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征:改革优先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6日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透出了新一届政府中短期深化改革开放的优先事项及大致经纬。
此次会议,相比3月27日对今年政府重点工作的部门分工,除了继续清理、下放和取消投资项目审批外,改革内容更加具体化,确立的九个今年加大改革力度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涉及行政体制、财税、金融、铁路投融资、资源能源价格、民生、统筹城乡、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等方面。
观察者称,会议明确的几大重点,体现了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更有评论者将此称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先声。
在各界的预期中,每隔十年,都是中国重议或重启改革的重要时点。今年秋季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应当是步入改革新路程的发令时刻。在改革的纷繁头绪中,何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项?对此的拟议已有时日,呈现的答案,如政治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城镇化、土地制度、资本账户开放、放松投资限制等等,似乎哪一项都举足轻重,或矛盾累积已深,变革时不我待。
改革事项纵有百千,难易有别,最终都要归结到是否解决好了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即此前李克强提到的,“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治任务当有所重叠,也仍有分别。此次会议所列事项,有的当前需要的更多是领导者的决断,而非议而不决,如民生领域的住房保障、养老,以及食品、药品监管制度等。
较多事项需要在未来几个月中“拿出方案”,如预算制度改革、资源税费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等。
这些有待改革的事项,也并不能完全以条件是否成熟作为前提考量。拿利率、汇率市场化及资本账户开放来说,近两三年,不断有来自金融管理部门的官员及不同机构的研究学者提到,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国际间并无统一标准,俄罗斯、墨西哥等在当时条件尚不如今日中国的时候,便跨出了这一步。尽管这项核心金融改革需要讲究逻辑与次序,但有些条件只能在改革的进程中逐步完善,且政府可以适当措施控制相关风险。
并且,正如学界呼吁,顶层设计也并不能替代民间的首创精神。
自3月以来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均突出了财税体制改革。实际上,对于预算制度改革这一事项的讨论早已汗牛充栋,各界呼唤公共财政预算公开、透明、可监督、可问责,年复一年,但进展迟缓。这类事项需要给民众一个明确预期。
九大重点,实际每项都覆盖广泛领域。价格改革就包括居民用水、用电及天然气等的价格改革。资源税费改革,同样涉及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已经数次错过通胀温和的时机,今年再次开启了时间窗口。这些既有停滞改革的重启,也有原先改革议程的接续,体现新政府改革事项的较宽经纬度。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前数天,历年来主导经济体制改革事项研究、方案拟订工作的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推出其今年研究课题招标。五项课题为:正确处理深化改革与依法行政关系的规范与实证研究,与实体经济结构匹配、需求适应的金融体系研究,售电侧电力体制改革研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进一步推进改革试点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题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改革难点及困局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