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平:放言改革
胡德平
1984年,胡德平到湖北参加整党工作,有感于湖北各界涌动的改革激情,提笔写下了《为自由鸣炮》一文,发表于湖北《青年论坛》创刊号,后被《人民日报》节选刊载。父亲胡耀邦看到此文后,对他淡淡地说了一句话:“这事没有完。”父亲没有批评他,但表示出不高兴。
胡德平难以理解父亲当时遭遇的压力,他觉得十分委屈,非常冲动地对父亲说:“谁不同意,也可以写一篇《为不自由鸣炮》的文章嘛。”
著名政论家马立诚当年还在《中国青年报》工作,他被这篇文章震动了。要知道,那是一段波诡云谲的岁月,《人民日报》转载这样一篇文章绝不是偶然事件。马立诚还以为胡德平写作、发表此文是胡耀邦的授意呢,岂知事实原来如此。
精神受到巨大震动的远不止马立诚一人,有学者甚至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如果每年要选一篇代表性文章的话,1984年就应该选胡德平的《为自由鸣炮》。
近30年过去了,胡德平出了一本新书,名曰《改革放言录》,书中收了他自1984年以来发表的几十篇文章、讲演稿、谈话录。别具意味的是,这本书以《为自由鸣炮》始,以《历史是民族的记忆》终。
在2013年4月1日举行的胡德平新书座谈会上,胡在发言、接受记者答问时表达了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急切心情,但他并非放言无忌,在他欲说还休的言辞中,你不难体会他的言外之音。其实,在《改革放言录》的前言里他就曾直陈:“我在大胆工作,放言意见观点时,心中不是没有顾忌和担心的,也就是说,安全感并未完全建立起来。在前几年,种种担心还有加重之感”。
CE:十八大后,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已经开始工作,关于改革议题,你觉得有可能实现突破吗?应该从哪些方面突破?
胡德平:我听到一些消息说,今年或者是适当的时候,党内可能有一些整风的活动、整风的布置。我觉得下一步的改革一定要有党的权威机构来推进,党中央要认真地把我们党的整风、整党或者是整改活动开展起来。要推动改革,国务院的哪一个部门,哪一个领域推动都有困难,阻力还是相当大的,而且就是推也往往会变样,一个部门很难找到突破口,就是国务院来推动我觉得也有难度,非得要最权威的机构来统一领导,非得是党的层面来领导才能进行。
在推动的时候,首先我觉得要把整党和学习宪法结合起来。通过整党,每一个部门都要把业务指导思想和改革挂起来,全国人民改革的积极性要得到宪法的保护,执政党也要在法律的范围中活动,这才有力量。如果整党和学习宪法搞好了,党的建设加强了,人民的权利也得到保障了,那么全国各个方面的改革都好推动,这就是上下结合,把群众做主和顶层设计结合起来。我觉得这个方法是最好的。
我听到一些说法,整党轻则要整风,重则要清党。已经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党性,在改革中谋私,或者为利益集团工作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清理嘛。从历史上来看,这样做是对我们有帮助的。从今后发展来看,我觉得这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也是全党的愿望,还是要把执政党搞好。
CE:现在大家都认为改革的阻力来自于既得利益集团,你认为新一届中央有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吗?
胡德平: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改革开始的时候,全国人民积极投身改革,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民富国强,为了使人民群众普遍的生产、生活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谁会想到又出现了一些利益既得群体,这个利益既得群体又是权钱结合的怪胎。我觉得只要全党、全国人民对此认识清楚的话,多难也得来做,也要治理这种权钱交易行为。
CE:目前体制内改革派的力量大吗?足以撼动既得利益集团吗?
胡德平:大家来努力吧。刚刚开始改革的时候也是很难的。我觉得在这点上,真是用得着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讲的那句话,就是你有没有一个敢于决战、敢于胜利的劲头。在1948年的时候,我们还说打败国民党要5年时间,没想到当年就策划辽沈战役了,一年半时间就取得了全面胜利。所以,上面的顶层设计当然很重要,但是全国人民敢于决战、敢于胜利的决心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