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关键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成为统一全党共识、凝聚中华民族奋进力量、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布局。其中,全面从严治党的首次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分析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态势与客观要求、自觉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与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的核心,为“四个全面”的实现起到引领作用。
探索“从”的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从何处突破,怎样抓全面?
第一,要全覆盖监督。织密监督网络,确保无论人或事,都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留真空地带。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四类对象,即党政一把手、各类后备干部、年轻干部、其他重要岗位干部。这些人有的手中权力过于集中,如果不加强监督,影响的是一方;有的是干部队伍中的年轻力量,如果不加强监督,影响的将是一代。
第二,要全过程监督。充分发挥干部监督管理的事前预警提醒、事中风险防控、事后违规惩治、全程警示教育等功能。既要重视惩治性的事后监督,更要重视预防性的事前和事中监督;既要重视对大是大非的监督,更要重视对小事小节的监督,避免小毛病变成大问题、小漏洞酿成大错误。要积极创新多元化的监督管理方式方法,形成多措并举、互相补充的监督流程。探索提高干部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方式,确保教育内化入心、外化于行;探索约谈函询实施办法和操作流程,及时强化干部提醒教育;探索制定系统化的问题干部组织处理办法,对组织处理适用情形、处理程序、处理措施进行明确界定。
第三,要全方位监督。要强化组织监督,明确各级党委把加强监督管理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的全过程,形成大监督格局。要强化群众参与,畅通信访举报渠道,集聚群众力量,规范干部从政行为和工作作风。要强化横向联动,加强与纪检监察、司法、财务审计、信访维稳及“一票否决”等部门的联系沟通,搭建监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强化运行机制,建立分工明确、各有侧重、互相配合、通力协作的内部运行机制。明确做干部工作、干部教育培训、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都要抓干部监督工作,做到管人就是管思想、管作风、管纪律。要形成干部教育机构主抓思想教育、干部工作机构主抓日常管理、干部监督机构主抓选任监督的工作局面。
把握“严”的内涵
从严治党,必须“严”字当头。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切实把握“严”的内涵,“严”之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着力引导党员干部学规矩、懂规矩、守规矩,严格按照党性原则办事,按法律规范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让守纪律、讲规矩烙印在思想深处、浸入血脉之中,成为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二是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要总结运用教育实践活动经验,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经常化、规范化、严肃化,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及时“咬耳朵”“扯袖子”“提领子”,达到治疗小疾,预防大病的效果,避免“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三是严密的制度管理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管人管事管权的制度体系,扎紧制度的铁篱笆,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制度的制定要精干、务实、管用,切中要害与关键,避免脱离实际、“牛栏关猫”;制度的执行要有规必依、有禁必止,避免形同虚设、满仓踏空。四是严厉的查处问责追究措施。要用最坚决的态度、最强硬的措施,做到违规必查、有错必纠,确保纪律面前没有特权、纪律约束没有例外。
突出“治”的关键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实现从严治吏,需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其一,严格教育。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一刻不能放松,补足精神之“钙”,杜绝软骨病、佝偻症,让干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引导干部增强发展意识,履职尽责致力发展,创造不留遗憾的精品工程、不留后患的平安工程、不留骂名的民心工程、不留污点的廉洁工程。领导干部要增强改革意识,敢于担当,直面矛盾,坦然应对改革挑战,着力破解改革难题;增强法治意识,不断提高法律素养,不当糊涂人,不做糊涂事。
其二,严格培养。把基层一线作为最重要、最有效的干部培养平台,有计划地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出业绩。教育引导干部把到基层工作当作组织对其的一种信任,当作人生的一种历练,绝不能有“镀镀金”“跳跳板”的思想,沉下心来多干事、干实事、长本事。
其三,严格选拔。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选贤任能,知人善任。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旗帜鲜明地坚持“两用两反对”,重德才、重实干、重业绩。要坚持选任标准,严把干部的政治关、能力关、廉政关,着力反对“四唯”。要规范选任程序,切实把握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关键环节,提高选人用人质量。要强化选任监督,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显规则遏制走后门、开绿灯的潜规则,打破关系网,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其四,严格考核。考核既要成为干事的方向、前进的目标,也要成为鞭策后进的鞭子,让干部有干劲有奔头,不敢消极不敢怠慢。要强化科学导向,创新指标设置、改进考核方法,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要强化动态考核,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重点把握党员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交友圈,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避免定期考核“一锤定音”。要强化结果运用,营造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得重用的良好政治生态。
其五,严格监督。综合运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谈心谈话、述职述廉、函询回复、信访举报、经济责任审计等多种办法,推进监督有力、管理有效。实行干部退出制度改革,使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动态调整,推动治庸、治懒、治贪、治散、治慢、治浮,打破领导干部所谓的“铁饭碗”“保险单”。
紧扣党的目标
从严治党,根本目的是培养造就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的好干部。当前,在基层干部中,存在的“三为”倾向需要着力破除。首先是“不为”倾向。有的干部认为成长的岗位少、通道窄、空间小,晋升无望,干事激情衰退,消极怠工、坐堂旷课,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利益就争,有责任就推,有困难就躲,缺少担当精神和克难勇气。其次是“怕为”倾向。有的干部认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政治生态下,方方面面管得严、管得死,宁可少一事,不可多一事,最好不出事,过去“跑项争投”的现在不敢跑了,过去积极向上争政策的现在不敢争了。最后是“乱为”倾向,个别干部信仰缺失、精神滑坡,缺少对权力、对组织、对人民的敬畏之心,工作中独断专行、自行其是,甚至违法犯纪,腐败堕落。
针对这些问题,一要加强教育引导,提振干部精神状态,在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下调整好状态、有所作为。二要坚持业绩导向,鼓励干部在遵纪守法基础上,大胆干事、创新开拓,为他们开展工作撑腰壮胆、排忧解难。三要强化关怀激励,注重倾听干部心声,解决实际困难。四要强力查处问责,对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切实加大查处力度,发挥查处一人、震慑一群的教育警示作用。
(本文作者为中共蕲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