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的绿色之路
发布时间:2009-07-17 23:03
浏览:76次
我第一次听到蒋明君的故事,是在美国华盛顿参加一个活动时一位美国朋友告诉我的。从此他的传奇故事吸引着我,让我产生了走近他及他所领导的组织的念头。胡德平,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面对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现状,他响亮地提出,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发展低能耗、新材料的绿色产业,并亲身奔走于企业与政府之间,积极推动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
自翻开由他所主编的刚刚出版的生态经济著作《绿色火车头论》时起,本刊记者就对这位元未曾谋面的智者在书中所展现出的智慧所折服。因此悉听他要于2008年12月26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参加“中国光彩生态产业园”的签约仪式,我便欣然前往,并利用间隙专访了胡德平。
绿色经济,中国渴求
《国际生态与安全》:最近在西方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的经济是一种“红色火车头”式的高污染、高能耗经济,您怎么看这种提法?
胡德平:确实有这么一种说法。这既是对中国在稳定世界经济中所起到作用的认可,也是对我国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业化模式的一种批评。我们应该客观的分析这句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地调整生产增长方式,成效却并不明显。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节能减排方面的任务依然很严峻。
《国际生态与安全》:在上午的签约仪式上,您讲到了奥巴马的五个“绿色之梦”,那么,他的这个提法对我们整个地球村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对中国又有什么启示呢?
胡德平:金融危机引起了美国对其国家利益的空前恐慌,但是参议院竟然否决了三大汽车集团的救援提案。美国是个汽车上的国家,汽车业称雄世界百年,恰逢此危机,当选总统奥巴马却没有大力扶持汽车业,而是清醒地提出了绿色“阿波罗计画”,计画如果成功,其意义可以直追20世纪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画。我认为这体现了美国政府对绿色经济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另一个质的飞跃。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除去对衣食住行的需求以外,又有了新的需求——清洁的饮水,新鲜的空气,无化学残留的土壤,垃圾及时处理。原来可以自由呼吸利用的自然之物,都会或多或少带有人类劳动的印记了,能源要洁净的,材料要无污染的,所有产业都要有生态环保的绿色指标,这些需求,只有站在一个地球村中、经济全球化的立场上才能深刻感受。奥巴马说他有五个绿色之梦,即“清洁大气之梦”、“动植物保护和发展之梦”、“绿色农业之梦”、“绿色清洁能源之梦”,以及“绿色生活之梦”。为此他计画在10年内创造500万个新就业的绿色岗位,并投资860亿美元打造绿色能源。他说:“没有任何一个增长动力像绿色新能源那样关乎我们经济实体的各个方面——这就是我上任后的第一大要务。”这对所有地球的村民都是一个信号。
对于我们来讲,目前国家正在宣导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一些濒危淘汰的企业积极转型,而且这种转型是非常必要的,但关键的问题是转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一是如何把握产业转型的主动权;二是如何以转向带动转型;三是如何从国家战略层面、全球竞争层面把握产业转型的机动权。我们说,转型需要有一个方向的引领,服务产业是方向,电子资讯产业也是方向,但还有更为宏观的就是涉及国家的生态、世界的生态、地球的生态的绿色产业。对中国这样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的国家,作为世界的工厂,要以装配业立国的国家,就必须要和绿色经济结合起来,这样才可以完成增长方式的转变,走上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且以最小的投入,赢得最大的收益。再者,作为全球新兴的产业,绿色产业正在大步向我们走来,大势所趋,我们亦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把它做大做强,带动、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
《国际生态与安全》:是不是可以这样概括,绿色经济将是一个全球发展的大势所趋?
胡德平:对,尽管人们生活的国家拥有不同的社会制度,但却共同生活在一个星球上。绿色生态环境和不同社会制度中生活的人们都紧密相连,没有绿色生态环境,哪有人类长远永久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绿色生态环境将是普适价值中的一种新追求。
政府引导势在必行
《国际生态与安全》:1981年,您的父亲胡耀邦总书记曾提出“生态平衡”的理念,当时是怎样一个社会背景呢?中国在这条路上似乎摸索了很长一段时间。
胡德平: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当时正值打倒“四人帮”,进入改革开放的时期,许多冤假错案得到平反,国家也开始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整个北京城每天都沉浸在喜悦当中,中国人有个习俗,就是逢喜事便会放鞭炮,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非常严重,也造成了一些人的眼伤。耀邦同志在中南海的勤政殿观赏全城烟火时,内心升起一股忧急,他指出百姓安居乐业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但是由此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是必须要引起重视的。我们国家还有严重的生态问题。当然这件事只是一个直接的原因而已。当时的中国主要是以粗放型经济为主,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业已出现,且非常突出,却在一定时期内始终得不到重视。
最让我兴奋的是1982年1月1日国家关于农业的一号档在明确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还正式提出了生态恶化、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的问题。但日后的发展不如人意,反而形成了一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业化模式。直到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规划中第一次提出了量化的节能减排任务;在十七大的政治报告里,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构想,并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情况开始有了很好的变化,我国的绿色生态才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日渐发展起来。
《国际生态与安全》:中国政府在实现经济绿色转型上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胡德平:把生态环境搞好是我们全体国民都应该努力去做的,但是相比来说,搞绿色经济,政府的作为尤为重要。第一,企业和个人需要政府来把握宏观的发展方向,提供政策支持。这一点我刚才已经谈了。第二,国家相关的财政支出也非常重要,由于绿色产业的投资规模大、市场风险高、初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就是说采用替代技术如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建筑、点灌种植农业等,通常要比现在使用的技术更为昂贵、不经济。所以,在市场经济中,所谓理性的经营者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浪费的资源技术用于生产。这样,政府的作为不可缺少。以风力发电为例,如果国家电网要购电,一般从成本上讲,购买风力发电一定比煤油的成本会高出许多,因而电网会很自然地舍弃风力电源。但是如果我们的政府支持电网,坚持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一定要购买风力发电,甚至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国家电网的特殊补贴,那么,风力这种绿色能源最终将会推广。而且从生产规模上讲,如果政府将每年的财政预算规划出绿色能源的部分资金,用来扩大绿色生产,产品价格自然也会相应地降下来。我们的绿色经济就没有理由不实现。
期冀各方通力合作
《国际生态安全》: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以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生态危机、应对突发性生态灾难为己任,近年来已经发展成员国及国际组织73个,那么您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期望呢?
胡德平: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作为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国际性组织,近年来的工作做得非常不错,相信从你们所掌握的全球资料上也不难发现,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绿色产业与欧美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期望你们也能在强大我国的绿色经济上发挥特长,这里我有三点建议:
首先,作为国际组织,你们拥有世界先进的生态安全理念,以及熟知先进发达国家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我希望你们能通过电视、报刊等传播媒介,将这些理念与经验在我国广为传播,让我们的绿色发展之路与世界尽快地接轨。
其次,你们应该与我国政府保持密切的联系,成为我们党和政府在绿色生态环保方面的合作伙伴。一方面应该积极建议我国政府加大对生态与环保建设的财政支持,政府投资应该成为生态与环保建设中的引领资金。截至目前,我国4万亿的救市资金已经分配完毕,但你们仍然要不断呼吁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另一方面还要推动我国政府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战略合作。中美经济战略协议的第二条就是搞生态环保,最近温家宝总理去日本福冈访问,涉及的很多合作专案也有环保方面的,你们应该在推动国家间的生态合作方面牵针引线。
最后,要积极与我国的企业家交朋友。对于搞绿色经济,我国的企业家也是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尤其是一些生态环保企业。在过去的时间里,可能因为一些成本及规模的原因,他们的能动性受到一定的制约。其实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平台,一个发展契机,这是他们寻求的方向,也是你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