搁置争议,让时间去化解,对双方都是好事,最终有可能像欧盟一样化世仇为友邻。

这需要双方的善意、诚意和智慧,前提则首先是双方平等相待,不以强凌弱,或不耍无赖,承认现实的矛盾而后对话协商。
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或想压服对方,用“拖刀计”置对方于险境,或不负责,用“拖字诀”,让对方认输放弃,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小事拖成大事,小麻烦拖成大麻烦,乃至心腹之患。发生在黑龙江省伊春市的上访妇女陈庆霞被关“太平间”案,就是颇有典型意义的近例。
今年1月24日开始,“上访女被关废弃太平间”的消息一经媒体报道,顿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比当年伊春空难案更受关注。http://ndnews.oeeee.com/有媒体称,“谁把她关在‘太平间’?——这个被陈庆霞称为‘黑监狱’的地方,在这次事件中,也成了地方政府的噩梦。”伊春市政协副主席、带岭区区委书记张跃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派人“陪护”陈庆霞有维稳方面的考虑,但否认在“太平间”限制其自由。张跃文说,陈庆霞生活不能自理,家人又拒绝接回,一直是政府安排人在福利院照顾,因此需要掌握她的情况,以免出现意外,一错再错。张跃文对记者说:“为什么把孩子最后整丢了解决不了?这里头得画多少个问号?……为什么出现事情追责这么难?为什么所有事情都要等到发展大了才解决?”
陈案发生与发展已历10年,2010年初张跃文才到带岭主持工作,我相信他的表白是真诚的,他“现在确实很为难”。
但是,人们更同情的,或者说更值得同情的,是陈庆霞一家人的命运。
据报道:因质疑丈夫的精神病司法鉴定书系伪造,44岁的陈庆霞在过去的10年间,带着婆婆、儿子多次进京上访,并多次被截访。在2007年的一次上访中,她再次遭遇截访,年仅12岁的儿子跳上一辆公共汽车,从此再无下落。10年来,她还曾被拘留、劳教。劳动教养结束后,被当地有关部门安置在一所废弃的太平间内,被限制人身自由已经长达三年。
这种被截访而发生的悲剧,并非首例,上访人被办所谓“信访学习班”,被送去劳教,被送进精神病院,已有很多报道。其中影响强烈,形成网络热点的,有“安元鼎”黑监狱事件、“久敬庄”黑监狱事件,河南长葛市进京截访事件,等等。
小事之所以拖大事,官民双方都有可以检讨的问题。
就官而言,又分为“下边”和“上边”的两方面。基层政府方面就不用多说了。伊春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君对此案发表意见说,矛盾无论多大总是始于小事,有些干部依法执政能力弱,处理事情简单粗暴,没把群众真正放在心上,造成矛盾不断积累爆发。——这就是根子。
但是正如张跃文所说,“事实上,陈庆霞到上级信访,无论市里、省里,还是北京,只要到信访局登记,上级部门就会给地方打电话,户籍所在地就必须派人去接,而费用全要由地方负担。带岭区的主管书记经常接到要求接人的电话。”——群众依法“越级”上访的权利,就这样被这种所谓“谁家孩子谁抱”的问责逻辑取消了。这太不合理了!要知道,在封建王朝,老百姓也有到府到省乃至进京“击鼓喊冤”权利的。
另一方面,从民间社会来讲,老百姓“信访”不信法也是现实。张跃文说带岭区的一些信访事件是涉法涉诉上访,“老百姓老觉得打官司是丢人的事,是官官相护,不能伸张正义,需要上访。实际上很多问题可以走法律程序。”这里面有司法的公信力不足问题,也有文化传统,中国人不愿打官司可以追诉到孔夫子,他就认为老百姓打官司不是好事,他的政治目标之一是“必也无讼乎”!
而事实上两千多年里,中国的国家政权仅止于县一级,乡村和市镇的治理,主要就是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乡绅(或宗族、商会等民间自治组织),运用“和为贵”原则来调解达成的。如今,近半个多世纪来,我们的民间组织不是被瓦解了,就是半官方化了。这也是很多纠纷失去缓冲地带,酿成官民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2013/01/29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