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用:社会固化板结的民族没未来
国家有梦,平凡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同样有梦,正是无数平凡人的平凡梦才最终构成我们国家不平凡的中国梦。要想伟大的民族复兴不再是梦,就需要全社会构建出良好的“圆梦”环境。构建这一环境的要务在于社会给每个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机会分配的价值导向就在于公平正义,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就在于打破人为制造的“上升屏障”,让每一个人在公平竞争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国家与个人的进步、发展处在辩证的动态变化之中。国家的进步、发展实际上掌握在每个公民个人手中,而个人的进步、发展则会受到国家社会环境的影响。国家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看似只影响到每个公民,实则也暗含着影响国家未来走向的因素。国家若能为每个公民构建出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每个公民都能有机会通过上升阶梯改变自身现状甚至命运。那么,就会在国内形成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使得每个人对于社会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施展,并最终实现社会的整体上升、发展。反之,社会不单会止步不前,更会抑制住国内的积极发展因素,从而使国家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之潮流。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国家最可怕的事情不是一定时期内经济状况的不景气,而是国家社会阶层固化使得国家不能迸发积极的发展动力,进而使人民失去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信心,尤其是让能够吃苦耐劳、敢于发展创新的人对国家的未来灰心。
每个对未来有憧憬的国家都会想办法避免自身社会活力的枯竭。同时,所有国家都知道社会活力之所以枯竭主要源于自身社会结构、阶层的固化板结。社会固化板结、缺失活力大多与社会资源的垄断、社会机会的不公平配置联系在一起。追根溯源社会结构、阶层固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既得利益者为长久维护其垄断利益所故意构建的一种畸形社会生存、发展状态。很多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也在于此。要实现我国所提出的创新发展战略,就必须先从国家良性发展环境的构建着手,促进国家社会公平公正发展环境的形成。
欲预防、治理社会结构及阶层的固化就必须先了解有哪些固化的可能。一般意义上,人们只考虑到纵向发展的障碍,社会缺乏上升阶梯亦或者社会上升通道堵塞。其实,横向行业间、区域间的壁垒何尝不也是一种社会结构的固化形式呢?近期山东济宁市长辞职“下海”引发社会强烈讨论。人们热议的不光是其从“上”到“下”的社会阶层变换,隐隐约约让笔者觉得也有一种对其在不同行业间转换的疑虑。质疑的不仅仅是这位“下海”市长辞职所走的组织程序、、法律程序,同时也质疑其获得这一机会是否与其从商理财能力匹配。若言及区域间流动之壁垒则又不能不提及现有的户籍制度,而要激发国家的发展活力,国家则不能仅仅将户籍制度改革雪藏于政府报告之中。以上笔者陈述的还只是社会阶层固化的特殊情况与特殊国情下的产物。最最关键的还是社会上升阶梯的缺失、上升通道的堵塞。由此也在几年前便引人感慨“寒门在哪出贵子”。要摆脱这些发展束缚,国家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瓦解既得利益者为长久维护其垄断利益所故意构建的畸形社会生存、发展模式,还社会大众以公平与法治。
笔者对于瓦解既得利益者为长久维护其垄断利益所故意构建的畸形社会生存、发展模式有几点建议:第一,国家必须从法治建设、制度建设层面构建公平、有序、合理的社会竞争发展环境。第二,国家必须完善覆盖面广但是水平的低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让寒门子弟享受更多的社会资源。第三,保障现有社会上升通道的纯洁性,净化国家选拔人才的体制机制。第四,人们要转变观念,树立公平竞争意识和努力获取社会机会的能力。第五,破除计划经济下遗留的阻碍社会阶层动态变化发展的旧体制、旧制度。
社会阶层固化状况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在于国家、人民观念的转变。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不等于社会阶层、社会结构的发展趋于稳定。一个社会的发展完全可以从其各阶层的动态变化中看出。其动态变化的周期变化取决于公平良性竞争的社会环境。微观上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通过宏观上国家的发展体现出来的,只有社会阶层动态发展、社会长期保持充沛活力的民族才是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占据先机的,才是真正有未来的民族。
(作者单位:武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