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百年视角审视中国的进步

发布时间:2013-04-25 21:09 作者:胡德平 浏览:119次

在论坛上的发言,我希望把我的真实感受放在第一位,真话不见得都是正确的话,如果有不妥、不对之处,欢迎批评。

说到新视角、百年视角,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毛泽东在1956年11月纪念孙中山先生的讲话。他的视角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算到1956年,整整45年,他又从1956年算到2001年,又是一个45年,共90年,也是百年视角吧!

毛泽东说:2001年,也就是进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他的这一预言,对不对呢?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在工业化的道路上,我国已进入中后期。我们不但要成为工业制造大国,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创新大国。毛泽东的百年视角可谓气魄宏伟,让人信服。但他还有更深刻的思想,警告21世纪的中国人:要谦虚。不但现在应当这样,45年之后也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沙文主义。

中国人为何要谦虚呢?他认为道理很明显: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6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此其一。其二,毛泽东还认为: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因此,在我们同样以百年历史视角审视2049年时,我们完全有理由,以历史伟人为鉴,不管我们经济如何发展,我国都不能在国际交往上有任何大国沙文主义的表现,并应在文化、国民素质上铲除这种骄傲、自大,经不起成功、经不起胜利的心理土壤!

难道摆脱了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就不应扬眉吐气吗?就不应该频频亮剑宣扬国威吗?我认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心态首先应表现在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上、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上,要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平等观念,要有那种“人能往,我亦能往”、“人不敢往,我亦愿往”的使命感和负责精神。何况有人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只是大,而不强,就是强大了,还有文化、社会、法律、政体方面的软肋和改革任务。如果我们骄傲不谦虚了,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百年结局不会太好,中华民族还要吃亏。

说到21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自然离不开绿色经济和一系列的科技产业。这些新兴产业,我国也有条件不落人后,有在不少行业夺冠的机会,其中一个条件就是中国文化需要大大发扬。

比如,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是航天、通信、IT和新型材料等若干尖端技术综合而成的。2000年10月31日第一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发射成功。但为何命名为“北斗”呢?

这就和中国文化有关,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如中华民族这样熟悉北斗七星。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有话曰:“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旋、玑、玉衡是北斗七星中的三颗星星,以此代表北斗七星。这话的意思是北斗七星居于天体的北端,为众星之首,众星随北斗运转,并左右掌控着世上的春夏秋冬和天地人七件政事。请注意:司马迁的世界观和宇宙观是把春夏秋冬、气候问题看作是人与自然头等大事。天上人间的运行都是有规律,有道可循的,正可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我国“天人合一”哲学最合理的解释。如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北斗星斗柄的方位制定的,它指导了我国农业两千多年的生产,比计划经济灵。最早的罗盘就是做成北斗七星模样的勺形。道士们呼风唤雨的祭台叫七星台,阿庆嫂的茶炉叫七星灶,就是革命歌曲也唱:“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这都是北斗文化在中国现实中的表现。我国科技人员根据我国的传统文化把定向定点的导航卫星系统冠以“北斗”之名,这是中国文化的反映,这是古今文化传承的典范之例。今天大自然、气候对人类的报复日益加剧,不管哥本哈根会议如何,有我国的先贤、哲学在前,我国应对绿色经济、节能减排更加积极才好。

中国古代天文学还认为:北斗七星的东方是青龙七星,西边是白虎七星。两个星座都围绕着北斗七星运动。湖南学者周士一进而认为两个星座是做着同步异向双螺旋的运动。几千年来,由视觉观察到的天象也确实如此。这和DNA双螺旋结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能不让人惊叹。周先生曾被英国李约瑟邀请到剑桥翻译过《周易参同契》,他的学术观点应予重视。

同时我们的头脑还要冷静、客观。虽然中国的古老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却不能视之为现代科学成果的原创理论。但有无哲学浇灌的营养,有无历史沉淀的沃土,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人员精神层面上呢?若说完全没有,这是虚无主义的态度;只要承认有,且不问作用多大,那么这份文化遗产,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现代化、接受科学的一种资源、一个条件呢?希望今后半个世纪有更多的人像“北斗导航系统”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那样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和条件,使我国的科技文化的进步与运用,更具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

在描写矛盾运动的过程中,把对立的双方描写为一种同步异向双螺旋的向上运动,“向上”二字是我大胆加上的,意思是否定之否定的内容。这是我对矛盾运动的一种认识形态。今后几十年,中国和美国可能也是这样一种关系。不然中美两国为何既对立又统一;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既各有其鲜明特点又有其互补之处;既有斗争又总是斗而不破呢?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再让中国吞下屈辱的苦果,但也不是斗争就要一味斗到破裂才好。民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也是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向前发展。民营经济要向国营经济学习,国营经济也要向民营经济学习。这样,我们的经济才是好的。我觉得国企和民企的关系也如双螺旋这种运行方式,这样认识的话,我们的思路会更清晰,政策也会更好。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这一古代东方的智慧还需要我们好好回味。如果确有道理,那么在国内,今后要集中抓好绿色经济、高新科技产业,再加一个城乡统筹建设的土地制度;在国外,对世界的和平与战争问题,对世界各国社会制度的进步与变革问题,也需要有更新的视角予以考虑运筹。

在延安大生产运动期间,毛泽东谈到“人民经济和公营经济”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理念。可是在当时怎么会提人民经济?现在人民经济有没有它的价值?可不可以把它发扬起来?他还提到了要按家计划,能不能耕三余一,号召边区人民要做一个劳动致富“好公民”的问题。他在公开演讲中,又介绍了一个集生产、消费、运输、信用综合性的延安南区合作社。我前几天和我妈妈聊天时问:你为什么要把二弟送给当时延安南区合作社的第一任社长呢?她说,“我是有比较的,是有挑选的,因为他是好公民。”我说“好公民”这个词我怎么这么熟?又查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讲话,毛泽东就说了,要做“劳动致富的好公民”。我妈妈能这么说,就反映了当时毛泽东的号召,是大家普遍接受的。现在有些理论家还说,要当心公民社会的陷阱。我说这是对中国历史一点也不懂,还在那里误国殃民。我觉得我们应该警惕。毛泽东当时还把自己的大儿子送到陕北劳动模范的家中学习生产知识。

当时,党中央痛下决心,不但自力更生、发展生产,而且发行自己的边区货币。这个毛泽东也说了。他说在1939年以前,八路军和边区都是国民党来发饷,所以我们机构膨胀得很厉害。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不发饷了,怎么办?我们陕甘宁边区自己发行边币。我觉得这是当时的一段历史。我们发行了边区货币与法币抗衡,大胆设立两种货币的交易所,发行彩票,积极开展边区以外的各种贸易。奇怪,当时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空气那么热烈,但共产党、八路军的队伍并未被什么人腐蚀,反而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劳动光荣,致富光荣”,二流子也要改造的社会风气居于绝对上风。我党既在内需上保证了根据地的需求,维持了物价的基本稳定,降低了通货膨胀的幅度,而且还在法币输入性通货膨胀的斗争中打了胜仗。当时的银行行长就说,战争时期金融问题,就是收购生活资源,战略物资。法币向我们倾销,我们就拿着法币到国统区买东西去,而且我们边币是升值的。我觉得这个基本原理也都是一样的。所以说这是一场宏大的阶级斗争,也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在我们建国之后更应该如此。

在欧美金融债务危机的今天,我国经济也出现了内需不足,通货膨胀等问题。我国现在的经济规模和那时根据地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但经济原理是一样的,站在什么立场,要达到什么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却有着多种方案。战争时期,毛泽东强调: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希望我们的每一个战士都成为英勇杀敌的好战士;我们的经济是人民经济,人民经济最本质的一点就是搞土改,而且搞了土改以后,还要发展生产。这充分反映了我党以人为本,以民为主的思想,这种思想成为我们经济思想中最辉煌的一个部分。毛泽东还迫切希望边区的群众争当好公民。这些思想非常光辉!但愿我党那时发展经济的经验,能为今天的改革开放提供学习和借鉴。

我认为,毛泽东上世纪40年代的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精华部分,这是历史、实践证明了的。可以说,延安时期的经济思想也是改革开放初期领导人经济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

谈《岳阳楼记》兼为《黄鹤楼记》征文倡议

历史上一切野蛮行径和虚无主义都拆毁不了岳阳楼,同样也磨灭不了《岳阳楼记》。正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然而此文好在何处?我们认为有下列三点。

其一,写景好。请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最后一句“前人之述备矣”。着墨不多,陈言尽去。

其二,政论好。请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最后一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简明扼要,示其坚贞。

其三,是非观好。《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所作。滕和范均为同年进士。范仲淹是“庆历新政”的首脑人物,滕子京是新政的积极参加者。在抵御西夏的战争中,范、滕二公曾一起统兵抗敌。不久滕子京即被御史梁坚诬劾谪守巴陵郡。谪者,因罪降官也。滕子京不避谪官,仍励精图治。这就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历史背景。范、滕二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均不屑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心境;也不醉于“宠辱皆忘,把酒临风”的陶情。这就是历史上改革家范仲淹那种更张求治的胸襟与卓识;不管他处于当权的地位,还是在野的江湖,范文正公的风范将与岳阳楼永存。

王勃《滕王阁序》的绝唱是:“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真实反映了汉唐时代人们的开拓精神。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复杂地反映了欧阳修官场受挫,不甘沉沦,乐人所乐,又颓然辄醉的苍凉意绪。文学上的宋江在浔阳楼题《西江月》即“反”词一首,明目张胆地表达出梁山好汉揭竿举事的几分英雄本色。

把优美雄浑的建筑物与诗赋题记融为一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以物咏情,以情寓志,从而使璀璨奇瑰的东方文化,独具一格,蔚为大观!

黄鹤楼,万里长江第一楼。地处江汉巨流之腹心,雄视龟蛇二山自黄武。欣闻此楼重建工程将于今年暮春之际落成,武汉民众何人不愿有佳作名篇记咏其盛?时为整党第二年,又逢城市全面改革第一春,两通起飞,舆论沸腾,九省通衢,地利人和。谁不愿白云黄鹤重返武汉,谁不望武汉三镇有如黄鹤展翅九天?《青年论坛》和《长江日报》倡议为《黄鹤楼记》征文,请用“大江东去”的文采,革故鼎新之气魄,本服务人民之宗旨,抒情咏怀,寄望写志。征文工作务必精中求质,可否择选上乘记文十余篇,勒金刻石,陈列楼中,以备游人观摩吟诵?

为此特倡议,向老年人征文,他们久经沧桑,言论纵横先有份;向中年人征文,他们年富力强,四化建设担重任;向青年人征文,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立意新;向少年们征文,他们稚气雏音往往清于老凤声;向全国人民征文,因为黄鹤名楼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向海外同胞征文,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腾飞巨龙的传人。

谈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当今欧美和日本的经济已获高度成长、繁荣,但在社会中存在着一种只有利润追求这一目的,就成了仅仅“自己好了什么都行”的那样一种利己的观念。为了矫正时弊,稻盛和夫先生毅然而出,做了大量创造性的工作。这使我想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反映工商业者思想的哲学家——墨子。我国社会至今仍然尊敬孔子。历代帝王将相则不可不知韩非子。生活悠闲的士大夫又大都喜欢老子和庄子。其实,墨子才是一个最不应被今天的劳动大众和企业家们遗忘的卓越人物。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最先分离出独立手工业者的时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严格讲,墨子是小手工业者和小生产者的代表。墨子的哲学以“利”为指导原则,“利”又被他认作是社会伦理的基础。他也常谈“义”,区分“义”与“不义”的标准则以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他人而为判断根据。墨子的伦理观是“兼相爱,交相利”,其可称道而又可贵之处在于:

其一,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既是同义语,又可互为引申,互相补充,二者共生共荣,共发展。爱要以利为基础,利要以爱为归宿。把爱与利统一起来的伦理观,在我国的经济思想史上是罕见的。

其二,墨子提倡的“爱”,超越孔子的君臣、父子、庶人、大夫的等级界限。墨子提倡的“利”又是同一时代释迦牟尼、苏格拉底以及后来的耶稣基督思想中所稀有的。可以说,墨子这一人道主义思想最少有统治阶级的烙印,而又最能反映劳苦大众的利益。

其三,“兼相爱”的“兼”,“交相利”的“交”,二者互为主体,又均为客体,不分上下,不分左右,不分高低,不分内外。即所谓“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意思就是,要想得到真正长久的利益,必然是互惠互利之交,利人利己之爱。这一见识大大高过于亚当?斯密的以自利而达到互利效益的西方观念。

其四,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还有更为深刻的哲学基础,此即“尚同”。这是对事物是矛盾统一体的认识,其影响甚为巨大深远。战国后期的儒家接过了“尚同”的命题,改变了孔子学说中“和而不同”的主张,从而在《礼记?礼运》篇中提出了“大同”和“天下为公”的崇高思想,其号召力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永恒的魅力。

其五,墨家不仅在口头上宣扬他们的观念,而且在实践中也艰苦力行,摩顶放踵地追寻他们的理想。墨子主张“非攻”,历史上留有“墨子救宋”的美谈。墨子主张“节用”,他亲操劳作,“以裘褐为衣,以跂为服”。墨子主张“交相利”,他仗义执言,“有力者疾以助人”,反对“舍余力不以相劳”。总之,凡“兼爱”、“利义”之事,若遇艰危,墨家均以“赴火蹈刀,死不旋踵”的精神实践其学说。

从墨子的身上,我们可以知道,当中国社会产生出最早的独立手工业者以来,他们的第一个哲学家思想是多么丰富、深刻而又意趣宏远。慎终追远,这是东方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光辉的遗产。可惜先秦时期这一显学,至西汉中期起码在社会上已趋于沉寂。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我国历史的这一辉煌已成过去。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国家仍不够富强,人民生活还未进入小康。一衣带水的日本已步入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行列。稻盛和夫先生终身的信条是敬天爱人,以心为本,每天都在提高自己的哲学理念,在自己的企业和整个日本提倡互相信任,志同道合,利他经营,组织论爱谈情的共同体。今日先生飞赴北京,亲莅酒会,我们愿意更多聆听先生的声音和教诲。请先生多多赐教,并为今后的合作打通交往的大门,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