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活国在于活人

发布时间:2013-04-25 21:11 作者:胡德平 浏览:135次

中日两国应世代友好

我生于上世纪40年代之初。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继起,父母把我送到晋察冀军区的“荣臻子弟小学”。这是一所随军的小学,后改名为“八一小学”。

儿时的记忆已不连贯,但山西娘子关越爬越高的山路,学校迁往北平时南来北往的军队和滚滚的车流,那情景一直常留脑海。但我很长时间却不知道,在“八一小学”中还有一批日本儿童和李敏、聂力、刘太行、宋勤、雷蓉、殷子烈等学长做同学。那时作为国际主义者的许多日本朋友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数可能上万,或做医务工作,或做军事技术工作,或做教学工作,有不少人直接就是连、排战士,其足迹从白山黑水直抵南国海岛。他们的子女均作为解放军子女,进到各地部队的子弟学校。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我国涌动起一股改革开放的大潮。有一次,日本友人木村一三对曾生部长说:“日本政府有一种援外贷款,中国不妨去争取。”李先念同志获悉后批示:此事可能是真的。在大平正芳任日本首相期间,一笔500亿日元的贷款得到落实。当时谷牧同志与日方代表签约,并有电视直播。谷牧的母亲,拿着拐棍敲着地板骂道:“汉奸!汉奸!”这是刘会远(谷牧次子——编者注)同志的回忆。

从那时起,到2009年的统计为止,我国总共获得日本2248亿元人民币的开发贷款和各种形式的无偿援助。其用途主要用于中国的基础建设。其贷款额度大、周期长、利息低、不附加条件。同时日本也进入了中国市场。

让我惊讶的是,当年“八一小学”的日本同学成人后,很多人也投入到了中日两国世代友好和经济互惠互利的历史潮流中。“八一小学”的吉田进、安达勇、安达猛先生和池谷田鹤子女士就是其中的成员。田鹤子女士的养父裨田宪太郎先生是位医术高明的病理学专家,在张家口参加了解放军,我军很多将士得到过他的治疗,我的父亲也受惠于他。还有联系新日铁向武钢、宝钢输出设备和技术合作的华井满先生,他就是一位当年仅13岁就参加了解放军的小八路。胡耀邦同志1983年访日时,他还陪同耀邦全程参观了新日铁。这有生动的相片为证。

1965年,共青团中央报经党中央批准,举办过第一次“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1966年,在廖承志同志主持下,拟举办第二次大联欢,但被“文革”浪潮掀翻。1984年我党决心举行一次新形势下的中日青年大联欢,王震同志任中日青年大联欢筹委会主任,李先念同志批示的经费是800万元。空军司令员张廷发同志代表军委借给联欢活动9架大型飞机接送日本朋友,军队各大总部还腾出多家饭店配合此次活动。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当时是中日青年大联欢筹委会的秘书长。他对中方接待人员详细讲述了大联欢的重大意义,指出要从三个方面提高觉悟:“从国际角度出发”,“从国内建设角度看”,“从青年工作角度出发”。日本的皇太子和皇太子妃也是年轻人,听到这些情况后,太子妃为之感慨地说:“中方接待得这么好,我们用什么来报答呢?”

中国现在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又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虽然国内和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仍然不少,但国力的增长有谁能否认呢?我国究竟和邻国如何相处?在国际上应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问题?这些仍然是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严肃问题。

我国现在已为世界贡献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还应继续为世界贡献一个高度民主、高度文明,为消灭核战争,保卫世界和平而不懈奋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活国在于活人

能够在周恩来总理逝世37周年之际向他敬献鲜花,在他的家乡参加“富民感恩华佗论坛”,深感荣幸。

说到神医华佗,让我不由得想起另一位神医张仲景,历史上称他为医圣。他的医书《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同时,他还做过东汉的长沙太守。有人为他写过一副著名的对联:

阴阳有三,辨病还需辨症,

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

上联的意思是中医讲人体的阴阳分为三种:表里、寒热、虚实,看病一定要把握清楚病症何在,才能对症下药;下联的意思是名医和名相没有什么区别,名相要治国,名医要治病,治国治病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活人,让人能健康、幸福、有尊严地生活在世上。

周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是“全党楷模”,是名副其实的名相。他自幼就怀抱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他的治国方略就是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他是我党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人。种种思想可概括为两个字,就是“富民”。谁心里装着人民,人民心中就装着谁;谁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他就是人民群众心中的丰碑。这就是人民的回报——感恩。

党的十八大又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有道路、思想、体制自信,愿我们每个人都有主人翁的自觉自信,都有首创精神的自为自信。

打造中国的绿色火车头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发展遇到巨大困难的时候,到底有没有一种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明显促进作用,又有综合带动效果,还使人们普遍受益的产业呢?我认为,有。这就是绿色生态产业。

美国金融危机引起了美国对其国家利益的空前恐慌,舆论蜂起。一种强烈的呼吁就是,美国一定要重视实体经济,留住实业,减少外包。但令人惊讶的却是,美国参议院竟否决了美国三大汽车集团的救助提案。美国是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美国的汽车业称雄世界百年,为何政府见死不救呢?与此同时,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出了“绿色阿波罗计划”,计划如果成功,其意义可直追20世纪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这两项计划都是划时代的。奥巴马说他有5个绿色之梦,即“清洁大气之梦”、“动植物保护和发展之梦”、“绿色农业之梦”、“绿色清洁能源之梦”以及“绿色生活之梦”。为此,他计划在10年内创造500万个新的绿色就业岗位,并投资860亿美元打造绿色能源。他说:“没有任何一个增长动力像绿色新能源那样关乎我们经济体的各个方面——这就是我上任后的第一大要务。”这位年轻气盛总统的豪言壮语值得中国认真对待。

自《京都议定书》问世以后,人们对经济和环境的关注,对人与自然的关注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南北两极冰川的融化、温室气体的排放、物种生存链的变化、有限资源的日益枯竭与每个人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里,我要由衷地赞扬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的第一个“一号文件”。1982年1月1日的“一号文件”明确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不是就事论事只谈了责任制,而是还谈到了生态恶化、生产平衡和生态安全的问题。文件说:“在充分发扬我国传统农业技术优点的同时,广泛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走投资省、耗能低、效益高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

但以后的发展不如人意,反而形成了一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业化模式。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一次提出了量化的节能减排任务;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里,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构想,并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现在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不只在当今经济发展中有一石二鸟、举一反三的作用,也是今后人类改变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必由之路。

提倡绿色生态产业,还有一个重大意义,就是世界各国都要通力协作,相互配合。尽管人们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中,但又共同生活在一个星球上。绿色生态环境和不同社会制度中生活的人都紧密相连,没有绿色生态环境,哪有人永久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绿色生态环境将是普世价值中的一种新追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自外于世界、人类的一种立世哲学。改革开放就是对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主动、积极求同存异的历史过程。一个自信的社会主义大国应为世界的普世价值作出比其他国家更光辉的贡献。这也是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纪念孙中山先生时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从没像今天这样关注、忧虑人类、生物、环境、气候的未来和命运;也从没像今天这样勇敢、智慧地提出低碳经济、绿色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这样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

2010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我国“十二五”规划建议就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2011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定的上述战略与行动规划。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得很好: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硬道理,“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今后的发展一定要以绿色经济的火车头来牵引带动;今后的硬道理一定要以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为支撑。我国,乃至全世界只有努力做到这些,人类才可能生活在一个生态、气候良好的环境之中而全面发展,生物多样性链条才不至于断裂而影响物种的自然繁衍。大自然的物种与人类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温家宝总理近日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演讲中提到达尔文。达尔文的科学名著就是《物种的起源》。这是生物学第一次颠覆性的革命,它告诉我们物种如何由低级向高级,如何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发展。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说,人也是生物多样性物种的一类,生物学把人划作灵长目的一科,叫人科。详细地说:人属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灵长动物目下的人科物种。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已丧失了40%的动物种群,20%的红树林,40%的珊瑚礁。这一灾难性的进程是与世界工业化的光辉革命同步发生的。我国有句成语——“逝者如斯”,是指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西方有句谚语——“逝者如渡渡”,谚语中的“渡渡”是指毛里求斯一带貌似火鸡的一种鸟。据记载,这是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工业化之前最先灭绝的一个物种。其后,物种灭绝的速度日益加速,直至今天。1914年9月1日,当北美最后一只旅鸽在动物园中死去后,美国人为它修起墓碑,上书: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

这种对立关系今天必须大加调整。据此,北京麋鹿生态保护苑学习了美国先例,为世界已经灭绝了的动物物种都一一制作了动物墓碑,其整体形态宛如多米诺骨牌那样依次连锁倒下,其坍塌之势渐逼人类的墓碑。非常明显,世界物种不断消亡,最终将危及人类。设计者还悲天悯人地设计了最后3个物种的未倒墓碑。倒数第三块是有5870种物种的鸟类的墓碑,倒数第二块是人类的墓碑,最后一块是有1700多种物种的鼠类墓碑。当这块墓碑倒下,地球这颗宇宙中最美丽的行星上将没有任何动物,以至植物,或许只有少数微生物还艰难地生活在海洋、土壤的最深部位。

这给我们提出一个尖锐问题:人类是遵循自然规律,有生有亡、生生死死呢,还是飞出太阳系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还是用最愚蠢、最短视的利己行为毁灭一切物种,强推多米诺骨牌一倾到底,然后自杀呢?为什么?因为人类虽不能主宰自然,但却可以生杀予夺主宰其他物种的生命。这一普世课题已经渐渐为人类认识清楚。再看看我国荒漠化、沙化的国土已经近土地的一半之多,江河湖泊70%已被不同程度地污染。

达尔文科学说明了物种的发展变异、人类的起源。达尔文其人、其书在19世纪末就为中国所知。自尊而又自卑的某些知识分子,从积贫积弱的中国保族保种的观念出发,正确说明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的科学意义,但同时也宣扬了“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当为智役”的观点,则是错误的。达尔文本人没有此意,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张。此主义非常可怕,既然强者可以视一切无力抵抗人力的生物为弱肉,那么猎杀滥伐一切生灵,填我所欲,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怎么不是人类的自杀行为呢?

进入21世纪,濒于灭绝的物种急速增多,鉴于包括生命科学、物种基因在内的科学技术领域中有了越来越多的重大突破,生物科学又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必须跟上这一时代的新潮流,勇立潮头。同时,人类还需要构造一个新的生态物种伦理学,即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要利己、利人,又利它。这个“它”是指自然生成的多样性物种和多样性物种形成的生物链条以及生物链条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

为此,我们首先呼吁我国的立法、行政机构,对国民经济的规划目标、考核,既要讲GDP,也要讲绿色EDP。也就是说,要从GDP中扣除各种自然资源的消耗。这种意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是得不偿失,从长远根本的意义上来说,乃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长治久安之策。

为此,我们也呼吁工商企业界:在我们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光辉目标的同时,一定要有低碳经济、绿色发展、保护物种的理念和实践。目前要做好的就是节能减排,不能污染环境。明确树立绿色EDP的价值高于所有制区分的理念。

为此,我们也呼吁科技界:加大防治污染,开发利用新能源,保护物种基因,发展生命科学的研究,并在产学研的体制下,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成果。终有一天,人们从动植物身上所取所需,将有相当部分取之微生物——藻类。

为此,我们也呼吁文化、艺术、学术界:要多创作出一些真正打动人们心灵的,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微生物关联命运的作品、巨著。须知青年毛泽东写的“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沁园春?长沙》,就是一篇借热爱自然、万物、生态环境而述怀叙志的文学佳作。

为此,我们也呼吁宗教界:不能减弱你们慈悲、博爱的情怀,要为人类、和平、万物祈福。汉传佛教把自然界的一切都视为生命、智慧,把宇宙之大说得那么有想象力,大千世界都是宇宙恒河中的一颗沙粒。现在人们获知,只有地球这颗行星才有这么多生命,我们对大自然应有适度的敬畏感、虔诚感和满足感。

为此,我们最后要向全社会呼吁:坐而言,更要起而行。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应以绿色、低碳、生物多样性为支点,改变我们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我国即将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由李克强同志任主席。从今年开始,要用10年的时间开展“生物保护活动”,今年是第一年,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在环境、气候保护上,中华民族应为世界作出突出贡献。因为我们民族自古就讲求“天人合一”,我们是“天人合一”民族的子孙。

往事如烟斯人如霞

1997年11月10日,项南同志猝然去世。我是他的晚辈,对他一直都以叔叔相称。在我脑海中如烟的往事,散而复聚,聚为更为绚丽的云霞,远挂天边。

1956年暑假结束,我从育英小学毕业,开始在北京二中上初一。不知什么时候,家里的饭桌上多了一位客人。说是客人吧,他在饭桌上谈笑风生,一点儿也不见外。常常他的故事还没讲完,我们已笑得前仰后合,几至喷饭。这年的夏天,我在外地给父母写的信,他还能整段整段背诵,使我羞愧难容。说是亲人吧,我家的亲属中绝无此人。我的外婆非常喜欢他。外婆给我说:他的名字叫项南。有次他在大街上行走,一位警察大叫:“向南!向南!”他忙跑过去问什么事?原来是警察在给行人指路。从此我便记得他的名字。在饭桌上,他和父亲谈事,其神态从容不迫,讲话有板有眼,语言不乏幽默,该坚持的坚持,该接受的接受,谈到彼此意见一致的时候,双方哈哈大笑,给我的印象是他们的谈话自然而深刻,虽不是一家人,其乐也融融。遇有切磋之处,父亲总是说“那好,那好!你想想,我也想想”。晚上了,项南叔叔常常就在我家前院西南角两间房中休息,不回家了。

抗日战争一段时期,他在桂林从事革命工作,生活十分艰苦,但总能在星期天吃到一席颇为“丰盛”的饭菜。他告诉我,运送军需物资的司机比穷学生阔多了,他们在餐馆吃饭,经常叫一大桌子菜,当他们快吃完时,项南叔叔便和两三个好友,笑嘻嘻地问:“老总,吃好了吧?”“吃好了!”司机们站起走人,他便和其好友继续这顿“佳肴”,老板娘也干涉不得。高昂的斗志、乐观的情绪、幽默又豁达的性格,项南叔叔就是这样一个人。

1957年夏天以后,突然见不到项南叔叔了。60年代初,我忽然在二中校园中看到他。他穿着那个年代的蓝布短棉大衣,对面站着他的大儿子项小红。父与子的对话好像很久了,儿子低着头听着像有心事,项南叔叔低声细语像是交心。昔日开朗的面孔不见了,欢笑没有了。我默默注视父子两人的神态。是严冬还是春寒,时间记不清了,反正天空阴霾,那时项南叔叔已被错误批判,下放到农村了。

1985年夏天,福建社科院在武夷山召开“一国两制”研讨会。我请假参加这次会议。当时福建大念“山海经”,省委正在平反落实福建地下党的遗留案件,武夷山区的旅游开发如火如荼,厦门特区的建设,台海两岸的经济往来,给与会人员很大振奋。一个插曲“晋江假药案”开始在报上披露了。我在福州见到项南叔叔,当时他主政福建。他对福建的山山水水都很有感情,有成套的想法,干部群众人气很旺。有关福建的多种经济成分,项南同志的态度明确又坚决。他认为,原来作为军事前线的福建,现在面临着繁重的经济建设任务,台海两岸的形势在变,改革开放的形势在变,国家原来在该省投资不多,现在急需兴办乡镇企业,鼓励个体工商户发展长途贩运,积极吸引台商、侨商投资。他对国营企业松绑放权和政企分开的探索尝试,均取肯定支持的态度。回想20年前的情景,他已不再把我当幼稚的中学生看待,更不开我的玩笑。他那清新活跃的思想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严密周全的逻辑让人折服。其高屋建瓴的政策思维,使人心甘情愿接受他的教诲。那次见面时间很短,匆匆而别,第二天,我便赶到晋江。

晋江假药案,实际是晋江地区晋江县陈埭镇的假药案。该镇是回民聚居区,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不但阶级斗争异常严酷,就是村民之间、宗族之间的械斗也屡屡发生,冤冤相报,恩恩怨怨的历史相沿恐怕都要以百年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群众浮动焦躁的心情逐渐安定下来,人们围绕着发展经济调整了思路,发展起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同时也伴生出一些污泥浊水。当时的陈埭一片农村景象,我们走在稻田的田埂上,映入眼帘的是几处制药的简易草棚。该镇制作的各种冲剂、糖浆没有卫生部批准的生产文号,也不具有医疗效果,说它是假药原本不错。但如何认识和把握方向,解决这类利弊共生共存的问题,正是改革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好在福建省委和项南同志的态度和做法十分明确,既从宏观角度说明了“乡镇企业一枝花”的道理,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捉虫护花”措施。回京后,我即向当时的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作了汇报,但谁也没有想到项南同志竟会为这件事离开福建。

1994年,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在晋江开会。整个民营企业已占晋江地区经济总量的80%左右。一批名优产品,如恒安卫生巾、匹克运动鞋、七匹狼夹克衫已成为风靡全国的名牌产品。私营企业筹资建设的刺桐大桥业已开工。该地的私营企业还自愿筹资120万元支持新疆和田地区的打井饮水工程。一批像许连捷、陈庆元、吴良赞这样的农民企业家、私营企业家、侨眷企业家脱颖而出。在一家私营企业的公司内,我们一起座谈,窗外望去是整洁繁华的街道,街道上车水马龙,各种商店、工厂、旅馆鳞次栉比矗立街旁,人们自由往来熙熙攘攘。“各位来宾,这里是陈埭镇,现在的经济发展……”“什么,什么!这里是陈埭镇?”我跌破眼镜,简直不相信,难道这里就是我1985年来过的陈埭?“是的,这就是改革开放的陈埭,前段时候老书记项南同志来到这里,全镇燃放花炮欢迎他!燃放的爆竹撒满全镇的大街小巷!”镇领导向来宾介绍说。项南书记,项南叔叔,您曾工作、战斗过的地方,那里的父老乡亲对您的怀念、眷念之情何其真挚,何其深切!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开幕前两天的夜晚,我到京丰宾馆报到,放下行装,一位脸膛儿黑黑的老人踱步敲开我的房门,他不徐不疾地说:“我是周惠,咱们一起聊聊。”聊呀、谈呀,他从党的十四大谈到内蒙古,又从内蒙古谈到庐山会议,不知不觉已到午夜12点了。最后他说,希望你能定个学习计划,每天坚持,学习3年定有收获。这里还有一些老同志你也应该就此拜访拜访。他点了几位前辈的名字,其中就有项南同志。

第二天下午两点,我敲门进了项南叔叔的房间,他还未起床。他躺着,我坐着,无拘无束地开始了交谈。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不知怎的跳到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不知怎的又跳到谭震林邓子恢同志的一生。他说:“大家都知道彭德怀同志敢于在庐山会议上向毛主席提意见,不容易,不简单!但对邓子恢同志坚持农村生产关系的正确主张,尽管挨了许多批评,但自始至终不说违心话,不对自己无限上纲,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其年,项南叔叔离开第一线的工作已经6年了,他意绪苍遒,思想深远,尤其是他的惊人记忆力,什么时候、什么人讲的什么话,他都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1996年,我看到他主编的邓子恢的三部书,一种崇敬激动之情怎么也按捺不住,我尊敬邓老,也由衷地尊敬为该书付出辛勤劳动的项南同志。

从项南同志60年代受到错误批判到他在福建力主推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充分说明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是如何刻苦地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是如何不顾个人荣辱、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间。

项南叔叔去世了,12月3日举行告别仪式,跟着火化,最后安葬,他那血肉之躯会化为一股青烟,块块白骨要深埋大地。但他的精神、品格、风范和对人的感召力将永远活在爱他、敬他、理解他、同情他的人们的心中,生活在每天美丽的朝霞和晚照之中。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